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精選3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1

  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永不言棄》。影片的主人公叫比爾波特,他是一位患有腦癱的殘疾人。他行動不便,所以他一直由他媽媽來照顧,但他不甘心自己成為失敗者,千辛萬苦地找工作。

  剛開始的時候,許多業主都沒有聘請比爾波特,認為他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後來終於有一位老闆聘請他當推銷員,讓他推銷洗衣粉。開始推銷的時候,比爾波特總會被一些正常人譏笑,但他沒有放棄,而是改變了一點方式來推銷,結果果然好了許多。媽媽也為他感到驕傲。一位殘疾人終於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了,我覺得他真了不起。

  可是不幸發生了,比爾波特的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他只好請求鄰居幫忙照顧他媽媽,自己就拼命地打工攢錢為媽媽治病。可是不幸又發生在他頭上了,當他回家時鄰居告訴他媽媽不幸去逝了,他很傷心。可是他想起媽媽的話又打起十二分精神繼續推銷,後來他不斷地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名非常優秀的推銷員。

  這部電影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教育,讓我明白了:只要付出努力,誰都可以成功。要是你努力了卻沒有成功,那就是你努力得還不夠。只要我們永不言棄,成功就會等著你!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2

  如果你是一個有腦癱病史的人,如果你永遠無法站直,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一隻手只能永遠地反背在身後,連打領帶、繫鞋帶、扣袖口這樣的事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行,如果你完全可以憑藉救濟金生活,你還會出去工作並且夢想著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嗎?

  電影《永不言棄》中的那個彼爾,一個有真實原形的人,他就走出去了,他為自己找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並且一直做到退休。

  如果你是彼爾,一個有腦癱病史的推銷員,如果在你工作的第4天就有人向你的公司投訴,說你的形象嚇著了自己的孩子,你會怎麼辦?

  是求一直照顧著自己的媽媽去處理這件事?是去懇求上司,讓他再給你一次機會?是跑到那個投訴者門前求人家憐憫自己?還是重新回到家裡,發誓永不再走出家門?

  彼爾,那個有腦癱病史的推銷員,他採取的處理方法是:再一次走到那個被嚇著了的小男孩兒家,再一次敲開他們家的門,當那個小男孩兒出來開門時,他躲在牆後,只伸出一隻手,手上是一個滑稽可愛的手指木偶,那個手指木偶張開雙臂對著驚喜的男孩兒說:“你好啊,你可不許笑出聲呀……”,在小男孩兒呵呵的大笑聲中,彼爾伸出自己的腦袋,此時男孩兒的媽媽正應聲來到門前,看到眼前的.一切,尤其是孩子燦爛的笑容,很自然地,她微笑著發出了邀請:“請進屋來吧,請進。”

  多麼高明的公關,多麼智慧的化解危機的方式!

  這部片子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比如那個了不起的媽媽,如果不是她始終如一地鼓勵自己的兒子;如果不是她堅信自己的兒子像他已經去世的父親一樣優秀;如果不是她用各種方式告誡兒子(包括在給兒子帶的午餐麵包上寫上“persistence”的字樣):“讓人們對你感興趣需要時間,你要有耐心、耐心,再加上恆心”;如果不是她始終如一地捍衛兒子做人的尊嚴,包括在別人嘲笑她兒子時她挺身而出……那麼,彼爾也不一定能有後來做人和做事的成功。

  此外,彼爾在對人的關心和幫助中所體現出的情商以及他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表現出的機智,還有他不惜賣房子以捍衛他的道德觀的選擇,以及他作為一個孝子對後來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母親所表現出的種種溫情、體貼和照顧……

  還有,為彼爾做鐘點助手的雪莉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欣賞的人,她對彼爾的尊重,她向彼爾提供的種種社會支援,她在彼爾以過分的自立捍衛自己的尊嚴時提出的善意批評:“你總想獨立,總想做正常人,你知道嗎,正常人都是互相幫助的!你總不靠別人,以為自己像正常人,其實那是變態!”雪莉對待殘疾人的態度非常的健康,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所有這一切,都非常值得我們去看,去欣賞,去體驗。

  然而,最動人的還不是這些,而是一個腦癱患者養活自己和自己的夢想的主題!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夠養活自己具有多麼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其實,自立或者說是自食其力是一個成年人能夠保持自尊和自重的最首要的條件。現在的啃老族有個誤區,以為是吃自己父母的,因此,就不存在失尊嚴的問題,其實不然,且不說現在年輕人所使用的對父母的雙重標準有什麼問題(要自由的時候父母應該是西方父母,要錢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做中國父母),只要你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如果你仍然需要靠父母養活,你內心深處就會有不安,就會有不斷的自責(也許會反著表現,如你會以各種方式為自己的啃老找藉口),你做人的尊嚴就會被一點點腐蝕。表面上的安穩、舒適和不愁吃穿的生活,其代價是喪失自信和自尊,嚴重的還會喪失重返社會的勇氣。

  以為靠著別人的接濟而可以有自己做人的尊嚴,這是不現實的,即使這個別人是你的父母親人也不行。因為它從根本上違背了你得自於遺傳的集體無意識,它們包括:成年人要盡孝、成年人要自立、成年人的尊嚴要靠成年人自己去爭取……

  有一些啃老族是具備養活自己的能力和條件的,他們啃老是因為他們自認為眼前的工作或者機會與他們的理想相去太遠,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對他們是大材小用,他們以為,因為他們有遠大的抱負,所以,他們在沒有找到能夠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之前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吃父母,其實,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能夠養活自己,也要能夠養活自己的理想。這個世界有理想的人很多,但是,勇於養活自己理想的人卻沒有那麼多,這就是這個世界會有那麼多失落的、沮喪的、不快樂的人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養活自己是具備生活滿意度的條件之一,那麼,能夠養活自己的理想則是使自己具備幸福感的條件之一。

  寫到此,我想起居里說過的那句名言:“讓我們把生活變作夢,再把夢變作現實”。彼爾——那個不僅養活了自己而且養活了自己的夢想的人,以多麼生動的方式為我們再次詮釋了這句名言!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3

  我和martin每天吃完晚飯都要固定看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看完以後他回家。這已經成為了一年來的一種固定模式。然而我們經常為看什麼電影而爭吵。他偏愛科幻類和恐怖類,我偏愛劇情片和愛情片。經常不是我雙手矇眼遷就他看極為恐怖的鬼片,就是他昏昏欲睡地遷就我看愛情電影。

  而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一部兩個人看完都愛得不得了的電影--《Door to Door》。中文名字叫做《永不放棄》。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勵志的電影。沒錯。主人公Bill Porter生出來的時候就被確診患上了腦癱。由於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直獨立照顧著他。在母親的鼓勵下,30多歲的bill開始學著做一名推銷員。在40年代,那個沒有電腦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上門推銷員確實是一份正經的工作。他的父親當年曾經獲得年度最佳推銷員的稱號,獎品是一塊懷錶。母親把這一塊懷錶送給了bill。

  然而這份到處看人臉色的工作不是那麼好做的。bill的身體有殘疾,脊椎是彎的,微駝,右手常年背在身後動不了,走路也有些踉蹌。他長得不好看,由於腦癱的緣故而有些嚇人。在最開始的那些日子,曾經有人投訴他嚇壞小孩子。但是bill憑著自身的努力,憑著過人的毅力和耐心,加上母親的支援,終於慢慢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在他的事業漸漸上了軌道的時候,他的母親卻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幾經週轉他把母親送到了一家條件不錯的老人院。我記得非常清楚的是,母親趁著還清醒的時候對兒子說:我是你的累贅啊。兒子笑笑說:這下我們扯平了。於是兩人相視而笑。

  母親終於還是去世了。bill終身未婚。在1990年獲得年度最佳推銷員稱號。後來電腦普及了,網際網路和電話訂購取代了上門推銷員的位置。bill一度覺得非常失落。然而那個小時候被他嚇到,後來卻被他的手偶哄好的小孩子長大了,在波特蘭日報上發表了題為《door to door》的文章,主角就是我們的bill porter。那個孩子說:對我們來說,bill不僅是一個推銷員,更是一根聯絡周圍鄰居的紐帶。

  看過這篇報道後,bill經過深思熟慮還是做回了這一根紐帶。他再次去了他熟悉的社群,拜訪了他的老朋友們。在那裡,他找回了自己的價值。

  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結尾字幕的時候放了bill porter的官網www.billporter.com。於是我跑過去看了下。現在的網頁還是很懷舊啊。bill porter伊然已是他們公司的活招牌了。

  是的。這部電影確實和阿甘正傳有相似的地方:都是身殘志堅的好青年,都有一個堅強而又慈愛的母親,主人公曆經重重磨難最後都取得了成功。但是相對於阿甘的天方夜譚,《door to door》的確要更為真實和貼近生活。我無法想象打越戰,見總統,練長跑,賺大錢的阿甘在現實生活中的樣子,但是我完全可以感受到bill porter一開始當推銷員時那一次次吃閉門羹的心情。毫無疑問,阿甘只應天上有,bill才是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的那個樣貌醜陋,性格固執卻可愛無比的殘疾人。

【《永不放棄》電影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