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科學研究的內容

生物科學研究的內容

關於生物科學研究的內容

  生物科學是研究篇一:生物學學科研究範圍

  生物學:生物學是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等生命活動的規律和生命現象的本質,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絡.核心課程主要包括:了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普通生態學、環境學等學科

  生物分類學天體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生物地理學?植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統計學?古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細學胞微生物

  時間生物學?動物學?海洋生物學系統生物學進化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數學?微生物學?人體生物學?組織學?營養學?生物力學?真菌學?生態學?生物化學?生理學保護生物學?生命起源量子生物學?神經科學?寄生蟲學發育生物學?毒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流行病學?基因組學?解剖學?遺傳學

  生物科學是研究篇二:生物學學習的研究和反思

  學習化社會帶來的學習革命,對生物學學習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大目標。“學會學習”這是人獲得自由發展的可能,以適應未來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學校教育實現“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育最高境界所極力追求的目標。一些有識之士早就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會閱讀的人,而是那些從未學習“如何學習”和“不會學習”的人,是那些沒有自學能力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確指出:“學會如何學習,這不僅是另一個口號,它是指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面對學習化時代的來臨,傳統生物學教學面臨嚴峻挑戰,生物學的教與學都必須進行改革,而多年來各地的實踐還多環繞和停留在“教”的領域,對學生“學”的方面既缺乏理論研究也缺少實踐成果,總體水平遠落後於“教”,因此,關注學生的生物學學習應當成為當前生物學學科教育改革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學習活動的當代研究

  (一)三類學習活動評析

  學習心理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體驗學習,二是發現學習,三是接受學習。

  1.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它是指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透過反覆觀察、實踐、練習,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難以言說的知識,掌握某些技能,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基礎是在反覆實踐中的內省體察,是透過學習者不自覺或自覺的內省積累而把握自己的行為情感,認識外在世界。在中小學教育中,體驗學習以前主要應用於情感態度的學習、技巧的學習,例如體育、藝術、品德教育等包含有大量體驗學習的內容,而目前一些隱性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尤其包括改革後的生物學科教育活動,也可以並且需要透過體驗學習來形成或深化其學習成果。作者認為,體驗學習對低幼齡兒童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初中以下的生物學(包括小學科學)教育中,我國應當大力提倡體驗學習。

  2.發現學習

  發現學習亦稱探究學習,是指人透過對自然、社會現象或文字材料的觀察、閱讀,發現問題,蒐集資料,形成解釋,並對這種解釋進行交流、檢驗與評價的過程。發現學習的基礎是對材料(實在的或語言的)的觀察或閱讀;發現學習的難點在於在聯想對比勘驗的過程中提出解釋或假說,進行批判與邏輯思考;發現學習的要義在於設計實驗、蒐集資料以驗證假說的合理性,在於尋找多樣化的問題解答或行動方案。

  在中小學教育中,研究型課程、實踐活動課程,以及學習者以提出問題、進行解釋為目的主動聯想、分析、綜合、歸納的思辨活動,都是發現學習的佳例。發現學習在國外生物學科教育中已有幾十年實踐,國內進展則比較緩慢。但即使在國外,發現學習在生物學教學實踐中的實現程度也並不是很高,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教師難以真正把握髮現學習的精神和本質,他們在課堂上用講授法往往耗去了大部分時間,使學生用於發現學習的時間無法保證;而且實踐表明,只有少數學習動機特別強烈的優秀學生,才能順利從事發現學習並從發現學習中受益。因此,儘管近年來對發現學習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但如何根據發現學習的理論,

  進一步組織好生物學的發現學習教學,並處理好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間的關係,是今後亟待解決的課題。

  2.接受學習

  接受學習是人類特有的學習方式。學習者透過閱讀、傾聽與研究獲得知識技能與態度方法。學習者不僅要學習相關的語義系統與邏輯運算規則,而且要學會符號系統所表達的間接經驗,從而最終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身。接受學習的最大價值在於新一代不必從零開始學習活動,他們可以透過繼承接受前人與他人的認識成果而加速個體的認識發展過程。因此,接受學習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前許多研究者認為實際教學中極少存在上述純粹的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學生的學習也基本上是接受中有發現,發現中有接受,兩者是有機統一,相互包含不可截然分開的。狹義的發現學習理論過分強調與接受學習的種種對立,容易使人誤入歧途,把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完全割裂開來,認為是絕對的非此即彼,難以在教學實踐中將二者有機結合、自然過渡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研究者們認為,學生的再發現(發現)絕不僅僅侷限於科學家原發現的“縮短”、“精簡”。正如發現學習的創始人布魯納所言:“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因此,只要是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的,對學生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有價值的新東西都可以看成是發現。這些有待於再發現的新知識、新方法、新經驗可以是教材上尚未講到的,也可以是隱含在教材或其他語言文字表述中需學生自己動腦去加工、改組、探索發現其潛在含義的。其思維可以是直覺思維,也可以是分析思維;推理方式既可以是歸納、也可以是演繹,只要是學生自己親自去發現新東西即可。

  在學習機制上,同化是順應的基礎,分析思維是直覺思維的基礎。有了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知識網路中的知識點、線,才能形成更具靈活性、跳躍性的知識組塊等。

  總之,學生的學習以教材為主要內容,學生的再發現不僅是把現象重新組織、或轉換,使人超越現象再進行組織,從而獲得新的領悟;也包括學生對前人發現成果的重新加工、編碼和對問題情境的重新組織、變通、轉化,以達到變式和創造性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特別是對已有知識的心理轉化、解釋、外在推理即布魯姆領會目標心智加工中的發現。學生的發現既體現在全新知識的發現中,又體現在對現有知識的含義發現和應用情境與模式的探索中,那就可以根據其再發現的'內容、成果水平等將其分成三大層次:第一,領會中的發現,著重於準確深刻的含義發現,系統宣判知識體系的建構。第二,應用中的發現,側重於知識應用情境與模式的再發現與心智技能的發展提高。第三,創造中的發現,側重於全新知識的發現和新產品的創造,培養高層次的發明創造能力。

  三個層次雖然水平不同,特點有別,但實質都是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的過程,其發現的成果都包含了:

  (1)掌握陳述性知識,形成命題網路;

  (2)獲得程式性知識,形成智慧技能;

  (3)獲得認知策略,發展創造能力。

  二.生物學學習的現狀和反思

  目前國內生物學學習的現狀是:十分重視接受學習,比較忽視體驗學習,尤其忽視發現學習。在接受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權威嚴密的生物學科知識體系及教師傳播方式,一方面有利於學習者高效快捷地掌握認識要點,另一方面卻又削弱了他們提出疑問與另做解釋的勇氣;加上對於體驗學習與發現學習的忽視,傳統教育下我國中學生髮展的缺陷不僅是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不足,而且還表現為主體意識發育不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各地教育工作者都在加強對學習者主體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力推動課程教材與教學方法的

  改革,努力創造新的教育、創造新教育需要的新的課程與教學。這種努力,一方面表現為更加重視體驗學習與發現學習,開始創設研究型課程、小論文寫作、社會調查和生物科技活動等實踐性課程,積極進行以科學實踐與科技製作為代表的活動課改革,以及開設為引導學習者深入社會、深入實際並學習承擔社會責任的社會實踐課等。教學創新的另一種努力又表現為改進講授技巧與豐富教學手段,藉此提高學習者聽講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但值得指出得是,無論是研究型課程,實踐活動課程,還是遠端教育網路課程,都只能是課堂講授的補充,都需要在接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都需要在學習者掌握必需的讀、寫、推理、交流、分析、綜合等基本學習工具或方法的基礎上實現。

  因此,接受學習儘管存在種種不足甚至缺陷,但它畢竟是當前最有效的一種學習形式,尤其是隨著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知識資訊爆炸,學科理論日益深化和抽象,接受學習仍將而且應當還是生物學學習的基本途徑,但接受學習必須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

  三.生物學接受學習的改革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接受學習也是一種傳播形式。

  人類的傳播形式大體有四種:口頭傳播、書籍傳播、傳媒傳播和網路傳播。從這樣的角度反觀教育活動,傳統教育是停止在口頭傳播時代的傳播活動,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完成傳播任務。當前21世紀人類即將進入以閱讀能力為基礎的資訊網路時代,在教學活動中應更加關注學習者閱讀學習能力的發展,有意識地幫助學習者與書籍(教材、報刊、圖書、網路世界)建立直接聯絡,並使教師從重複教材、轉述教參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而以創造性地指導閱讀、提供幫助、創設學習環境作為主要工作方式,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大大增強學習者的主體地位與選擇能力。要盡力促進學習者與教科書建立直接的聯絡,要努力培養他們的閱讀學習的習慣,這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在教師、教材與學習者之間建立起一種更理想的全面互動關係,教師、教材與學習者動態互補。

  1.學會閱讀學習是改革接受學習的突破口

  接受學習首先應學會閱讀學習。學會閱讀學習,既是學習化社會個人基礎學力的核心,又是網路時代接受學習的基本要求,還應該成為新時期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探究的重點。

  閱讀學習包含透過發展性閱讀與功能性閱讀兩種方式來學習,其中更重要的是功能性閱讀。目前我國生物學科教育中嚴重忽視了閱讀能力培養,甚至錯誤地認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任務,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低下,而培養髮展性閱讀能力,是生物學科教育發展和適應未來的重要任務,教師應該指導學習者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和增進理解能力,並在閱讀實踐中鍛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其發展功能性閱讀能力,進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真正實現理解科學奠定基礎。

  2.學會閱讀學習的五項學習要求

  在資訊網路時代提倡“學會閱讀學習”,在生物學學習領域應該包含五項要求:學會檢索,學會提問,學會討論,學會驗證,學會否定。

  (1)學會檢索

  檢索首先反映的是主體狀態,是學習者對資訊的取捨態度和處理方法。學習者應該學會在速讀或瀏覽中發現新鮮資訊,學會在大量的資訊中篩選有價值的資訊,學會在不同的著作或篇章中選擇相同相關的資訊,學會發現資訊之間的聯絡與矛盾,還要學會在獲取資訊的過程中及時調整既定目標、修正個人認識等。生物科學作為21世紀造福人類的領頭學科之一,是文獻報道最多的領域,學會檢索也代表了一個人的資訊能力。

  (2)學會提問

  提問是理解的基礎,也是閱讀的關鍵。學會提問,就是要學會尋找新舊資訊之間的矛盾,尋找資訊符號與記憶表象乃至生活實踐之間的矛盾,並在諸多矛盾中發現其間的辯證統一關

  系。傳統生物學科課堂教學中,學生從來極少提問,最後變得不敢提問和不會提問,提問也是一種中國學生比較缺乏的能力,提問可體現出學習者的認識水平。相比之下,西方學生在這方面比我國學生強。

  (3)學會討論

  討論的基礎是傾聽,是在閱讀中、在生活中主動獲取與自己不同的意見,聽取反對的意見。討論的關鍵是尋找證據,闡述自己或觀點主張的邏輯關係。對學習者而言。學會討論還需要學會傾聽,學會在實際與邏輯的證據面前修正自己的認識,服從科學真理而不為情感或利益左右。討論應當成為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生物學教師要樂於組織課堂討論,培養學生討論的能力,並鼓勵學生課外自主討論,使學生善於討論。

  (4)學會驗證

  學習者不但要學會蒐集現成的資料,蒐集文字材料或實際生活中的證據,而且要學會設計實驗方案,設計調研方案,取得新的資料或證據,來證實或修正個人的認識,證實或修正書籍中的觀點。包含驗證在內的接受學習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接受學習,前人的認識成果,只有經過驗證才能完全轉化為個體的認識,而科學是經得起重複檢驗的。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驗證書上的前人的結論,這既包括實驗設計和親身實驗,也包括收集證據和間接驗證。

  (5)學會否定

  盡信書不如不讀書。學習者應當逐步培養理性思考能力,培養懷疑精神,形成獨立見解,而不人云亦云。在學會驗證的同時還要學會否定,學會批判,學會推翻或修正一切未經檢驗的不正確的結論或觀點,不迷信權威,達到接受學習的最高境界,而這也是中西方教育學生的主要差異之一。接受學習的最大弊端就是全盤接受,傳統生物學教學最缺乏的也就是對學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養,我國的生物學教科書或實驗參考書中還幾乎沒有編入過否定性實驗,教科書上缺乏反例,對不同的觀點也很少論述,加上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普遍低下,值得我們深刻反省。

【生物科學研究的內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