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精選4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1

  質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終究是因為實踐中有許多問題沒有想清楚,理論水平不夠,缺乏系統完整的思考,缺乏總結。我在這裡把我和我們團隊多年的工作實踐進行一些總結,與有興趣的人士探討。

  質量管理的目的和意義何在?

  1、要弄清質量管理是做什麼的,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質量?質量是包含在產品或服務當中的固有的一種屬性。它包括:產品或服務提供的實用性、經濟性、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等。

  2、什麼是好的產品質量?

  現代質量管理學認為:質量就是滿足顧客的期望的程度。所謂好,就是充分滿足顧客的期望。

  3、顧客的期望是什麼?

  一般來說,顧客的期望是:快速、物美、價廉、方便(服務)。

  4、產品質量由什麼決定的?

  產品質量是由過程決定的,它包括:

  工作質量:研產銷各階段輸入輸出的正確性;尤其是產品規劃和立項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確性;

  設計質量:設計成熟度;標準化通用化覆蓋率,達標率;

  部品質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

  工藝質量:製造的工藝水平,直通率;

  5、顧客的期望與過程要素之間有密切的聯絡。

  質量管理的目的是透過組織和流程,確保產品或服務達到內外顧客期望的目標;確保公司以最經濟的成本實現這個目標;確保產品開發、製造和服務的過程是合理和正確的。

  其意義在於組織中建立一種保證體系,使產品和服務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滿足內外顧客需求,樹立品牌忠誠度和美譽度,從而實現公司的經營和戰略目標。

  研發的質量管理是各階段管理的龍頭,產品質量80%是由設計決定的。因此,做好研發的質量,也就為保證產品的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質量管理的目標是什麼?

  質量管理的目標:多、快、好、省。具體量化指標可以參照標杆或是縱向對比,制定當年的目標。

  研發的質量管理目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量化指標是BOM更改率或更改次數。研發的設計更改次數是很多的,這個目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需要思想和流程的變革和創新才能達到。

  質量管理重要的準則是行動!所遵循的原則是:流程管理,閉環管理,從一而終。有檢查,有落實,有跟蹤,有反饋,有結果,有始有終。

  研發質量管理的特點和難點:

  特點:新產品、新技術、新知識、高密度、高強度、高標準;開發人員進度意識遠大於質量意識,爭分奪秒用來形容產品開發過程一點不過。所以,要嚴格貫徹質量流程和標準是很難的,需要不斷最佳化,不斷摸索新方法來滿足開發任務的需要。

  難點:難點是如何預防以及快速高效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和跟進問題。經常是問題到後面才發現,結果抱怨DQA工作沒有做好。也有的是儘管前面發現了問題,開發人員也承若解決問題,但沒有落實,也沒有人繼續跟進,造成不了了之,到後面又發現來改正。說到底,這方面是系統運作的問題,如何保證體系執行的效率、效果,這是一個非常的大的問題,需要一個專家組進行規劃和實施。這也是一個戰略層面重點關注的問題,需要高層來解決。

  研發的質量管理不能脫離整個質量管理的系統,必須延伸到製造和售後服務。瞭解產品各階段中存在的設計、工藝、部品方面的問題,為改良設計,最佳化流程,收集必要的資訊。

  質量如何進行管理?

  質量管理沒有完全一樣的組織、流程和方法,根據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在介紹管理方法之前,先來看一看三星總裁是如何對待質量的。

  “1992年在歐洲,三星現任總裁李健熙路過賣場,四處搜尋三星的產品,最終發現三星的一款微波爐被擺放在毫不起眼的角落裡,無人問津,頂部一片塵土。他回憶說,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當時韓國市場還很狹小,世界市場對三星的評價這樣低,企業怎麼發展?隨即,李健熙發表了“新經營理論”,核心就是建立讓人認可的高階品牌。儘管三星在營銷上不遺餘力,但對三星來說技術和質量是建立品牌的先決條件,沒有技術也建立不了品牌。”

  “李健熙焚燬三星產品抓質量,還有兩個故事。在美國,當三星的產品淪落到地攤上的大路貨後,李健熙下令把三星生產出的一些認為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包括電視機、冰箱、微波爐堆到操場上,點火焚燒。三星手機剛開始銷售時,出現了不少次品。李健熙的做法是下令回收全部15萬部手機,將其堆積在工廠前焚燬,價值150億韓元的產品,化為塵煙。自1993年開始轉變管理理念,開始從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轉變為以質量為導向的管理模式,進行了事業結構、人才培養、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控制等各個方面的變革,並度過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質量管理的動力和效果來自公司的戰略的要求。具體的方式方法如何?這裡介紹一種國際大公司普遍採用的一種管理組織和思路。全面質量管理的最佳實踐——TQM:

  研發、採購、製造、客服四大供應鏈部門之間相互作用,形成TQM組織框架。每一個單元都有自己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單元之間的互動,形成TQM的日常活動。

  每一個單元都有自己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單元之間的互動,形成TQM的日常活動。單元內部,形成二級三級的活動。這是開展質量工作的基石。

  TQM:以實現組織的戰略和方針為目標:

  建立一二級組織架構;

  建立質量體系/制度;

  確定質量目標,進行KPI考核;

  二級組織架構

  QA:體系維護,審計,問題跟進,追蹤,年月週日報表;

  QC:執行標準,檢查,測試,記錄;

  QE:問題分析,對策,標準維護;

  QA、QC、QE可以是三組人員,也可以是兼職,由一組人員擔任,簡稱QA。人人都是QA。

  6sigma是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對持續改善提出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其在業界的推廣是質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另外,還有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也是前人重要的管理實踐的結晶。

  研發階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如QFD,DFMEA,TRIZ,BRAINSTORM,並行工程,DOE,田口法等等。實用的常用方法的是:QFD、DFMEA、BRAISTORM,並行工程。

  質量管理的效果,衡量其工作的成效,保證質量工作有效性,穩定性,必須要定期評估。

  原則:資料為主,全面客觀。

  公式:效果=流程質量×執行力

  流程質量=公司戰略×組織結構;執行力=人員素質×規章制度

  評估的方法:管理評審,季度/月度/周/日報;

  工具:QC七大手法。點檢表、魚骨圖、直方圖、分層的點圖、柏拉圖、散點圖、控制圖。

  兩個持續改善實踐的案例

  “品質提升工程——DQA專案”和“提升DQA過程能力,降低試產BOM更改率”這兩個專案的'開展,開創並建立了我們公司研發質量管理的新局面和新秩序。在此之前,研發是沒有規範的質量控制和管理的,問題層出不窮,生產銷售等部門抱怨很多。典型的就是ECN居高不下,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透過集團和公司的大力推行變革創新,持續改善,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文化等活動,我們先後推出了這樣的改善專案。第一個專案是建立DQA的組織和流程,初步規範制度和流程。第二個專案是針對DQA運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更進一步的改善,聚焦在改善ECN上,推動流程的細節改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ECN由改善前的基礎型16%降低到4%,派生型8%降低到3%(9月份資料)。這是非常大的一個進步。當然這些成績,不是個人功勞,是整個團隊和公司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

  DQA還是一個新組織,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改善,比如,人員的素質、組織的執行力、流程的最佳化等等;還需要拓展到更高層次的管理活動中,比如:體系的維護、專案決策、方法的創新等。這些將隨著整個組織逐步管理規範,逐步完善。

  總之質量管理沒有止盡,不斷探索,不斷改善,滿足顧客期望,提升品牌忠誠度、美譽度,最終為顧客,股東和員工創造價值。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2

  質量是什麼?質量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保障,如果說一個企業所製造出來的產品或所提供的服務失去了質量,那麼這個企業也就失去了市場,註定會在這個歷史舞臺上黯然倒下。尤其像我們這種重型裝備製造企業,可謂成也質量,敗也質量,質量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這一點似乎公司每個人都有共識。但是,如何改善我們公司的產品質量,如何提升我們公司的質量管理水平,如何讓全體員工都具備這種質量意識,卻是我們公司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質量管理體系有兩個最為核心的思想:一是以顧客為中心,使產品滿足顧客要求;二是不斷對產品進行持續改進,獲得創新。有人說質量管理體系約束了企業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阻力,認為它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沒有任何的實際用處,無論公司組織的學習也好,還是培訓也好,包括各種管理程式檔案的建立都只是為了獲得國家質量體系認證,這很顯然違背了質量管理體系的思想,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建立,並不是為了統一檔案。在標準引言中,有個總則,是這樣描述的:採用質量管理體系應該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性決策,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受各種需求、具體的目標、所提供的產品、所採用的過程以及組織的規模和結構的影響,統一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或檔案不是本標準的目的。很多企業或公司管理人員歪曲了質量管理體系的原意。我們必須對它有一個真正的認識和了解,不然,公司或企業的產品質量將得不到保證,因為誤解了其目的,那麼我們自然領司不到其核心思想了,更加不會把顧客利益放在第一位,也不會加大投入對產品進行持續改進,創新也就失去了動力。

  當然,質量應該是一個綜合全面的概念,對質量管理的認識不應只侷限於生產產品,還應該考慮服務、裝置執行、材料供給、測量等行業,也不能侷限於某一職能部門,應屬於公司整體範圍全員參與。保證公司產品的質量應該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應該使公司全體人員都具有質量的概念和承擔有關質量的責任;要解決質量問題,不能僅僅侷限於產品製造過程,而是應在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及實現的全過程中進行質量管理。只有全員參與,全員全面提高質量意識,我們公司的產品質量才能不斷持續向前發展。在質量管理方面有八大原則,其中一條便是“全員參與”。因此,公司必須注重整個公司內部員工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不能僅僅對中層幹部進行管理體系的培訓,而是要把這樣一種思想從上至下貫穿到整個公司。

  大家都知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現代國際社會中,企業的競爭實質上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質量上。世界著名企業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們始終圍繞產品質量這一主題,改善經營管理,發展新技術,從而生產出質量更高的產品。如何想方設法提高我們自己公司的質量管理水平對產品質量至關重要.

  在這次質量管理學習中,我意識到全面質量管理不僅應貫穿於公司經營活動,還應成為一種企業文化建設,實現自覺自願的全員參與,使質量文化在企業內部的管理實踐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形成全體員工共同的凝聚力、約束力和推動力,從而牢固樹立起質量第一的觀念。如果全體員工都能這樣自覺自律自願投入其中,那麼我相信,整個公司的產品質量將會有更大的突破,我們將會取得更加廣闊的市場。

  企業管理包含著質量管理,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保障,只注重其他的管理,忽略質量管理,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企業將無法生存。所以必須把質量管理放在企業的重要工作來抓,加強企業的的綜合管理,才能保證企業的長期健康的發展。

  近來,透過全面質量管理知識的學習,我對PDCA迴圈、八個原則、質量資訊工作等有了較為深刻的印象。現結合公司質量管理現狀,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首先,我們要弄清什麼是質量?質量管理是做什麼的?質量是包含在產品或服務中的固有屬性,是滿足顧客期望的程度;所謂好,就是充分滿足顧客的期望。產品的質量取決於生產過程,包括工作質量、設計質量、工藝質量等。質量管理的目的是透過組織和流程,確保產品或服務達到內外顧客期望的目標,確保企業以最經濟的成本實現這個目標,確保產品開發、製造和服務的過程是合理和正確的。為達到以上目的及目標,企業要建立起質量保證體系,使產品和服務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滿足內外顧客需求,樹立品牌忠誠度和美譽度,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而質量管理重要的準則是行動,所遵循的原則是加強流程管理,做到有檢查、有落實、有跟蹤、有反饋、有結果,有始有終,才有效果。

  透過學習,我認為我們現在工作欠缺的恰恰是行動。很多人的水平並不亞於某些大公司的職員,但在行動上卻慢人一步,憑經驗處理問題,沒有經過系統科學的PDCA迴圈,因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在質量資訊工作上,我也感覺到自己做得很不夠。對PDCA迴圈,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方法,今後一定要應用到工作中,以解決好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質量管理沒有止盡,只有不斷探索和改善,才能充分滿足顧客的期望,進一步提升對“蘇中”品牌的忠誠度、美譽度。這是我公司的目標,也是我們每位員工的責任,讓我們落實於行動,推動全面質量管理再上新臺階,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3

  經過十一月二十二日全面質量管理培訓,公司為了提高中層以上幹部的管理能力。對我本人來講是一個更好的學習機會。透過本次培訓能夠學到很多管理經驗,對全面品質管理有了一定的認識。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只有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企業要發展,管理是關鍵,要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從品質管理抓起,首先要提高產品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沒有透過本次培訓,認為全面質量管理是質管部門的責任。由質管部門判定產品的好壞,但實際不是這樣的事,產品的質量與生產部門有直接關係,只有基層生產好優質產品,才能使質量管理有了提高,使品質管理不斷完善。

  目前水壓機分廠業務多、任務足,對生產部門來說,必須保證產量質量的前提下,抓產量、抓安全、抓功效、抓成本,如果這四抓沒有抓好,企業在市場就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就要失去市場,企業就無法生存,透過本次培訓,老師啟發了我們,產品質量必須從基層抓起,發揮基層作用,與基層商討提高產品質量方法,制訂實行產量質量的目標,使寶鼎重工的產品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透過本次培訓,對全面質量管理有了標準,要按標準做事,不斷改進創新,遇到問題要有正確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問題。從實踐中得出經驗,從有技術的員工和班組長中得到經驗。不能談話,不做脫離實際的事,不盲目指揮,使水壓機分廠的產品質量得到更大的提升,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戶,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4

  在呼叫中心這個行業,自己待了也有不少年頭了,曾經工作過的企業也囊括了不同的性質和型別:有純外包的、也有自建的;有外資的、也有民營的;有傳統行業、也有新興網路科技。無論這些企業中的哪一家,無論是做呼入服務為主的,還是以電話銷售為主的,幾乎都無例外地,都希望做到全面的品質管理。因為所有的呼叫中心企業都有一個共識,即服務的品質是呼叫中心生存的根本。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真正做到全面的品質管理。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不同的崗位上,我們對品質管理的認知會有不同。對運營團隊來講,有時候運營主管或經理會想,品質管理是質控團隊的事情,我們做指標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做大量的品質輔導?而質控團隊又會說,我們的人手不夠,要保證足夠的服務監控量,我們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給每一個員工進行輔導了。我們已經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你們一線了,你們的班組長,專案負責人自己也可以輔導的嘛!對於招聘團隊來講,運營和質控之間的爭論和我無關,我只要負責把人召滿補齊就行了。而培訓團隊則會說,需要培訓就把需求提出來,我們會根據需求提供培訓,其他的事情我們幫不上忙。就這樣,呼叫中心每個功能模組都是從自己部門的角度出發來看品質管理,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現象。最終,全面地品質管理工作沒有真正地被落實。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全面品質管理工作能夠真正地執行呢?

  就個人的工作經驗和觀察來看,筆者認為要實現全面品質管理,首先就要打破過於清楚的部門界限。培訓、運營、質檢、招聘不再是絕對獨立的一個個部門,而是需要融入到專案之中,將各個功能模組組成一個大的工作集合體,分工合作,緊密聯絡,以提升服務品質為共同的工作目標。只有目標一致,才能行動一致。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談,這個大集合體中的各個模組在全面品質管理中的角色。

  1、招聘,品質保障的第一關

  有時候,我們會說,某個呼叫中心的服務品質好壞直接從他們的員工身上就能體現出來,而不需要透過電話來測試。這句話可能有些武斷,但是,總體來說,呼叫中心一線員工的精神面貌和職業素養,的確能夠反映出這個呼叫中心的專業程度以及其可能達到的高品質服務。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染著五顏六色頭髮,走路時候動搖西晃、精神面貌不佳的員工,會在電話中給他的客戶提供專業的優質服務。通常,一個人的精氣神可以反映出他對工作的態度。所以,招聘過程中,選擇真正合適的人選是整個服務品質保障的最初的關卡。招聘人員的一時疏忽,很可能就會造成企業在人力、財力上的浪費。因此,對於招聘來說,除了在招聘環節中增加相應的考核項來判斷該應聘人的相關能力和態度外,在招聘結束、員工上崗之後,也需要進行定期地回訪,以瞭解某一批次的入職人員其工作適應程度,同時,根據這些回訪的結果及時總結分析,並調整相應的招聘措施,以確保儘可能地將合格的人才選拔出來。

  2、培訓,品質提升的搖籃

  在整個品質保障的過程中,培訓始終貫穿其中。新人入職,培訓不僅需要教會新人基本的技能技巧,而且最好在新人上線的最初一個月,培訓還可以適時地承擔一些輔導的工作,從而幫助新人可以對團隊更有歸屬感,同時,也能更快地融入團隊。當一個員工透過試用期的時候,培訓可以安排一些情緒管理之類的課程,在教給員工解壓技巧的時候也能為他們的職業發展進行一些輔導,使員工能夠有更清晰的自我定位。平時,培訓除了業務或技能課程外,還可以組織一些案例分享的課程,邀請那些優秀的客服代表“現身說法”,將他們的優秀服務經驗和理念與更多的人分享。將優質服務理念與服務技巧推廣的同時,也在團隊中樹立了學優的榜樣,進而使團隊朝著更優的標準進步。最後,培訓也要承擔起補差的工作。當團隊中有員工的服務品質已經無法單靠質檢糾錯來改進時,就需要培訓對該員工開展離崗的輔導。總之,在全面品質管理中,培訓不再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角色。

  3、質檢,是為了提升而非查錯

  有不少客服團隊將質檢的定義侷限在發現錯誤的角色,其實,這是很狹隘的。在全面品質管理中,質檢不僅僅是找出問題,更需要對這些問題提出專業的改進建議,並將這些建議落實。為了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初始的時候,質檢的抽樣比例就不能定得太高,太高就意味著抽查量大,就意味著質檢員們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查錯以外的輔導工作。一般來說,2%-5%之間的抽查量就足夠有代表性了。對於一些話務量比較大的專案來說,2%也已經不少了。糾錯輔導又可以分為兩類,線上輔導和離線輔導,前者為質檢在監聽錄音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實時反饋給當事人,後者則是事後工作,即根據前一天的質檢結果給相關人員進行輔導。質檢輔導理論上來說,專案負責人,班組長都可以做,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來看,由質檢員做的輔導會比一線主管做的效果更好些,原因主要是員工的感知。就像小時候,父母和老師說同樣的話,但是我們對老師說的就是比父母說地記得牢。這就是對老師的認同。而質檢員在員工心中就相當於過去的老師,他們會更認同老師的話。透過輔導,員工才會真正認識自己的不足,並知道該如何改進。只有不斷地輔導、改進,員工才會有本質上的提升。所以,若將質檢的時間都花在了滿足抽查量上而忽視了持續的品質輔導和提升,則是本末倒置了。

  4、運營,品質管理的真正執行者

  無論招聘、培訓、亦或質檢,其實在全面品質管理工作中都是輔助的作用。真正要實現全面的品質管理,關鍵的關鍵還是在於運營團隊自身的認識。如果運營管理團隊始終將品質工作推給質檢、培訓去做,那麼,這個團隊的品質管理永遠不可能做好。所以,要實現全面的品質管理,運營團隊中的各級管理人員首先就要有這個意識。平時,除了質檢的輔導外,班組長也需要經常性地安排組內的輔導,包括錄音分享,案例學習等,只有班組長的主動參與,才能讓整個小組的人對服務品質的意識更加深刻,並且也保持主動性。而專案主管或經理對品質保障的認知,則決定了該專案願意在品質管理中的投入究竟有多大。

  上述4點,基本概述了全面品質管理中的四大組織模組所需擔任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但是,以上所講的也僅僅是對於員工服務品質的管理。而就一個專案來說,持續的服務品質提升,不僅包括員工服務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還有服務流程的最佳化。透過最佳化流程,找出服務的關鍵時刻;透過服務關鍵時刻的服務定義及升級,進而提升服務效率,增加使用者的體驗度和忠誠度。

  因此,在全面品質管理中,流程最佳化工作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通常,專案團隊都會有固定的專案品質溝通會。在這個會中,招聘、培訓、質檢、運營等模組的負責人會就當前的專案開展情況進行全面地交流。而質檢在這個會議中,除了彙報員工的服務品質情況外,也會就發現的流程方面的不足進行反饋,從而促使專案團隊就這個流程進行梳理與最佳化。

  最後,要真正持久地開展全面品質管裡工作,一個好的內部績效考核與激勵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多的正面的激勵往往是促使員工自主向前的動力。鼓勵遠比懲罰要有效。

  全面品質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如果呼叫中心想要做全面品質管裡,就必須有這個決心和毅力。只有保證持久地進行品質管理工作,服務質量的提升才會真正被觀測得到。

【全面質量管理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