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

《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

《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1

  上週還花大約兩天的時間看完了《新名字的故事》,作者是義大利一名女性主義作家,雖然使用了寫實的筆調,以及複雜的時代背景,但如果你抽取其中的主要脈絡,依然會發現瑪麗蘇文的本質。

  莉拉是本書實際的主角,美麗,聰明,幾乎所有的男人都不可避免的會愛上她。她在快速的戀愛結婚後發現嫁錯了人,並且和丈夫迅速翻臉,但是因為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無法立刻結束這段已知的錯誤,只能把情緒發洩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旁人身上。只有當其他男人願意承擔起責任,她才會離家出走,依附於另一個人生活。當然在對男人的選擇上莉拉充分考慮了保留自己的傲氣的必要,因此並不會選擇索拉拉兄弟。我對莉拉最失望的'時刻是她把恩佐拉下水的時刻:讓對方為自己無限付出,然後發好人卡......

  莉拉所在乎的,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這本書描述的那不勒斯社會,讓人很憤怒。男人把女人看做不成熟的,神經質的,和小孩一樣需要時時教育的存在,打女人就像打自己的孩子。而女人——不得不說真的非常不爭氣——似乎非常安於這樣的處境,並且也時時刻刻表現的非常不理性,任憑情緒左右,罵人和哭喊就是她們處理衝突的手段。

  在這一點上面,莉拉和其他人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雖然莉拉有更多的天分,但是她生活的方式,發洩情緒的方式,依然是典型的那不勒斯女人。可能最大的不同,是莉拉更加縱容自己的情緒,而她的情緒往往也更加的熱烈。

  一開始也同情莉拉,尤其有萊農的對比。萊農沒有莉拉的才華,卻因為更加幸運,能夠一路讀到大學,能夠改變命運。但是看到後來,開始發現萊農的韌勁。要讀完大學,或許根本用不著那麼多的天才,能夠堅持,持續刻苦就夠了——萊農做到了這一點。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對美國窮人社群的調查,發現這個社群的人要提升自己的階層,最重要的是做到兩件事,一件是讀完高中,一件是不要未婚先孕。莉拉一直在隨波逐流,沒有主動想要改變生活,生活憑什麼改變。

  這本書被稱作女性主義作品。但我認為一個成年人首先要有責任心,而這一點本書中幾乎所有的女人都缺乏,所以只好無奈了。

  《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2

  看完《新名字的故事》,不由感嘆。

  古往今來,塑造女性人物的作品可謂不少,就拿中國的《紅樓夢》來說,裡面女性人物眾多,性格各異、命運不同,一個女性人物就是一個故事,女性本身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在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創作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就塑造了兩位讓人揪心的女性人物——莉拉和萊農,她們兩個是從小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貧窮的那不勒斯漸漸長大,在學業、事業選擇上,在親情、友情、愛情中,逐漸走上不同的道路。

  埃萊娜·費蘭特只是一個筆名,她是一個神秘的作家,甚至沒有人知道她的性別,2011年到2014年,她以一年一本的頻率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四部小說,即“那不勒斯四部曲”,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費蘭特熱”。在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莉拉和萊農的童年時光,以莉拉和斯特凡諾的婚禮為止,一個女性的婚姻意味著舊的結束,新的開始。而在這部《新名字的故事》中,接續了第一部中的故事,講述了莉拉和萊農在各自的青年時代所面對的選擇與無奈。

  告別了童年時期的相對天真和無憂,莉拉步入了婚姻,萊農繼續自己的學業,兩個人各自矚目,莉拉透過婚姻而改變了自己家貧窮的狀態,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而萊農離開家鄉求學,進入一個新世界,精神生活富足。境遇的不同,使兩人的關係也變得複雜,彼此依戀、彼此互助,卻又相互嫉妒、相互憎恨,這是一對矛盾的共生體,在各自的生活中成長蛻變。

  費蘭特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講述的不止是兩個女性之間的友誼,這是一部關於女性成長的史詩,一個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原生家庭的影響、求學之路、愛情和婚姻的無奈……不同的選擇,所面對的也是不一樣的人生。在費蘭特的筆下,每一個女性都可能找到曾經自己的影子,回想當初的某一個生命中的轉折點,如果換一個方向,選擇另一個男人,那會過上怎樣的生活。

  可惜世上並沒有回頭路,莉拉和萊農也是如此,當萊農在讀書會上遇到了曾經深愛的尼諾時,不知道她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而莉拉帶著和尼諾的孩子又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呢?費蘭特在第二部中又留下了一個大包袱,等著第三部的揭曉。

【《新名字的故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