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通用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1

  魯迅先生的《社戲》,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吧。我第一遍讀這篇文章,是有些茫然的:明明題目是關於“戲”的,文章裡怎麼沒幾句是寫魯迅先生看到的“戲”呢?又為什麼要描寫他和小夥伴們“偷豆”呢?

  又細讀了一遍,才明白過來:魯迅先生寫“戲”並不是指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的那場戲,而是指他們在一路上難忘的記憶。開頭寫的是年幼的“迅哥兒”想要坐船去看戲,但因為沒有船而沮喪;而後他的夥伴們借到了一艘船,興奮地和他一起去看戲;但戲並非很好看,所以這群孩子閒不住,又去田地裡“偷豆”;最後一起愉快的返回。

  魯迅先生筆下的孩子永遠都是純潔可愛的,無論是我們熟識的“少年閏土”;還是一起偷豆的小夥伴們,魯迅先生永遠都將孩子們的無私和天真完美的保留下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小夥伴們在他童年時陪伴他,魯迅先生才能擁有這樣一段難忘的回憶。兒時的故鄉正是魯迅先生的一片樂土啊!

  現在的我們應該是和魯迅先生當時的年齡相仿,可是,別說看星星了,平常有個朦朦朧朧的月亮就算很不錯了,哪兒還有什麼所謂的星河流轉啊!就算出去,也沒幾次是和夥伴們真正暢快的出遊;何況,又能去哪呢?大城市的鋼筋水泥味早就將自然的氣息吞噬了吧。

  這時,我便開始羨慕起魯迅先生來了。

  他擁有過這樣美麗的鄉村夜景啊!河水與夜色融為一體;兩岸的豆麥與河底的水草的清香交織在水氣之中,撲面而來;本來皎潔明朗的月光,也被朦朧在這層水汽之中了。這簡直就是一幅清新寧靜的水墨畫,它描繪出了鄉村那安靜而又神秘的一幅畫卷。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也曾在鄉村的田野上奔跑過;我也曾爬上巍峨的大山去尋找美味的野果;我也曾聽見過鳥兒的歌聲和風在我耳邊的低語。可,這一切都不見了——我來到了大城市生活。不能否認,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家的迅速壯大使我感到自豪。但我也在時時擔心:我那美麗的”鄉野水墨畫”,還會回來嗎?或者說,它們什麼時候會重新出現?

  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似乎越來越少了,不僅是植物,連動物也“慘遭毒手”。多少動物在人類的濫殺下相繼滅絕?北京南海子麋鹿園的一塊塊石碑倒塌的背後,是多少動物們的悲鳴?

  肆意妄為的結果,大自然會一一償還。

  元朝初年的鼠疫;2002年的“非典”;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看上去的“天災”最後都是由人類咎由自取而得來的。難道我們為了所謂的“嚐鮮”,竟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嗎?我們的祖先飼養了千百年的雞鴨魚牛吃慣了,就要去獵殺那些無辜的,還攜帶著千萬種足以致命的病毒的“野生動物”嗎?那我們人類五千多萬年的進化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我們自以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就可以任意妄為嗎?自然孕育了人類,卻不會為人類偏私存廢,更不會有親疏之別。

  “天道無親,恆與善人”,敬畏自然,就是保護人類。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2

  再也沒有像昨夜的`豆一樣好的豆了;再也沒有似那夜的好戲了;再也沒有那樣開心的“旅途”……

  他的一次次回望戲臺,看它被紅霞罩滿,又如出來未到一般,一絲絲快樂夾雜著悲涼。還記得內心的期待嗎?還記得一天的難受嗎?還記得連聲稱讚的戲嗎?一定記憶猶新吧!它曾經是那樣令人著迷,他用一天的憂鬱換得了那樣一場精彩的社戲呀!

  我也向往那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朦朧在這水氣裡。也曾憧憬一座座仙山樓閣,被紅霞罩著的希望!

  念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他所麼可愛,去掘蚯蚓,在河沿上去釣龍蝦,一同去放牛。多麼簡單卻充滿樂趣的生活。

  誰說魯迅先生就一定是嚴肅的呢?其實他也曾經天真,曾經幼稚。這真實的快樂怎是我們這些90後所能領略的呢?我不否認我羨慕他的童年,他在自然中感受樂趣,感悟人生!

  他愛看戲卻唯怕老旦,和雙喜他們徑奔上船,罵著老旦,消失在隱約的月色下……

  之後幾個年長的慢慢搖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幾個剝豆,就這樣,他們在八公公的船上吃著豆子,害怕被罵越有著一種奇妙的樂趣。

  現在他離開了世界,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優秀的創作還有那張嚴肅的照片。說能聽懂他內心的獨白,恐怕世上已無幾人吧!他不過曾經只是個孩子,一個愛戲的孩子罷了。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3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的發展已經足以改變人們的思想。談到生活,便立刻會聯想到家用電器;談到放鬆,也許電視和電腦是最佳之選。生活的質量都已經隨著科學的發展而進步了許多。然而,在讀了《社戲》後,那股深深的農村之氣的樸素精神又讓我體會到了一次,更是充滿了讚美之情。

  那段兒時的童年總讓人感到無比純真。小夥伴們與文中的“我”調皮與機靈,好玩之心讓人不禁羨慕。物質條件的提高不僅提高了生活質量,從而又讓人們的慾望增加,思想複雜。其實簡單,美滿的生活不正是所有人都需求的嗎?為何不迴歸以前過單純,簡單的生活而要去進入種種糾紛呢?人們往往遺忘了那份童年的單純。

  我曾經聽爸爸談起過一件這樣的事:

  在一處豪華的別墅售樓處,即使房價提升了也一樣熱手。兩家人家為了搶買最後一幢別墅而爭吵了起來。最後,房產商只得讓他們迅速開車去銀行,看誰能搶先付款就把房子賣給誰。

  是的,現在的人竟然為了物質需求而做出叫人無法理解的舉動。也許,在他們趕去銀行的途中,他們並沒有為自己的舉動而感到吃驚,可能還認為理所當然;也許他們並沒有想過他們現在的房子是否真正有缺點;也許他們根本沒有發現在他們爭吵時,他們的品德已經下降了一個等第。

  人與人應該和諧相處,可為何現在的社會中處處存在著競爭?處處難以找到童年的單純?那段人們心目中的打罵說笑,是否真的只能作為記憶,去羨慕,去讚美?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4

  《社戲》一文不少老師在設計教案時都會把文中人物形象和自然風景的分析作為重點,這樣固然也是一種思路。但是對於這麼長的一篇課文,作為公開課展示出來,如果不從全盤考慮,沒有自己獨到的分析,課堂必然顯得平淡而無味。作為一課時就要完成的課文,我覺得必須要有它的亮點與制高點,於是我把平橋村的閉塞、落後作為課堂的轉折點來設計了自己的教案。

  我把整堂課設計成四大環節:匯入新課——整體感知——文字研讀——主題探究。採用首尾照應的方式,利用魯迅的照片匯入又以他的照片收尾。在整體感知了文中因為“人情淳厚,山水秀美”而得出結論——這戲“好看!”研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解讀了作為”樂土”的根由。

  之後丟擲“為什麼作者要把如此優美的畫卷置身於平橋村這樣的環境中?並引出對概述平橋村的句子的分析與解剖,為了縱向理解這個“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的平橋村,我引進了魯迅《故鄉》開頭中荒涼、蕭瑟的環境的文段描寫與課文進行了對比,並呈現了《範愛農》中的一段情節,在學生深情的朗讀,在低沉的音樂中,我問:這這時得故鄉還那樣讓人摯愛不捨嗎?這時的人情還依然虔誠的淳厚嗎?讓學生說比較後的感受。並進一步追問“故鄉遺失了什麼?”學生在鮮明的對比中深刻感受到人情與風景不再的遺憾。也因此理解了《社戲》僅是魯迅的一次精神的返鄉,魯迅心中那不受世俗沾染的平橋村是他心中一方永恆的淨土,精神的家園,理想的聖地。

  最後,當我再一次出現魯迅的照片,讓大家感受他威嚴犀利的形象時,我以一個在我看來是震撼學生心靈的問題“魯迅將此文收集在《吶喊》中,那麼他要吶喊什麼?”結束了課堂。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5

  今天看了魯迅先生的《社戲》和王英崎的《看社戲》,感觸滿多的。

  首先是魯迅先生的社戲,我看到一種天真爛漫的東西,作者透過對童趣事的回憶讚美農民的善良與高尚。

  看社戲是從社戲的背後入手的,作者身為一個女性,更是母親,從女性的視角寫出了“飄鄉戲班子”辛酸苦辣。

  兩篇文章有一個很明顯的相同點,就是對老旦的看法。我不知道老旦這一行是幹什麼的,到百度上查了一段話,但還是不知道具體有什麼用。 老旦 是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老旦 的表演特點, 就是唱、念都用本嗓, 用真嗓, 但不能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 而應該像青衣那樣婉轉迂迴。從文章看來,老旦大概是屬於那種一上臺就紮根的那種不緊不慢。應該是老年人拿手好戲。但兩個作者都是持反對的態度。特別是在一群孩子的眼中,從他們的漫罵中可以知道他們對老旦的看法。和魯迅一樣,王也不喜歡看老旦在場上。

  雖然都從社戲入手,但兩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大步相同。魯是作為一種對趣事的回憶,而王則是對幕後的同情。魯沒有這個機會走到幕後,而王卻做了,所以他們的感慨是不一樣的,我看過之後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看完王的之後我很同情他們。他們的艱辛是我所從來沒有想到的。我門這面也有一種 “飄鄉戲班子”他們就是在紅白是的時候在那面唱,沒有節奏,也沒有情感有的只是聲音,或者說是噪音。但卻仍然有很多人去點歌,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臺上與臺下,演員與觀眾,我不知道在用什麼去說他們了。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6

  讀魯迅伯伯的《社戲》,其中描寫小朋友釣蝦的有趣情景,記得很清楚。 機會終於來了。去年暑假,我來到了崇明。自然便想起了要去釣蝦,同時也想試試魯迅伯伯講的那種釣蝦辦法靈不靈··… 我拿起一根綁有棉花的線扔到水中,站在岸邊靜靜等著蝦上鉤,可過了許久還不見一隻蝦上鉤。這時站在我身旁、與我年紀相仿的男孩正衝著我笑,我告訴他這是書中寫的釣蝦的辦法。他笑了笑告訴我說,那是釣小白蝦的,這裡只有龍蝦,釣龍蝦自有釣龍蝦的辦法。

  在這熱情的崇明男孩指點下,我找來了木棍和鐵絲,照著他的樣子將鐵絲彎成一個圓圈,又在圈上穿了一條,然後用線繫住鐵絲圈,把它吊在木棍上。這樣,一副象樣的釣具就做好了。 我們把這些釣鉤放入水中,不到兩分鐘,我就迫不及待地將木棍拉上來,果然在鐵圈上一隻大龍蝦正揮舞大鉗津津有味地“品嚐”著,我太高興了,不料手一抖,那大龍蝦從我眼底下溜走了,我不禁責怪自己的魯莽。

  可那小男孩安慰我說:“這東西饞得很,一會兒還會來的。”過了一會兒,我又去拉 那根木棍,這回我可小心了,慢慢地、慢慢地……果然那隻龍蝦和剛才一樣又在品嚐著它的“美餐”,還未等它全露出水面,說時遲那時快,一隻大網已套住了它。就這樣,不到兩小時,足有三斤龍蝦裝滿了我的網兜·。·… 釣龍蝦可真有趣,從中我也悟出、一個道理,釣小自蝦有釣小白蝦的辦法,釣龍蝦有釣龍蝦的辦法,可不能到處亂套。那麼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7

  德國大作家歌德曾說過:回憶和希望,是世間最美的調味品。那些在內心深處存在的美好,會一直滋養著我們的靈魂。也許是因為不再擁有,回憶裡的東西才會顯得如此珍貴。

  魯迅先生的《社戲》,就充滿了對兒時夜晚到隔壁莊看戲的懷念。一群小夥伴,搖著船去看戲,返程途中還偷了田裡的豆煮著吃。至此後,再沒有看過如此精彩的戲,也沒有吃過如此甜的豆了。

  魯迅先生的文風犀利,深刻,幽默,諷刺入木三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其大部分作品的語言風格尖銳乃至刻薄,充滿批判思維,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憂患意識。但在尖刻的筆調背後,又含有對國民和國事的悲憫之情。

  與其他作品不同,《社戲》中感情基調輕鬆,讀來並不晦澀。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少年的頗有趣味的夜遊。

  01創作背景及主要內容

  魯迅先生1922年發表的小說《社戲》,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

  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為什麼成年後的兩次看戲經歷並不愉快,少年時的那次經歷,看到的戲也不完美,但卻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在二三十年後念念不忘?有人說,最重要的不是你去幹什麼,而是誰陪你去做了這些事情。

  先生難以忘懷的並不是那場戲,而是那時的小夥伴和人們善良的心意。母親和祖母因為沒有提前租到去看戲的船而不開心,小夥伴們為了滿足迅哥兒的心願陪他去看戲,以及六一公公知道孩子們去偷豆不但沒指責,反而多送了一些給迅哥兒的情誼,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樸素的情感,在迅哥兒成年後依然懷念。

  02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舊時光

  在外漂泊的人,時常會懷念家鄉的人和事。距離隔得遠了,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曾經普通的日常生活,也變得彌足珍貴。失去了才發現,最平凡的人間煙火,慰藉著我們漂浮不定的心。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鄉的河面上有一座細細長長的獨木橋。每到夏季,河水變少,清澈見底的河面下,飄著綠色的青苔,大人們在河邊洗衣服,孩子們在水裡打鬧。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再平常不過。

  隨著家鄉的發展,橋拆了,河填平了,再也沒人去洗衣服了。人們手裡的錢多了,都膨脹起來。孩子們也不會去河裡摸魚蝦,取而代之的是無數的電子產品,新潮玩具。古樸的民族房屋銷聲匿跡,大家都住上了大同小異的農家別墅。

  我從小城走進了大城市。再回首,小城也變得跟大城越來越像。卻再也找不到曾經的模樣。整齊劃一的規劃,改善了居住環境,卻也丟失了曾經最古樸的美。

  也許只有我這麼希望她能一直保持著小時候的樣子。因為我懷念小時候心裡那份寧靜。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 篇8

  當我看完《社戲》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後,我閉上眼睛,彷彿看到12歲的魯迅正和小夥伴們看戲,他們有說有笑,還喝著豆漿,笑容掛在臉上,享受與夥伴們玩耍的時光。

  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戲》的最後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其實,那夜的戲並不真正很好看,只能看到臺上的人咿咿呀呀地唱;那夜的豆並不真正很好吃,更本比不上別人那香甜可口的豆子。但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只有友好的朋友。

  看戲時,大家一會兒討論小旦的動作,一會兒罵老旦的歌,最差的戲也會變得更加精彩!因為有了夥伴。煮豆時,大家說笑打鬧,還把豆殼拋到河裡去,窩在一起品嚐,最壞的豆在會變得更加美味!因為有了夥伴。讀著,讀著,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暑假,我只有7歲,媽媽讓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活動,是到農村體驗鄉村生活。一到農村,我和夥伴們就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在草地上狂奔、打滾、呼吸新鮮空氣。穿過草地,便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中還有成群結隊的魚兒在暢遊。我們不等老師的同意,便紛紛跳入水中,水沒過了我的肩膀。“去抓魚!”有人提議,大家連聲贊成,可是,魚沒有抓到,卻一腳踩進了泥巴地。“看!”就在大家玩得熱火朝天之時,吳天亦喊了一聲。我們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一頭無比巨大的水牛也在這條溪上洗澡!我們哭笑不得。

  那句含義深刻的句子,透出了作者——魯迅懷念童年的濃情。我的童年還沒有結束,我要去珍惜它,讓它變得更加精彩。去交一些朋友,知心的朋友,這樣,你就能跟她一起分享快樂,承擔痛苦,從此你的童年就不再單調了。

【魯迅社戲優秀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