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

  聽課和分析課是校長最重要的工作,整個教育過程的文明,取決於課堂教學每天都要有所改進,而改進課堂教學,就需要校長對課進行深思熟慮的分析。下面給大家分享《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歡迎借鑑!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篇1

  關於聽課和分析課,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的篇幅加以闡述。發現文中主要是對年輕的校長提出了9點建議,初讀此文,想這是有關校長的工作,與我們有關係嗎?再讀,發覺與我們每一位普通教師有密切關係。

  在聽課與評課活動中可以看出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每個學期,我們都要完成學校規定的一定數量的聽課任務。從聽課反饋表中發現,老師對所聽的課的評價常常不痛不癢,如,教態自然,課件精美等,這些評價似乎不假思索,便可寫來。而真正關注課堂教學內容的思考卻少了一些。

  每個學期,我們都要進行教學大比武。每次聽課後,同學科的教師要在每週二的教研上進行點評。大家都比較慎重,熟悉所聽課的教學內容,抓住每個細節,全面的對課進行點評。

  其實學校安排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相互學習中不斷提高。要想在聽課中發現他人之長,補自己所短。想在聽課中真正學習點東西,我覺得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比如事先問問教者教什麼內容,把課本找來預習一下,看看這節課要教什麼內容,重難點是什麼,也可以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這課,採用怎樣的教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教師在聽課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一要仔細的聽,仔細捕捉課堂語言和表情,記下重要的教學環節和突出的教學方法。邊聽邊思考。二要認真的看,看執教者的教,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看學習的習慣,看學生參與腦力勞動的程度和學生們的動手能力。總而言之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是否有機結合。

  聽完課後對課堂實況在腦海中過幾遍電影,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考慮到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授課者,要讓執教者聽了你的評課後更有信心,更有勇氣!每個老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教法。我們在聽課時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揚長避短。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用全新的眼光去關注課堂,走進學生,走入文字。認真做好聽課和分析課,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發展自己,研究學生,創新課堂,推動學生前進,為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篇2

  最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怎樣聽課和分析課”大感興趣,文中蘇霍姆林斯基向年輕的校長們提了幾點意見,讀來也使我深有感觸。作為一名新教師,總有許多聽課的機會,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其他學校。就像去年出去聽課,當時聽的是小學資訊科技展評課,每位教師選手都很優秀。當時第一吸引我的是每位老師的教學態度,就像文中說的“教師的個人榜樣在課堂上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安排巧妙,如同文中所說的“課是教學和教育過程的主要陣地;課是學生的治理生活的這樣的一個主要的領域”。學生在短短40分鐘的時間內,透過教師的引導,成功挑戰了每個任務。整堂課下來覺得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讀後才明白原來聽課也是門學問,不管聽誰的課我想著應該都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管聽誰的課,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不管是聽經驗很深的老教師,還是像我這般初出茅廬的新教師的課,對於所聽的那堂課就該做好相應的準備。年輕教師要想獲得快速提高,就是要多多聽課,才能明得失,獲得上課的靈感。聽的課所教的內容,可以找來相應的資料預習下,包括所講課的內容,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上這一堂課,我準備怎樣教,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不理解上課教師的教學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穫,在聽課過程中聽課筆記一定要做到“精”,寫下重點詞句,這才是關鍵。

  二、從學生身上感受這堂課。一堂好課應該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動手操作;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學生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解決問題能力如何等。學生上課,“進教室前和出教室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如果課堂一切都順利,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節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紮實的課。

  三、吸收寶貴經驗。新教師聽課的目的是回去教學生。所以聽課後,還要學會認真思考。沒有十全十美的課。一節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準。上班一年來,我也多次走進其他老師的課堂,向他們借鑑優秀的教學經驗。在閱讀了“聽課評課”和“觀課議課”的區別之後,我反思自己的`問題所在:聽課時只是抱著為了聽課而去聽課的目的,不分析聽課的內容,不清楚要研究的問題,也不去反思如何從別人的課堂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長此以往,不僅缺乏了繼續學習的動力,也會導致自己閉門造車,目光狹隘短淺。透過學習,我明白了,觀課不僅要用眼睛觀察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表現和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合作、交流活動,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然後將其中的精髓轉為自己靈活運用,當然不能生搬硬套,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以謙虛的心態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閃光點,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篇3

  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了蘇翁的《給教師的建議》,他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在我平時教學中都會接觸的一個個話題,給我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每讀一條,我都在反思我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其中存在的問題。感覺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給我指導,幫我排解煩惱,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豁然開朗,可以說這是我教師成長道路上的一筆無比珍貴的財富。

  第八十九篇《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蘇翁是給校長們提的如何去聽和分析老師的課的建議,看了以後我覺得對我這名新教師也同樣受用,我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老師需要的就是多聽別人的課,從中取長補短。因為只有瞭解了來聽你課的人會以哪幾個方面來評價你的課是否算是一節好課,你的教學水平才會飛快的進步,這對於探索教學規律,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業務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學五環節中,首先對於備課,我印象很深的是這麼一個事例: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段回答的答案,看似有兩個不同的答案,卻深深的觸動了我,我也意識到,我們老是說時間不夠,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其實老天卻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情。只有真正把自己作為工作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做好一切積累,包括在什麼時間讀哪些書都要規定在計劃之中,這樣才會覺得時間沒有白白浪費。

  其實,本來我認為教育在不斷的發展、前進,教育思想在不斷更新,這樣一本著於幾十年前的“老書”能對現在的教育產生影響嗎?“建議”放到當代還有借鑑的價值嗎?後來,我看到了朱永新教授的報告,其中說到“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發揚和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他還說:“新教育之‘新’,實際上是讓教育返璞歸真,回到教育的本質起點。”於是,當我耐心的讀著這本書時,我慢慢發現許多新課程的新理論,都能從中找到詮釋;許多新課程的模糊理念,都能在此得到澄清;許多新課程的疑難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而後,我明白了,老師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鞏固這節課的知識結構,老師尤其要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讓學生們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際上就是因果聯絡,即基礎的知識。這些時間看似浪費了,實際會得到百倍的補償。此外,教師的任務應是不斷地保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熱愛,點燃創造性的火星,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體,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把發展的空間全部留給學生,將心比心,以情換情,那我們的課堂內外就將永遠如沐春風,充滿歡笑了。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我又拜讀了一遍,越讀越是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真是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彷彿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