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城市文化戰略體系

城市文化戰略體系

城市文化戰略體系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競爭有限資源以謀求自身的發展,城市文化作為增強城市競爭力、繁榮區域經濟的有效工具開始備受關注。文化是社會歷史範疇的內容,只要是涉及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道德規範、民風習俗、審美觀與文化教育等意識形態領域的要素均可納入文化範疇。在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一個城市如何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在來勢兇猛的“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 “軟實力”競爭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文化的成敗。

  一、城市文化戰略——直轄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

  第一,城市文化戰略是實現城市發展戰略的基礎。在城市戰略規劃實施的過程中,發展中的城市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如經濟問題、管理問題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城市管理者僅靠物質和行政手段是不夠的。城市的發展還需要文化戰略的有效運用,為城市注入一種動力、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因為一種優良的文化一旦確立,它就會逐漸成為城市的優良品格,成為實現城市長期發展戰略的保證。因此,城市文化戰略必然是實現城市發展戰略的基礎。<1>

  第二,城市文化戰略是形成良好城市文化的保證。城市文化是隨城市的產生而產生的,但這種城市裡的文化僅僅是城市中的居民在長期的生活中自發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還不是現代城市管理與經營意義上的城市文化,它只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產品,是一種風氣。而現代意義上的城市文化是一種在原有城市文化現象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同時著眼於城市文化結構發展目標的完整體系。一個城市要想建立自己的城市文化,首先必須明確自身文化意義上的發展目標,也就是城市文化戰略。

  二、 定位直轄城市文化——直轄城市文化戰略的前提

  城市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沒有文化定位的城市顯然是沒有意識和盲目發展的城市。因此,對於搞好城市文化戰略來說定位城市文化是其理論前提和思想基礎。

  關於如何進行城市文化定位,我們認為最關鍵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 從傳統的歷史民族文化中追溯文脈

  直轄城市文化的定位來源於整個城市傳統的多元文化形態。在定位直轄城市文化過程中必須以傳統的民族文化為基礎,反映城市的歷史沿革和特有的文化積澱。

  (二) 從現當代的人文精神中提煉精髓

  直轄城市文化定位在承載城市歷史的基礎上要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現實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展現城市文化的內涵。從現當代的人文精神中提煉精髓,順應城市的文脈,發展、革新、創造屬於一個城市獨特的新文化。

  三、 構建直轄城市文化體系——城市文化戰略的核心

  聯合國人居組織1996年釋出的《伊斯坦布林宣言》指出:“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身體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世界城市從農業城市到工業城市、從產業城市到資訊城市,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化的程序不斷加快,與此相呼應的是城市文化也得到迅猛發展。在城市文化定位的基礎上,構建科學的城市文化體系是整個直轄城市文化戰略的重點。城市文化體系包括城市的理念文化體系,城市的制度文化體系以及城市的視覺文化體系。

  (一)梳理直轄城市文化理念體系

  城市文化理念是城市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經過整理後可以宣示於城市公民的條理性思想,是城市文化發展的使命和目標。城市的文化理念直接決定了城市的文化建設行為。

  首先,城市的文化理念要與城市的願景相結合。願景是對現實的超越,願景會促成對現實的改造,願景會形成推動歷史前行的巨大動力。

  城市的文化理念必須與城市願景相結合才會使公民對城市的發展願望變得強烈,才會使城市的建設者產生巨大的動力和激情,才能碰撞出深刻的城市發展智慧。直轄城市文化理念要以城市願景為基礎,在城市願景的基礎上提煉,使城市文化理念體現公民價值與城市理性的統一,公民發展與城市建設的統一,公民滿意與城市認同的統一,公民願景與城市願景的統一。

  其次,城市核心價值觀的打造應當鏈條化。文化有著很深刻的民族根基、歷史根源和對這個民族的現實考慮。時代可以發展,文化不能泯滅,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是能夠傳承和凝聚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鏈條。

  直轄城市核心價值觀的打造需要在濃縮提煉的基礎上把核心價值觀鏈條化,把公民、企業、政府機構、部門的獨立價值鏈條融入到整個城市的總體價值鏈條中。在保證個體價值觀正確樹立的同時,整個城市價值鏈條的運轉自如才成為可能。對單根鏈條而言,規規矩矩,確保不出軌,整根鏈條才能沿著既定的軌道既快又穩地運轉下去,整個社會才能健康地發展下去,城市的文化理念體系才能堅固不摧。

  (二)規劃直轄城市制度文化體系

  在規劃直轄城市制度文化體系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體系。公共文化服務制度體系是建立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規章,為社會公眾廣泛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包括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文化生產力,發表公共文化資訊;為社會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創造條件;為社會文化、民族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堅實的基礎。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美術館等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單位,要透過加大政府投入,調整資源配置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拓寬渠道,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業;要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步解決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要完善城市社群文化設施。

  第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產業制度體系。文化產業從其結構和行業來看,目前可劃分為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相關文化產業層三大板塊。黨的十六大強調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發展文化產業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一規劃、有序開發,突出重點、調整結構,努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產業。

  要充分挖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直轄城市文化資源,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把開發與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文化特色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最大化和最佳化。要充分認識,“歷史地區是各地人類日常環境的組成部分,它們代表著形成其過去的生動見證;歷史地區為文化、宗教及社會活動的多樣化和財富提供了最確切的見證,保護歷史地區並使它們與現代社會生活相結合是城市規劃和土地開發的基本因素;而遺產是社會昔日的生動見證,對於人類和對那些從中找到其生活方式縮影及其某一基本特徵的民族,是至關重要的;整個世界在擴充套件或現代化的藉口之下,拆毀和不適當的重建工程正給這一歷史遺產帶來嚴重的損害;認為歷史地區是不可移動的遺產,其損壞即使不會導致經濟損失,也常常會帶來社會動亂。”直轄城市需要採取全面而有力的政策,把保護和復原歷史地區及其周圍環境作為地區規劃的組成部分,並制定一套有關建築遺產及其與城市規劃相互聯絡的有效而靈活的法律。同時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服務和監管,還進一步加強了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培育工作,探索如何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的建設、完善現代流通體制、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如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等。

  第三,構架起“知識城市”的知識共享和知識資本評價制度系統。在知識型經濟社會里,人類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擁有更多財富,而且應該成為未來共同財富的創造者。知識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等特點,它只能在交流和傳播中創造價值,延伸價值。“知識城市”起源於上個世紀90年代,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和城市轉型的客觀需要。所謂“知識城市”是一個在知識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序中,戰略上執行一項有目的地鼓勵知識培育、技術創新、科學研究和提升創造力使命的城市。

  因此,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優勢,完善基礎設施,構築創新生態學氛圍,高效利用“城市創新引擎”(Urban Innovation Engine),構架起知識共享和知識資本評價制度系統打造“知識城市”的品牌,必將對一個城市的創新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當務之急,我們要按照“知識城市”的'整體佈局,整合資源,建立起城市內統一的知識網路知識共享文化環境,並逐步與地區的、國家的和國際的知識網路平臺相連結,以推動和促進“知識城市”和知識資本市場的發展。有了直轄城市知識共享制度系統,還必須建立有專門的能使人獲得知識的組織機構,以推動和促進城市知識管理和知識資本的成長。

  在城市知識資本評價制度體系方面,必須研究我國當前實行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打破傳統的觀念,強化“知識第一”的經濟理念,將知識納入會計計量與報告系統中,對傳統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公式進行修正和拓展到新的公式:實物資產+知識資產=負債+實物資本權益+知識資本權益,以更加準確的體現國家、企業的真實情況。

  另外,為了透過減免稅促進知識產業、知識產品和知識服務的發展壯大,並根據知識產業、知識經濟和知識型人才的需求來設計“知識城市”,政府主管部門必須轉變思維方式,不能依據目前傳統的會計制度,將知識資本認定為負債,這可能會使得許多有潛力的創新專案缺乏領導者的支援和資金而失敗。必須將智慧、知識資本和金融資本相互依存的關係納入統籌考慮,加速建立直轄城市的知識資本的會計制度, 使知識、智慧與金融資本完美結合,以促進“知識城市”和企業知識資本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創新直轄城市視覺文化體系

  在今日世界全球化的帶動下,很多大城市開始快速進入“球體網路社會”。在這種球狀形態社會中,人們的尊嚴和地位提高了,開始有了更高的話語釋出要求和廣泛的“看”的視覺需求,視覺打通了我們與周圍社會情感溝通的關係。這和以往的文化相比是很大的變化,並且直接導致視覺要求的提升,城市文化開始大踏步跨入視覺時代。視覺文化在當代文化領域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決定了視覺文化在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基於直轄城市建設現狀、城市發展和公眾感知的規律,我們認為在直轄城市視覺文化體系建設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系統性原則、個性鮮明原則、結構最佳化原則和佈局均衡原則。

  其次,我們在創造城市文化視覺系統中要著力避免三個弊端:一個是推崇圍繞大城市的小城鎮,這種做法把大城市的意義解散了。二是建築很多大型的公共建築,看起來宏偉,但是與公民絕然分離,城市建設沒有與公民互相融合在一起。三是城市視覺文化中有很多遊戲化、娛樂化的東西是被及時反映和呈現的,但是對於公民創造性、勞動性的呈現卻不夠及時。公民看到的是被延後,被剪輯後的東西,缺乏同步感和時代感。城市的主體,終究還是人。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所謂“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實質上就是指城市讓人更美好,讓人的精神更美好,更和諧。因此當我們的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應當考慮城市文化的視覺效應,到底應該呈現給我們的居民和全國乃至全世界什麼樣的人文尺度和多樣性格局。

  面對國際國內的機遇和挑戰,直轄城市文化的發展必須理清思路,挖掘利用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充分認清優勢和發展潛力,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加速體制改革和創新,整合社會實力,廣納社會資本,以地方特色為突破口打造世界級的直轄城市文化品牌,培植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叢集,努力培養高素質的、融會中西的國際文化管理人才。

【城市文化戰略體系】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