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賣米讀後感

賣米讀後感

賣米讀後感(精選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賣米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賣米讀後感1

  一個十幾歲的姑娘“瓊寶”跟隨母親前去賣米,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行走四五里的田間小路去趕場,母親為了一斤米多賣幾分錢和米販子討價還價,散場的時候她和母親不得不把米又挑了回去,沉重的擔子壓在肩頭,大米的重量與生活的不易相加,讓十幾歲的姑娘深深感受著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家境貧寒,讓一個十幾歲的生命從小就揹負起了生活的重負。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窮苦的家庭出身給人們烙下了缺衣少食的印痕,時代發展向前,但年少時生活的不易與艱難幾乎壓彎了活著的脊樑,此生對物質的追求便成了一切的基礎。

  每個人都在自己兒時的經歷中汲取了最為本質與深刻的影響,印在自己此刻和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

  如果不是在貧困生活中走過的人,大概永遠無法理解這種心情。

  因為窮,窮到骨子裡,所以會格外計較那幾分錢、幾毛錢。有時候,往往因為這樣的計較,而喪失更好的機會,或者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沒有別的辦法。

  一直以為自己認知不夠,為什麼別人很早就能做出的決定,而我過了好多年才能想明白。大概是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的孩子,先忙著努力擺脫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忙著努力適應市民的角色,忙著改造“窮人思維”,下一步才能考慮自我提升。

  你可以說是開化的晚,永遠只有“窮人思維”,但對當時當下的人們而言,真的只會產生那樣的認知、做那樣的選擇。

  明白了這世界的殘酷和溫柔之後,希望我們依然能不放棄努力。

  賣米讀後感2

  《賣米》講述了邊遠山區的一個小女孩為了給爸爸換錢買藥跟著媽媽挑著很重的大米去集市賣米卻因為媽媽的`惜售而沒能賣出去的故事。

  首先,每個人對於自己和自己後代的命運都肩負著無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和媽媽,應該想辦法不要讓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陷入那樣的困境中。相信他們不是第一年在自己的土地上種大米,既然在邊遠的地方種大米已經持續很久不能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更富裕,那就應該想方設法去改變現狀,所謂窮則應思變。可以走出山村,去外面更廣闊的天地尋求發展機會;可以跟村子裡發展得比較好的村民取取致富經;可以種植賣價更高的作物,如此種種,只要多思考,辦法一定是比困難多的。屈從於困境是難以出頭的,一定要多動腦筋突破自己的階層和眼界以及能力的侷限,去推動生活往更加幸福的方向發展。這一代多吃點苦,下一代就能少受點罪;這一代多努點力,下一代就能多享點福。

  其次,不想受制於人就要提前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佔有更多的勝算(這篇文章中就是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貨物以更好的價錢賣出去)。要提前思考什麼是自己內心所希望看見的、什麼是自己所不願看見的,提前思考解決辦法和提前部署實施方案。總是臨時見機行事往往都不一定會得到最優的結果。要學著自己去掌控事情的發展和結果,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無奈的結局。

  選擇一個好的站位真的非常重要,既然是要把大米賣出一個好的價格,也不是第一次賣大米,那麼,文中的爸爸媽媽是不是應該思考下那些收購大米的人是把大米賣到什麼地方去呢。要麼就越過收購商的那個環節把大米直接賣給最終端的買家多賺點差價,要麼就聯合起其他賣大米的人形成聯盟統一給出一個較高的賣價,再或者,跟能開出比較高價格的兩三個買家保持一種穩定的收購關係,以後每年的大米以穩定的價格銷售出去。細細分析,感覺文中刻畫的主導賣米的父母親的最大的問題是,眼光不夠長遠、過於計較微小的得失。做買賣嘛,舍小利而贏交情,很多情況下都是值得的。建立良好人脈關係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暫時的利益得失。

  再次,遇到困局就要想辦法破局。作為文中的主人公小女孩,應該也知道每年爸媽都要挑米去集市上賣,那麼其實也是可以想辦法幫助爸媽更輕鬆地把爸媽辛苦種出來的大米賣一個好價格。例如她可以提前打聽好哪裡的大米賣得貴,自己或者跟媽媽一起帶些樣品先去找好能給出好價格的買家,讀後感。然後再把大米送到買家指定的地點。這樣至少能避免大米賣不出去時還要把大米挑回家的辛苦。我覺得故事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可以想辦法讓這場買賣更輕鬆且回報更高(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儘可能不要讓自己陷入那樣被動的狀況當中),並少吃一些不必要的苦。可能也是當局者迷,或者慣性使然,他們都在默默地承受著他們以為他們本該承受的一切。

  最後,珍惜身體健康。如此有才華的作者卻在《賣米》這篇文章獲得北京大學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的前一年因為白血病去世了。一切的功名利祿,都要建立在“活著”兩字之上。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的了,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大概應該是好好活著吧。突圍和升階都是那麼的千難萬難,但是隻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賣米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賣米》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媽媽住在一個農村裡,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賺錢過日子。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女孩只能和她媽媽把種出來的米拿到集市去賣。女孩和媽媽到達集市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賣東西了。一個米販子看了看他們的米,問他們一斤多少錢,女孩媽媽想賣個好價錢,說兩塊錢一斤,米販子說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說不賣,後來,那個米販子走了。後來又來了幾個米販子,都說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都說不賣。她們就一直等啊等啊等,等別的米販子來買她們的米。她就一直等。到了中午,太陽火辣辣的,曬得她們不停地流汗,但是不能去涼爽的地方休息,中午飯是吃從家裡帶來的鹹菜拌飯。等到下午,還是沒有人來買米。等到集市快散了的時候,一個米販子走過來,說一塊零五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說一塊一才賣。米販子說:“集市都散了,還要價那麼高,誰會買啊?哈哈!哈哈!”說完就走了。後來,女孩和媽媽一粒米都沒有賣出去,沒法給她生病的爸爸買藥。

  掩卷沉思,我知道了住在農村的人生活得很艱辛,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養家餬口,辛辛苦苦賺來微薄的錢,要想供孩子讀書的確很難。我們住在城裡,不愁吃,不愁穿,經濟條件比農村好,生活幸福,我們要珍惜啊!

  作為學生,父母為我選擇了城裡的好學校,供我上學,我們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比農村學校好得多,我要珍惜,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賣米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