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美學,中的,色彩,中國傳統,當代設計

美學,中的,色彩,中國傳統,當代設計

當代設計的中國傳統美學

  自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透過有名的“日光-稜鏡折射實驗”,揭開光的顏色之謎始,至19世紀下半葉薛夫魯爾的《色彩和諧與對比的原則》(1854年)、貝佐爾德的《色彩理論》(1876年)等色彩學研究的專門著作出現,現代色彩美學便隨著現代色彩學知識的廣泛應用逐漸建立起來。

  20世紀,現代色彩美學隨著西方現代設計傳入中國,中國的傳統色彩美學體系逐漸被現代色彩美學體系所吞噬。但經過長期的設計實踐來看區域色彩美學並非用一種普世色彩美學就能徹底覆蓋的,要想設計作品使用某一色彩美學原則而使其作品在世界不同區域均獲得認同是不現實的;試圖使用某一色彩美學用色規律覆蓋不同種族、民族、人群的審美需求也不易實現。因而中國的本土設計師從盲目崇拜西方色彩美學開始轉向研究中國傳統色彩體系,以使其設計作品擁有更強的獨立美學價值和擁有更廣泛的本土接受人群,紮根本土進而進軍國際。

  一、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理論

  五色體系作為中國傳統色彩體系,承載著中國傳統色彩美學思想。“五行論”使五色思想得以確立。最早明確把顏色跟“五行”相結合的應該是《逸周書》,在書中將黑色對應於水、赤色對應於火、蒼的對應於木、白色對應於金、黃色對應於土。在《墨子?旗幟》中也把守城的旗幟顏色與“五行”相應,蒼色旗對應木,赤色旗對應火,黃旗對應薪樵,白色旗對應石,黑色旗對應水。此時的五色僅和五行一一對應,並不利於實際應用,真正使五色變得易於操作的是五行與陰陽合流論。

  春秋戰國之際,“氣生五行”的`觀念非常流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國陰陽學家鄒衍,他在總結吸收原始陰陽、五行成果的基礎上把五行相生相剋理論滲透到五色理論當中鄒衍在此基礎上不僅確立了赤(紅)、黃、青(綠、藍)、白、黑在五行相生相勝中視為正色的色彩關係,並繼續從這一關係中推衍出豐富的間色。五行相生,是相鄰元素的相合得到五間色。如水生木得深藍色(纂)等。五行相勝(克)是元素對其對應元素的主導性改變。這些間色與正色的相互補充,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色彩體系。

  鄒衍在“五色”體系的理論基礎上又提出“五德終始說”,以五行相剋的原理揭示歷史朝代更迭的規律。認為虞(舜)、夏、殷、周就是一個勝負轉化的歷史發展過程,黃帝時代為土德,土對應黃,木克土,夏以木代土,其色青;商以金克夏木,尚白;周文王以火克商金,其色赤。秦始皇水克火,尚黑;從黃帝的土德始,經過夏、商、周、秦、漢完成了第一輪的五德終始,自此五行色彩學的理論建構在漢代基本完成。

  近代現代設計的傳入加之國力的弱化雖然使得這種傳統色彩體系受到強烈的衝擊,出現斷層現象,但中國人的西化從來就不徹底。傳統色彩美學早已成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民間落戶紮根。所以近年來不斷有中國設計師在不同的設計領域追求本土文化的復歸,在設計中使用五色體系來實現區域色彩美學的獨立價值。

  二、工業設計中傳統色彩美學的應用

  2004年“中國汽車色彩大獎”中,“中華北京”計程車在體現了現代色彩的美感同時把中國的陰陽五行與五色說融入方案的創意當中。選用黃色作為計程車的基色,遵照五色中黃色位於中央的理論,同時選用代表八方的黑、紫、青、綠、赤、紅、白、碧8種顏色作為輔色配合使用,寓意歡迎四面八方而來的客人。工業設計從誕生起與之陪伴左右的就是西方色彩美學。在相當長的時期中更多是在工業造型上做文章,色彩依賴於西方現代色彩工業標準,如今傳統的“五色”體系在汽車上的應用可以說是”五色”傳承過程中的又一次轉變,是當代設計中對“五色”體系應用的拓展和新的演繹。

  三、建築領域中傳統色彩美學的應用

  四、數字設計領域中傳統色彩美學的應用

  在現代數字設計領域中各種新觀點、新事物不斷湧現,設計師在這個新領域中不斷追求創新,不可否認,動畫作為數字設計領域的形式之一,它的視聽一體的動態新式能非常迅速的吸引大眾的關注,是數字資訊傳播中的首選。堪稱具有中國氣質的動畫作品典範的《西遊記》2010版功不僅在人物造型上與原著有所區別,加入現代人審美時尚元素,故事情節稍有改動,而且在色彩運用上尊重原著,保留觀眾熟知的中國傳統色彩風格,最終成功打入歐美主流市場,重新整理了亞洲動畫片新紀錄,雖然國外設計觀點和色彩理念的傳入的確給現代設計師們增添了不少的靈感,但是本土設計行業如果要想凸顯出自己的特色,還需要更好的在傳統美學方面進一步的深入挖掘。這樣才能以差異化的美學形式,拓展更大的受眾人群,成就更為國際化的設計作品。

  2012年在國內的新媒體短片電影節、中國國際動漫節中接連獲獎,廣受讚譽的原創作品《賣豬》(深圳風動畫製作)榮獲第11屆東京國際動畫節大獎。《賣豬》的色彩創作源泉來自陝北農民畫,以黑色、銅綠、槐黃、大紅、章丹、葵紫為主色輔以蘇木紅、灰色、銀白色等間色。農民畫配色但它的根源也是“五色”體系。“五色”在歷史傳承過程中由上至下的推演到民間,“五色”的價值觀念被廣泛接受,《賣豬》將色彩的根紮在民間農民畫的配色體系中,濃郁熱烈的色彩渲染故事情節的跌宕。

  不難看出不管是上述的《西遊記》或《賣豬》都是在傳統色彩美學中吸取營養。將“五色”體系中的用色關係加以靈活應用,從傳統中尋找到適合今天設計吻合時代審美的色彩方案,將傳統色彩觀與現代設計表現手法、思想觀念融合運用到新的技術發展領域,激活了本土設計作品新的生命力,拓寬了本土設計的領域,使中國設計作品變得更加國際化。

  結論:從這些作品看,在設計師中主動的探索傳統色彩美學與當代設計如何相結合的意識已經開始覺醒。但由於西方現代色彩美學對傳統色彩美學體系侵蝕形成的割裂,今天的設計師對於傳統色彩美學還需要加以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使其能很好的結合於當代設計作品應用當中。五色體系這樣的中國傳統色彩美學或將為中國當代設計獨立於世界當代設計藝術之林提供一種新的可能。(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美學,中的,色彩,中國傳統,當代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