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一年級語文《雪孩子》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雪孩子》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雪孩子》評課稿

  李莎老師要參加區裡的優質課比賽,最近正在磨課,教學內容為《雪孩子》,抽籤時明確規定為第一課時教學,今日第3節課進行了試教,聽了後簡評如下:

  總體感覺是:目標明確,策略欠妥,執行不力。

  先說目標明確,教案上寫了什麼目標我們不去管,只從課堂呈現來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在隨文識字中鞏固拼音識字的方法,學習加一加記憶字形的方法,聯絡上下文和圖畫理解字義”“藉助圖畫 和老師指導把文章正確、通順、流利”。作為一年級的學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恰當的,是可達成的,也是可操作的。在課堂上我們能感受到目標的指向在何處,也能感受到達成目標的途徑與方法。

  再說策略欠妥,看一堂課,我一般對應目標去看看策略是否恰當。關於識字,李莎老師採用隨文識字,這是可取的,因為這樣的識字方式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但現實是在平時的課堂中百分之八十的老師都還在採用集中識字的方法,這次課後,還要要求語文組組織低年段的老師討論這個問題)。教學中明確了拼音識字、跟讀識字,老師還想明確生活識字的方法,可惜學生沒有說出老師的答案,為什麼?因為老師的提問方式不準確,如果老師問:“你還在哪裡見到過這個字?”再相機總結生活識字就水到渠成了。主要要談談理解字詞的策略。這節課根據故事發展的需要主要理解了“玩、燒、化”三個字,但是策略欠妥。“玩”字的理解主要方法有結合圖畫,尋找文章關鍵詞——又唱又跳,發現表示心情的詞語——高興、開心,最後有感情地讀出開心地玩。在授課時設計了對又唱又跳的拓展,教學時證明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策略,學生什麼也說不出來 ,其實老師也很難講出來。策略不妥之二在於“燒”字的處理,簡單處理了利用火字旁知道燒的意思,還利用燒讓學生說出雪孩子的心情,結果老師自己說出了著急,我聽課時說這不是雪孩子著急呀,是李莎著急呀!策略不妥之三在於“化”字的處理,老師板書了化字,搞得聽課的老師以為要教寫這個字。這些只是重點環節的不妥。還有一些小環節的不妥,這裡不一一展開。

  最後說說執行不力。再回到目標看,哪裡執行不力呢?“聯絡上下文和圖畫理解生字的意思”執行不力。如“燒”字,可以利用雪孩子動畫片的節選來進一步感受。如“化”字,可以利用兩個問題來聯絡上下文“雪孩子為什麼就化了呢?他去哪了呢?”還有哪裡執行不力呢?本課的第二個目標“藉助圖畫和老師指導把文章正確、通順、流利”。在藉助圖畫上,老師只出示了圖畫,沒有精心設計如何提問,這是其一;其二是沒有關注學生對於圖畫表達的完整性;後來老師們在討論時也說了,重點的'幾幅圖可以給學生一個說話的語言正規化。另外,在課堂中老師對於學生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拖腔沒有糾正,評價更多的是“讀準了字音”“讀得很通順”,缺少具體性、具有指導性的評價,建議可以這樣評價“這句話裡飛快這個詞語你讀得真有飛快的感覺。”“我看到你臉上的表情了,是真的著急了,飛快這個詞讀得一氣呵成,全班一起來讀讀這個詞”,另外在必要的時候老師應該範讀。執行不力的第三個表現是一年級的課堂老師居然忽略了組織教學,所以孩子們沒有被教學活動所吸引。

  說了這麼多問題,回頭再總結一下吧:只要目標正確,終點就是正確的,只需要在路上微調即可。所以我還是相信李莎的。說句實話,我根本不在乎區裡比賽的結果,我希望李莎在經歷這樣一次磨課後,能明白一點什麼!

【一年級語文《雪孩子》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