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美國的教育與文化設施

美國的教育與文化設施

美國的教育與文化設施

  我有幸於20XX年1月7日至21日跟隨山東省教育廳“中美校長跟班專案”考察團赴美考察學習,美國:文化設施與教育。近半個月的實地考察, 讓我對美國的社會環境、學校和社群教育等有了切身瞭解, 感觸頗深。在此願意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讓我們從中借鑑、吸納並進一步創造。

  本次出訪分別參訪了華盛頓、費城、紐約、康涅狄哥州四個城市和地區。他們的公共設施可謂豐富完善, 為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提供了感知學習的機會和條件。這些有形的教育資源日復一日地對人們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令人驚歎的科技館。在華盛頓我們參觀了科技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這兩個場所免費向國內外參訪者開放。在科技館的一樓你可以領略美國航天技術的發達:陳列的不同時期退役的飛船原件和模型, 可以讓每一位參觀者親眼目睹宇宙飛船的發展歷程, 由無人駕駛飛船發展到一人駕駛、兩人駕駛、多人駕駛、航天站的利用等。在一樓大廳的顯眼處陳設著“勇氣號”登月飛船的模型, 當你靠近它時立刻會被吸引住“,月球上會有河流生物嗎? 有山川、峽谷、冰川、湖泊嗎? 是否有外星人居住? ”等等一系列問題浮現在腦海中。

  在科技館二樓的一個個聲像室裡, 參訪者可以隨意操作電鈕開關欣賞觀看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的情景, 伴隨著錄影解說你可以清楚地理解航天領域的粗淺知識, 使人難以忘懷。二樓的另一端則把你帶到了航海、航空事業的發展演變歷程中。在這裡你同樣可以觀賞各種各樣的航海、航天模型和錄影資料。從簡易船的製造發展到軍用航空X艦的應用;從萊特兄弟駕駛的原始飛機時代發展到隱形戰鬥機時代, 這無不反映出美國科技發達的水平。這一天恰巧是星期天, 我看到男女老少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前來參觀遊覽, 他們時而駐足拍照, 時而討論交流, 時而發出驚歎, 時而投入地操作著控制器觀賞各類錄影資料……看到這些場景, 我想到了雙休日中國的孩子們有的在請家教補習功課, 有的忙於參加五花八門的特色訓練班, 有的沉迷於網咖浪費時光……心中滋味難以言表。構建和諧社會、強大自己的祖國,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如果說是為國家做貢獻的話, 自己能做的努力就是立足本職崗位, 構建促進兒童發展的適宜課程, 使他們獲得最適宜的發展。但我深深意識到我們必須樹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要思考民族的振興, 要研究營造怎樣的生存環境, 讓子孫後代習得、形成怎樣的品質來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

  博大精深的藝術博物館。在華盛頓的一所藝術館裡, 當你走進不同的房間欣賞懸掛在牆壁上的藝術作品時, 有一種到西方人家中做客的感覺。每一個房間的擺設是根據不同作品的主題來創設的。這些作品出自15~18世紀油畫藝術大師之手, 反映了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宮廷生活、百姓生活、大自然生態變化等。如反映貴族生活的作品, 房間的擺設會有壁爐、沙發、寫字檯、檯燈等,令參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因博物館很大加之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辦法細細欣賞, 只能走馬觀花地瀏覽, 正當感覺有點累的時候, 聽到了震撼人心的交響樂。隨著音樂聲信步來到一個演奏大廳, 看到大廳裡坐滿了觀眾, 臺上一個樂團正在為觀眾演奏不同風格的樂曲。我被這裡的場景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駐足聆聽。此時此刻, 我心中升起一縷對美國博物館規劃者的敬仰,幼教文案《美國:文化設施與教育》。他們考慮得太人性化了, 當人們觀賞累了的時候, 讓你在與音樂的互動中不知不覺消除疲勞, 在精神上受到陶冶。我為之感動。

  在每一座城市, 政府都會對配套建設的不同功能的藝術館進行認真規劃。乘車在不同的城市穿梭時, 不經意間就會有藝術館映入你的眼簾。如在紐約, 經過一座雄偉壯觀的藝術殿堂, 因時間不允許去欣賞, 只能在車上遙看其外觀的神聖。來到一座抽象派藝術作品博物館, 這裡是你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地方。有15世紀至19世紀油畫大師們的藝術作品; 有現代藝術大師們用廢舊材料或生活材料創作的雕塑作品。如用數千個蛋殼堆積而成的抽象作品, 看上去既像一個盛大的蜂窩, 又像一座雪屋, 還像一座白塔……三塊純粹的監紅黑色色板懸掛在牆上, 任你去想象思考。這裡有中國館、日本館、韓國館等等,裡面的作品數不勝數。我想, 如果想全面瞭解欣賞, 沒有幾天的時間是實現不了的。這又一次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超出想象的社群圖書館。在康涅狄哥州, 華人朋友將我帶到了威爾頓社群圖書館。威爾頓是康涅狄哥州的一個小鎮, 人口不多, 坐落在優美的叢林中, 距離紐約約一小時的車程。

  我懷著好奇跟隨朋友來到這個圖書館。一踏進門檻, 一個寬敞的走廊映入眼簾, 置身其中, 幽雅、舒適的環境立刻使我早已疲憊的身體感到輕鬆了許多。走廊的左側是落地玻璃窗, 周圍擺放了多把椅子供人們休閒、聊天、閱讀, 一定的距離處還擺放了長綠的盆景植物, 溫暖的陽光透進來讓人流連忘返。走廊的右側牆壁上懸掛著當代藝術家們明碼標價的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朋友告訴我, 凡是在價碼處被貼上紅色圓點的, 說明該作品已被人訂購,沒貼的等待出售。這一做法真是一舉兩得。

  我漫步來到兒童閱讀區, 這裡的景象讓我驚訝: 一排排低矮的書櫃擺放了數不勝數的兒童圖書, 還有專為家長們借閱的各種家教刊物、音像資料等。在圖書區的'另一端, 專為嬰幼兒開闢了玩耍、休息的場所, 有可操作的趣味玩具和休閒沙發等。我想此設計是考慮到嬰幼兒閱讀的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 便於孩子們閱讀、遊戲相結合。

  帶著好奇和驚訝我又來到中小學生閱讀區、成人閱讀區。在這裡我的心靈又一次被震撼了。一個小鎮上的社群圖書館竟然比我常去光顧的青島書城大幾倍, 甚至可以與國內一些大城市的書城相媲美。這裡不僅有成千上萬的各類圖書、雜誌、音像資料, 還有多臺供人們隨時上網查閱資訊的電腦。僅報刊種類就讓我目瞪口呆, 數了數有三十多種。在成人閱讀區我發現一套關於介紹美術領域的工具書共34本, 且每本的頁碼有千餘頁。類似成套的各類工具書很多, 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細細領略, 只有帶著深思戀戀不捨地離去。在這裡我強烈地感受到, 美國的公民享受的條件太優越了, 來圖書館讀書學習休閒分文不需花費, 若要將資料借回家看, 每天只需付一美元。羨慕的同時增添了幾分傷感, 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世紀裡, 差異卻這麼大,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國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程序中, 數以億計的農村的社群規劃建設要考慮到最基礎的設施配備的同時, 社群圖書館建設配套也應列入規劃中。而目前, 就是城市社群也難以達到這樣的水平。

  喚醒人類熱愛保護大自然的自然博物館。在康涅狄哥州, 我和同伴們參觀了一座較大的自然博物館。這裡有遠古時代巨大的恐龍化石標本若干; 其他各種各樣的動物化石標本數不勝數, 如海龜、海馬、海豬、魚類等等; 有千姿百態的植物標本; 有古時候人們的生活用品、勞動工具; 有飼養的現代人們不常見的青蛙、蛇等動物。我看到一對年輕的夫婦正讓自己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觀看一條蛇在爬動, 孩子被從未見過的“怪物”嚇得哇哇直哭, 夫婦倆仍在耐心地開導孩子。我真想勸誡這對夫婦別這樣“執著”, 會嚇著孩子的, 但我又想這也許就是東西方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吧。試想, 讓孩子們經常光顧這樣的場所, 他們的好奇被一次次點燃, 他們從內心發出的諸多“不知道”從這裡得到答案, 幼小心靈打下的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烙印是難以磨滅的。難怪我走過的幾個城市, 無論在公園、河道、街頭、學校、住宅院落等, 隨處可以見到大雁、鴿子、野鴨、松鼠、麻雀等可愛的動物。它們從不怕人, 與人友好相處。我的同伴住在結對學校的校長家裡, 一場大雪過後, 第二天清晨校長竟在自家門前拍下了狗熊從門前經過的照片, 令大家興奮不已。我想, 這足以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美國的各類博物館名目繁多, 僅康涅狄哥州的博物館就有十幾類, 如印第安人博物館、發現博物館、政治生活博物館、海港博物館、自然史和原始科技博物館、木偶博物館、橫笛與鼓博物館、耶魯大學皮博迪博物館、耶魯不列顛藝術中心博物館等等。豐足的社會公共設施真的讓我們驚歎羨慕, 這些有形資產所發揮的教育價值無可估量。

【美國的教育與文化設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