閱讀屋>音樂> 音樂生活隨筆

音樂生活隨筆

音樂生活隨筆

音樂生活隨筆1

  用最細膩的心靈,用最美好的眼睛去感覺音樂,音樂便有了生命。象月光下泛著銀緞的溪流,它就在你的身邊,似在向你訴說,又象是在和你娓娓而談。但一時又不能作到親密無間。這中間的距離,你無法做到想縮短就縮短,這就是人和音樂的距離。音樂有時像霧中的花朵,你能朦朦朧朧看到它的燦爛,還能嗅到它那淡淡的香,但你又不能去接近。

  音樂有時又如身邊的風,此時你站在綠瑩瑩的山坡上,腳下簇擁著點點野花,音樂就如那風,或輕或重地拂過你的肌膚,就如撫摸著那音樂,使你心中洋溢著綿綿的愛意,美妙不可言。

  音樂有時又如無聲的春雨,你靜靜的感知著那春雨一絲一絲地落在嫩芽上,落在彷彿透明的林間小路上,落在屋頂的紅瓦片上落在飄逸女孩的髮梢,還有那亮麗的蝴蝶上。在那個有雨的下午,你獨坐在窗前,你第一次感覺自己的生命和音樂融為一體,第一次感覺到和你的生命依依戀情。在那一刻,也就少了浮躁,少了喧譁,也就靜若處子,深沉無言。

  雨仍一絲一絲地下著,漸漸小的只留下長長的溼痕,就像剛剛逝去的音符,在你的心裡餘音嫋嫋,似水瀠洄。於是又想起了那些好友,只有他們那歡快的笑容,使你感覺到他們的永遠寶貴,亦使你無言的淚水在你的生命深處真實的淌出,像音符一樣掛在臉頰……

音樂生活隨筆2

  我對音樂有感覺是在我讀初二的時候,學校廣播一到下午吃飯的時候就放歌,當時放的最紅的一首歌是《海闊天空》,不知不覺中,我就學會了,那個時候唱的是粵語,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學會的,最後別人問我,我說就這麼學會的啊!基本上是每天下午都放,我就每天都聽,最後要放假了,就沒放拉,我就等教室裡沒有人了,我再一個人放聲高唱,反正唱的好壞別人又聽不到啊!大約這樣搞了兩個多月,學校就放假拉,在家裡我就很少唱拉!那時候又沒有MP3,連影碟機都沒有,我就買黃家駒的磁帶聽,那時候磁帶要10元一盤啊,我一個星期的生活費才5元錢啊,不管那麼多拉,飯可以不吃,但歌要聽啊。現在想起來,當時自己有點傻,太天真拉。也許是那時候對音樂太執著拉!

  上高中後,在寢室裡沒的事就唱,這已經成為我的習慣拉,開始,同學們都煩,當我唱到一首他們都唱的到的歌時,他們也跟著我唱了起來,就這樣,最後,當我唱歌的時候,他們也不說拉。高中三年,我並沒有參加什麼晚會,一次都沒有,有人要問拉,那多可惜啊,人才啊,太可惜拉!我沒有說什麼,而是依然自由自在的唱著我的歌,就這樣,很快三年就過去拉。高考後,我並沒有去讀大學,而是繼續我的音樂之旅,在外面漂,20xx年我和我的好友組建了“Amani"樂隊,主要唱黃家駒的歌,還有一些老歌,反正會的都唱,我們一起還創作了一首“《音樂之神》,我擔任主唱,開始在一個酒吧裡唱,唱了幾遍,我覺得不好聽,隊友們也是一樣,沒唱拉,最後在酒吧裡沒唱這首歌了,別人在問,怎麼不唱拉,唱的蠻好聽的啊!由於各種原因,20xx年6月,我的隊友要去廣州發展,說我們要出去創一創。我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沒去,有去上學去拉!現在,我依然每天都在唱,都在創作,別的我可以都不做,但是唯獨”它“不行!因為我從沒有過放棄它的想法,不管什麼時候,對它依然執著!

音樂生活隨筆3

  如果說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音樂便是勺子,把生活攪拌得有滋有味,回味無窮。只有當一個人真正懂得音樂時才會明白,音樂就是插上翅膀在藍天飛翔,是騎上駿馬在草原賓士。音樂,像漂流瓶的夢想一樣絢爛,像高山上的雪花一樣純淨。

  我總是喜歡獨自一人與音樂相伴,偶爾戴上耳機,放一首舒緩的歌曲,再捧一本書坐在陽臺,慢慢地品味,彷彿這就是整個世界。或者撫弄古箏,自顧自地陶醉於音樂中。我想,這就是享受。我愛彈那春天的鳥語花香,草長鶯飛;夏天的群芳鬥豔,烈日炎炎;秋天的楓葉似火,萬里無雲。冬天的紅梅傲雪,潔白無暇。所有音樂融在一起,應該等於一半的生活吧!

  記得小時侯,並不怎麼喜愛音樂,但自從接觸了古箏,我的世界裡就多了一個夢,一個用音樂編寫、魂牽夢繞的夢幻。牆角的古箏,為我換來了一張張獎狀證書……不,是音樂,是音樂為我“贏”來的。我不知道我的音樂是怎樣,但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比賽中,我為它淋漓盡致地一筆一筆繪上色彩,粗獷、豪放、細膩、柔美。余光中,我看見評委們頻頻點頭,並不時交頭接耳一陣,臉上掛著讚許的微笑。

音樂生活隨筆4

  著名的文學大師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數字,字母,音符。”這句名言表達出了音樂教育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性,即音樂教育不只是培養職業音樂家,她更擔負著提高人類全面素質的重任。

  在中國古代有“士之致遠,先全識而後文藝也。”的言論。意思是說做學問的人如果要有遠大的作為,首先要知道如何做人,而後才談得上學習文化藝術。《樂記》中記載:“樂者,德之華也。”意思就是音樂家的情感中都浸透著超越常人的道德情操。

  從職業論的角度來說,人其實也是一個書寫容易,但做起來很難的職業。翻開歷史,每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在教授或傳藝的同時,無不教育自己的弟子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縱觀古今中外,堪稱音樂家的人,儘管時代不同、個性不同,但是有一點幾乎是共同的,這就是品格高尚、思想豐富。他們對自己的祖國、民族懷有深厚的感情,與人民同“呼吸”,共“患難”。

  被譽為歐洲音樂總監、世界指揮帝王的卡拉揚,稱為“鋼琴詩人”的肖邦,站在古典與浪漫交替時代的巔峰人物——貝多芬,在我國被譽為“無產階級開路先峰”的聶耳、冼星海等音樂家——他們的音樂創作和表演活動所傳達給人類社會的,不僅僅有他們深厚的音樂才華和高超的技藝,還有為人類大眾所廣泛崇敬、為時代所確認的思想境界——強烈的民族意識。

  文化素養雖然不能等同於品格和能力,但它是做人的基礎。有人將文化素養比喻為人的行為“貯藏器”,這是因為它可以為人的活動隨時提供可供提取和利用的資源。也有人將文化素養比喻為“調節器”,這是因為它可以使人們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

  卡拉揚曾經說過,學音樂的孩子很少變壞。音樂可以陶冶情操,淨化心靈,使人的靈魂變得安寧和平和。音樂的素質修養要從小開始培育,平時除了要注重音樂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創造一種純淨的音樂藝術化的生活氛圍,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享受到貫徹成長的音樂薰陶。

  對於孩子們來說,學生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敏感時期,也是學會做人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所建立起來的思想、觀念、情感、品德將影響人的一生。而音樂中滲透的情感對人的思想情操、文化素養、與做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狄更斯曾經在《雙城記》裡這樣評價: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來說也是一樣,他是處於人類社會兩個時代的交界——理想主義和經濟主義的過渡階段。人類社會在創造巨大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的信仰和精神生活也正在逐漸消失。

  著名的國際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幸福。”

  我們說,音樂是來自靈魂的召喚,它促使那些“在路上”的飄泊者永遠都不停止腳步。尼采、叔本華等西方哲人在痛苦和絕望之際,都不約而同地將內心裡需求的生活幸福選擇了“音樂”。

  在人類社會的精神生活中,音樂蘊藏著夢想。她是自由和高貴的國度。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人類公認的貢獻最大的科學家之一,而他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在音樂上有著崇高的造詣。愛因斯坦曾經這樣描述音樂與他工作的關係: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正是音樂賦與他無邊的想象。

  在人類通向熱愛音樂帶來的自由和高貴生活的路上,嚮往就是通向這個國度的翅膀。

  愛音樂,愛生活!讓音樂讚美生活!

音樂生活隨筆5

  最近忙於考試,加之繁忙的工作,難得有時間寫點東西,今日恰逢週末,不勝欣喜,又有感於一首英文歌曲,因有所感,便形之於於文,所謂雜感,便是東拼西湊之作,只在於略表點不成熟的見解。

  歌詞大意是:“我發誓,當著天穹的星星與月亮。我發誓,如同守候著你的倩影,我看你眼眸中閃爍的疑慮,也聽見你心中的忐忑不安,我很清楚自己在你生命中的註腳,我會守候在你的身邊,無論豐腴困厄,至死不渝……”這是我從一首英文歌曲的歌詞中翻譯來的,歌曲基調沉鬱悲悵,歌聲倉勁,彷彿在地球的兩端自由穿梭,最終停駐在我心間,令我感觸良久。

  《詩品》有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這自然是欣賞詩歌的心態寫照,但我想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又何嘗不是如此。這首歌曲大概表達的就是對感情的至死不渝的忠貞吧,我很讚賞原創的靈感,能夠用如此優美的樂調與歌詞表述自己的心跡。是否這就是在某一次特定的境遇裡與自己心儀已久的知己的心靈碰撞?於是在興致之下揮灑如此感徹心扉的歌詞,我想他該未曾料到若干年後有一個善感的人會在這點上與之形成共鳴吧。我常有過這樣的感觸。獨自漫步於某一河畔或一片籠於天穹下的原野,不覺間便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總感覺隔著一條巨大無形的鴻溝,曾銷匿在歷史教科的某一角色,似乎在這狹窄的空間裡有精神之外的另一個自我?歷史的無限的迴圈論不免讓我也沉浸在這條長河中,時間是在無限的延長中複製著生命的履歷,於是感觸在某一刻就具有了互通性了,這該不足為奇了。

  音樂永遠是透過無形的音符節奏傳達人間最普遍的情感,這即是音樂的共時性,它藉此歷經歲月而不褪色,感染一代而又一代的人,這就是音樂的歷時性。這是從時間角度去區分,音樂,大概可歸為三類:具體演奏的實用化音樂,這類音樂為大眾所接受;抽象的音符組合,這類音樂有節奏的響聲即可,如早期的人們勞作傳達交流資訊的;自然之聲,大凡自然裡的美妙的響音都屬於這類,這與前兩類不同的是,這中響音沒有打上人的烙印,沒有展現出人的本質力量。

  音樂最大作用在於其教化感染作用,比如一曲高亢的小軍鼓或雄渾的大軍鼓演奏,那吹響前進的號角,幾乎就是衝擊生命和思想的極限,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種跨越,它以其共性化的磁力感召著人們,它的`作用不可忽視,譬如在原始人們,無法傳達勞動合作的資訊,由於沒有具體交際的語言,就只能透過“杭育杭育”聲來溝通,據說這就是原始的音樂,從這開始,音樂就成了一種交際交流的約定俗成的儀式。

  音樂的傳達有時是單向的,並不是在何時何地都能溝通多人的情感的。至少史上已有先例,鍾子期與俞伯牙那高山流水之音,那砸琴的碎聲至今令人扼腕,難道音樂真的如此玄妙麼?以至於會有一個欣賞者在音樂無盡的國度裡隕落,那架曾撥絃轉軸無數的琴腔就變得如此嗚咽悲悵?讓那段純正的音符永遠消逝在那條黃塵古道上?

  不,音樂是鑲在人類精神高峰的一粒用不凋零的明珠,它建立於上層建築之上,並且與經濟基礎相隔最遠,於是它不與經濟歷史發展成正比,換句話說它具有超歷史的時空性,它具有永恆的生命力,這就是音樂佳作不朽的原因。當然音樂並不是不受任何因素影響的空中樓閣,文化背景的差異影響往往影響音樂的風格(流派、型別)、音樂語言、節奏、旋律、調性、配器……加上樂器的發展史等。知音大概就是如此吧,何謂知己?至少應該在音樂情感這點上要彼此形成共鳴,只有情感上互通的人才不至於將友情建立在那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上,我曾幼稚地把之情朋友膚淺地理解為在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上的苟同,將美麗的愛情理解為一時間那編纂得無比精妙的誓言,於是沉浸在一段暫時的歡喜中,結果卻是大喜大悲一場。

  我想真正永恆的愛情必定是經歷過刻骨銘心或血雨腥風后的苦痛記憶,即便是無盡的等待。一段苦難一份情,那跌宕起伏的風波不正是跳躍於生命琴絃上的動感的音符麼?無形中串聯起兩顆長相廝守的心脈,抽象的音樂有時比具體的音樂更具韌性。

  也許守望一片精神寂寞的天空會讓人充滿憂傷,至少是種孤獨的等待。等待,註定與寂寞相存嗎?然而多少芸芸眾生不曾想過,等待一次美麗的人間相遇要勝過無數平凡的耳鬢廝磨。君不見,那銀河上七夕金風玉露的相逢,讓多少人間豔羨,因為那是人間無數生靈夙願的嫁接,是人間情感跨越時間的最動感的音符,形之於那七彩橋上,至今令無數生靈敬仰。

  我也願背起那沉重的行囊,哼著屬於自己靈魂的歌,踱度在音樂廣袤的國度裡,我相信,在那片藍空下,偶爾會有一顆飛星,划著一道美麗的輪廓,消逝在一個等待我停腳的地方,你準備好了嗎?願於我一同追逐屬於自己的快樂嗎?假若我要起飛,我想大約就是在我聆聽到那串出動我心魂的樂符。

音樂生活隨筆6

  眸子裡

  漂浮著一片片寫滿故事的黃葉

  ?雨的眼淚

  模糊了葉上詩的瀟灑字跡

  風跌跌撞撞地來

  它與我一樣無法讀懂葉的心思

  揮手想告別已往的雲彩

  卻扯不開如墨般的夜色

  遠方的星空下

  你的玫瑰花怒放在一雙纖纖玉手中

  我不孤獨

  黑黑的影與我成雙對飲

  善飲的你

  醉臥小橋流水處桃花紛飛

  不善飲的我

  醉臥梧桐樹下細數寂寞

  憶起你

  細細的眉描抹著你在我生命裡的遠近

  皺起舒展

  疼與愛的不捨糾纏

  望望不到你迴歸的一絲足跡

  聽聽不到你離別的一絲惆悵

  黑髮無奈地嘆息

  寂寞深鎖凋零的片片黃葉之中

  忘必須忘卻

  你在我的視線裡漸行漸遠

  音樂

  卻在我心海如水般緩緩漫過

  柔軟的思念

  嫣然喚醒一首首歌謠

  我卻不得不在憂傷的音樂裡

  悄無聲息地含淚謝幕

音樂生活隨筆7

  隨著音樂我喜歡編寫自己大腦中的程式,我不知道會有怎樣奇葩的結果,但是這還挺有趣的!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的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許他是一位唯心主義的學者,但這句一直在自己最神秘的地方(心裡)重複出現,因為它能激起我去深思的一種力量,也許我所深思出來的東西是那麼荒唐可笑,沒有人能夠理解,但自認為這是一種練習,在練習中錯誤多一點,在成果中的瑕疵就會少一點,也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錯誤(過程)+瑕疵(結果)=常量,但這也是從消極的單方面出發,不能一概而論。但我喜歡這樣讓虛無縹緲的想法貼上現實的標籤的過程,並且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聽著時間的流淌聲,潛著一縷一縷的陽光覆蓋著身體,是多麼怡然自得!

  大自然是最好的靈感介質,家住在兩山所嵌的角落裡的我,大自然當然是自己眼中最好的風景,也許眼前的大自然相對於地球是靜止的,但它所映在自己的最神秘的地方的東西靈感,卻是動態的,參照物是我,像在我的血液裡迴圈流動,讓我有一種自我更新的感覺,把自己眼中的景物注入自己的思想,這樣在自己看起來:那些景物就會變得栩栩如生,讓自己陶醉不已,這就是一種精神生活!

  其實我的生活裡分為兩種:精神和現實,心靈雞湯是精神生活的支柱,生理需要是現實生活的根,但我可不想把精神變成神經,所以我需要把握一個字度,把握一種方向正確信仰,但這要自己在學習中一點一點把握的,加油!我的世界有兩個: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當自己在現實世界裡待累的時候,又可以到精神世界裡緩衝一下,時間並不是要很長,這樣才能更好調整自己,也許這就是一種灑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做自己內心的觀測者和在周國平的《守望的距離》中保持一定的距離審視自己就是這種含義吧!

【音樂生活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