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走向海洋》讀後感

《走向海洋》讀後感

《走向海洋》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向海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向海洋》讀後感1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化歷史的根源,是蒼茫蔚藍的藍色寶庫。

  我未曾見過大海,各種書籍、雜誌都對他賦予無盡的讚美,總勾起我無盡的嚮往;我未曾見過大海,因此,我可以在我小小的世界裡幻想著大大的海洋,那蔚藍色的波濤在我腦海中澎湃;我未曾見過大海,但讀了這本書,我卻那麼深刻的愛上了它。

  海洋蘊含著巨大的財富,人類無節制的開採地球上的資源,終於把眼光放到了海洋上,真的,那麼遼闊的海洋,蘊藏的財富,定是無法可想。例如石油,由於人類經濟、生活的現代化,對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當代,石油在能源中發揮第一位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在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中,將比在陸地上的農牧場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為同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們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xx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將由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後由鋼索吊裝到船上。

  海,或清透無雜的,或混濁穢敗的,或任遙望無垠的,或由圍堤桎梏的……海,以它萬千的形態、顏色、性情,類比了我們人類的一千零一種的孤獨和守望。

  可是,儘管海洋蘊含如此巨大的寶藏,當我們消耗完了地球上的資源,才去開發揮霍他,那是多麼可悲啊。到那時,請認真傾聽那洶湧的波濤,那是大海在哭泣。

  我 們應該警惕起來,保護剩下的可憐生物,讓物種不再消失;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節約資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顆糧……只有我們的海洋變的更加美麗健 康,才能讓更多的人們在這廣闊的海洋上展現他們的抱負,讓海洋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不再千瘡百孔,地球母親才願意奉獻她 的一切。讓我們全社會的人都團結起來,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爭做環境的守護者。

  指導老師:陳婷

《走向海洋》讀後感2

  讀《走向海洋》有感我最近讀了學校發下來的書刊——《走向海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關於海洋的知識是如此的無窮無盡,書中介紹了海洋歷史,未來,地理,能源等,讀《走向海洋》有感。這些都是與人類息息相關。海洋為漁民提供了經濟來源,為海鳥提拱了生存條件。海洋中的資源非常多,非常寶貴。它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產品和食鹽,它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等礦產資源。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洋深處,先進的海底探測器也已潛入深海大顯神威。核潛艇的研發,帶動了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海洋帶給我們如此多的財富。由此看出海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保護海洋,這也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保護海洋呢?我倡議人類必須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禁止向海環境汙染。

  從新聞上得知,許多企業在往海洋裡排放汙水,導致了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珍貴魚類的滅亡,給漁民和海鳥的生活造成了影響。比如說3·1 1日本地震海嘯導致的核爆炸,給海洋帶來的災難。所以,對造成海洋環境汙染的單位,必須要嚴懲,杜絕類似的事件再發生。其次,要合理開發海洋礦產,避免過度開發,礦物是不可再生能源,細水長流,應該節約它們,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對海洋各項資源做完整的調查及監測,儘量對海洋資源做到可持續利用。就拿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爆炸為例,它爆炸後沉入海底,石油成噸洩漏,海洋生物深受其害,漁民也打不到海產品了,人的生活也受到影響。為了更好的“走向”海洋,必須保護好美麗的海洋。我呼籲人類必須做到以上兩點,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於做出它的奉獻,才會帶給我們更多。

《走向海洋》讀後感3

  文章主要說明生靈萬物受惠于海洋。透過一些人類身上的海洋特徵等證據來告訴人類,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我們都是它的孩子。

  《海洋與人類》讓我們明白了:海洋是人類的故鄉,海洋是人類的母親,海洋與人類息息相關。我們不能享受著現在的幸福而忘了最原始的我們就是在海洋裡誕生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早已習慣了陸地上的歡樂生活而忘記了養育我們的海洋母親。還記得20xx年1月1日,龍年伊始,北京蓋起了中華世紀壇。壇的廣場用960塊黃色的花崗岩鋪砌,象徵著960萬平方千米國土面積,還有兩縷流水代表長江,黃河。可是,光惦記960萬平方千米了。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呢?人民海軍用生命打拼出來的海洋疆域呢?對於海洋,藍色國土人們早已麻木。有關方面曾經對北京,瀋陽,大連等地10所中,小學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幾乎100%的學生都把960平方千米作為國土面積來回答,甚至有的高校竟然有98%大學生也不知道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是藍色的寶藏。它養育我們卻不求回報,它給予了我們卻不求索取,這種無私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在日本,小學生課本里這樣寫道:“我們沒有土地,沒有資源,只有陽光,空氣和海洋。”整個日本面積不到38萬平方千米,但在孩子們心中,卻有著45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海洋是陸地地10倍。連日本的孩子都懂得海洋,銘記海洋,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1994年12月,第49屆聯合國大會上宣佈1998年“國際海洋年”。隨後,世界教科文組織通過了將“海洋,人類的共同遺產”作為“國際海洋”主題,將每年的7月18日定為“世界海洋日”。

  海洋,生命的搖籃;海洋,藍色的寶藏;海洋,未來的財富!

《走向海洋》讀後感4

  海洋不僅有著無盡的寶藏,還孕育出了生命。宇宙空間裡的星雲團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了裂變,旋,形成了地球。雨水跟著下降,把大氣中的無機物植入了原始的海洋裡,無機物的胚胎在海洋母體中經過孕育和漫長的演變,最終誕生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又漸漸演變出了原始的生物。人類便是這樣透過這樣繁瑣的順序逐漸演變成的……。可見,海洋與生命的關係是多麼的緊密啊!

  沒讀這本書之前,記得語文老師曾告訴過我們,大海是無邊無際的,它包羅永珍,與地平齊,連線著天地;科學老師說,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在它的體內蘊含著大量資源能源,是天然的寶藏,但它對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利亦有弊;最近音樂老師教我們唱過一首歌,“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海洋是我們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這本書主要以海洋為主題來寫的,具體分成了“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中華民族”,“海洋與未來”三大內容,在這本書中,讓我們認識了四大洋與四大海,認識了中國歷史上許多的著名事件,如:鄭和七下西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恥辱……他們對中國的海洋事業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讀了這本書,才知道海洋裡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的東西,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探索出更多的海洋奧秘!長大了才能更好的保護海洋,保護我們的家園!

  隨著全世界的科技正在不斷的發展著,我相信終有一天,人們再也不用擔心因為人太多,從而使地球擠爆的觀點了,人們可建立一座海下城市,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海洋佔地球的70%左右,所以說,只要擁有海下城市,就不用擔心人太多的問題了!

  《走向海洋》讓我們對藍色的海洋充滿了驚訝與好奇,作者崔京生在書的'最後,他展望未來,發現“百廢待舉,起步艱難”,他認為“海事興”,便“萬事興,民族興年6月16日“蛟龍”號入海衝擊7000米深海,神九飛天與天宮對接,中國正在飛奔著追趕世界,讓世界為中國驕傲,讓我們與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讀後感5

  面對他,在你認為天大的事都如過往雲煙,那麼微不足道。他的勢力如此廣大,地球表面總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海洋就把3.61億平方千米通通納入自己手中,正所謂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不僅為人類提供航運、水產和豐富的礦藏,還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將轉化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定在海中,在沿海可由電纜供給城市用電。被譽為“未來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水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走向海洋從整個歷史的、文化的、世界的角度,詮釋一個民族跟海洋的關係,條理清晰,鞭辟入裡,底蘊深遠。彷彿可以讓人清楚看得到歷史的車輪是如何向前沉重而緩慢的滾動的。如片中所說:歷史沒有假如。民族的興衰亦有其必然性。片子前幾部講述古代中國與海洋的關係時,一個個故事讓人無不自豪,從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再到鼎盛時期明代近萬噸級的巨船下南洋為最。海外蠻夷,見者無不稱天朝,名副其實!然而到了近代,也許是古代的中國太過輝煌,完全忽視了蠻夷的進步,甚至自閉自大到了荒唐的地步,於是便有了一個個讓中國人心酸的故事,從鴉,片戰爭,屈辱條約,到各撮爾小國變身列強分食啖肉,再到整個北洋艦隊在慈禧生日的歌舞昇平中全軍覆沒為最。鄧世昌空有報國之心,然報國無門,國已不國,唯有自殺殉國。中國從來不缺愛國的志士仁人,只有不會治國的白痴統治者。當年天朝之強盛亦不曾佔外國一寸土地,而蠻夷稍有進步便本性畢露。蠻夷終歸是蠻夷。再後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孫中山如何追尋救國之路,中國人如何在GCD的帶領下打倒了所有土豪,建立新中國。中國人從來都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走向海洋》讀後感6

  我最近讀了一篇走向海洋的科普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由崔京生所著。

  這本書記載著由古至今的歷史。說明了我們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於海洋有著密切關係。其中第四章記載著中國歷史上重要海戰,發生在白江口海戰是由唐將劉仁率領7000唐軍5000新羅軍與扶余豐率領4000日軍和5000百濟聯軍在白江口開會戰,讓我感到;有些國家為佔地皮相互殘殺, 不為百姓著想。再遠一點就到了南宋,金,元三超大海戰,宋靖康二年,是由媜鐵騎兵開封城,史稱靖康之恥,他們逃與臨安,也就是杭州,之後重立朝廷。

  回頭看,消滅南宋只是蒙古一部分1267在阿拉伯的幫助下,工匠們才製造出一個地球儀。我就覺得海戰陪著我們國度走了XX千年歷史,我們永遠忘不了之美麗的海洋。中國還有很多和外國交易得不平等條約,比喻為了毒品戰爭,中國和外國簽訂了;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傳授佛教等等。商者來到了中國販賣毒品牽動戰爭的其實是茶葉。讓我感到有什麼東西,能像中國茶葉一樣,這麼快得征服英國。為了獲得中國茶葉,英國不止一次派出使團來和清朝交涉,想透過正常交易解決問題,但是遭到了清朝皇帝的拒絕,眼睜睜的看著白銀如流水一般從英倫流入中國,英國人選擇了毒品,他們詭計多謀,想利用任何辦法,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誰要他們這麼霸氣,而我們中國人用的是謀略。當初毒品被英國人在中國販賣,搞的一些人變得衰弱,甚至死亡。可最後別林則徐燒燬了,此時英國人非常憤怒,定下了與中國不平等條約。我頓時非常憎恨商者。 透過這些,讓我感到;中國戰爭由海戰,毒品戰爭是我們中華兒女永遠也忘不了的。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為了有美好的生活,犧牲了多少戰士,他們是豪傑英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不負今天的美好生活。應該保護好我們美麗的海洋,應為他是我們生命最後的希望,最後的國家資源。

《走向海洋》讀後感7

  小時候,我和爸爸、媽媽去海邊玩,我看到大海,真是無邊無際、煙波浩渺,神秘而美麗。這時,我的腦海裡就想到了許多問題:大海是怎麼來的?大海里有多少種動物?大海里真的有寶藏嗎?看了這本學校發給我們關於海洋的書——《走向海洋》,許多問題都有了答案。原來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還是一個“大藥房”呢,許多魚等都可以做成藥,給人們治病 。書裡還告訴我們海洋真的有寶藏啊!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還有最小最淺的北冰洋。我們中國有四個海: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與海洋密不可分,發生了許多的故事,有歡笑,也有屈辱的眼淚。我們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還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麵積,這是我們的“藍色國土”。書中告訴我們:21世紀是人類爭奪海洋的世紀,也是人類認識海洋的世紀。在這場藍色革命運動中,首先靠的是中國人的海權意識,還需要更加強大的海軍實力!

  看了“海洋與未來”這章,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國第一艘貨船是1965年生產的“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建成:南極洲的四個必爭之點上留下了中國人征服的腳印:高點——中國、另三個是:極點——美國、冰點——蘇聯、磁點——法國。我國的杭州灣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誰創造了這人間的奇蹟?是我們中國人!

  讀完《走向海洋》,我感到海洋真是浩瀚又奇妙,我不僅知道了一些關於海洋的知識,還懂得了要有保護海洋的意識、海權意識。爸爸告訴我,我們中國周圍的一些國家想搶走我們國家的島嶼和大海,我真的很生氣。我想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好各種本領。想當科學家的我要尋找更多的海洋資源、解開海洋中的各種謎團,讓中國更富饒,建立起更強大的海軍,因為“落後就要捱打”,保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藍色國土”!

《走向海洋》讀後感8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在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中,將比在陸地上的農牧場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為同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們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xx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將由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後由鋼索吊裝到船上。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世世代代捕魚用的漁網將被強大的吸水裝置替代,利用電場發出的光、一定頻率的聲音和溶於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夠引誘和迫使魚群集中在一起,遊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連水帶魚一起吸進船艙中。到那時,連同海底牧場向人類提供的各種魚蝦類一起,人們從海洋中所獲得的海味將達10億多噸,比現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隨著世界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們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採,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使人們勢必將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採,己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鑽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探索和開採海底石油,並將把生產基地建在海底。對於海底石油開採後的運輸問題,人們將用大型潛水艇。設想把巨型塑膠筒沉入海底,裡面裝上10萬噸原油,由潛艇拖帶航行。也有人設計用飛船裝運。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將轉化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定在海中,在沿海可由電纜供給城市用電。被譽為“未來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水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走向海洋》讀後感9

  海,你是生命的搖籃,你那純潔的來藍色更代表著希望。

  海,你是多麼的重要啊!起初,我們的生活中吃的鹽就是從海里體煉出來的,當時沒有什麼營養品,只能靠吃鹽巴補充體力。可以想象一下沒有海的生活該是什麼樣?

  不僅如此,海洋也是個大藥房。在19世紀德國宰相不到60歲就已經蒼老多病,面臨死亡,太醫師獻上秘方,,——居然是多吃沙丁魚,一直吃著沙丁魚,然兒,他活了83歲。原來是因為沙丁魚含有不飽的脂肪,也就是魚油。魚油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凝結,降低膽固醇,降低血液黏度,防治動脈硬化和心急梗塞死亡等生理作用。

  海洋裡還埋藏了形形色色的“發財夢”呢!海洋這個“藍色聚寶盆”,不但儲存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也沉睡著數以萬計的沉船,沉船中埋藏了數不清的金銀珠寶和珍貴的歷史文物。正是這些碧波下的神秘寶庫,誕生了人類世代相傳的發財美夢。而打撈沉船,海底尋寶,也成為了當今的一項新興產業。

  海啊!你是多麼的無邊無際啊!就拿大西洋來說吧。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它的輪廓略呈“S”形,恰似一個啞鈴擺在經緯線上,所以也有人稱它為“流動的啞鈴”。大西洋的面積為9337萬平方千米,位於歐洲、非洲和南、北洲之間,長約16000萬千米,在赤道區域寬度最短約2400多千米。

  如果你在海上尋寶可要注意哦!海上是有海盜的哦!就在20xx年12月7日,中國6萬噸級的“振華4號”貨船在亞丁灣被索馬利亞海盜劫持,雙方在海上激烈交戰,一方持自動化武器,一方持高壓水龍頭和啤酒瓶。經過四小時的對抗,“振華4號”終於等來了多國海軍部隊的艦艇,一場滅頂之災消解於無形。

  啊!海啊海,你是多麼的神秘!你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成了一個又一個謎。讓我們走向海洋,一起去解謎,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發現

《走向海洋》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它十分吸引我。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百讀不厭啊,彷彿每一次閱讀都能獲得新的知識。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共有多少萬平方千米國土?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960萬平方千米領土面積。”我想大多數人都這麼回答,因為據調查統計,幾乎所有中小學生都把“960萬平方千米”作為回答,甚至高校大學生知道正確答案的也是寥寥無幾。

  正確答案: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陸地國土面積,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面積。為什麼那麼多人不知道呢?因為好多人不重視海洋,甚至不“認識”海洋。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如果一直像現在這樣,那未來中國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少年強則國強。其他許多與中國經濟,軍事水平相當的大國都早就對青少年進行認識和重視海洋的教育。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海洋,作家崔京生傾心著作了這本青少年科普讀物——《走向海洋》。

  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我們徹底瞭解海洋知識。這本書分為三大章。第一張是海洋與人類。在太空看地球,那是一個湛藍色。晶瑩剔透的球體,應該叫“水球”更為合適。海洋麵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面積的70。8%。海洋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等待著人類去開發和利用;第二章為海洋與中華民族。介紹了我國領海和悠久的海洋歷史;第三章為海洋與未來。講述了近年來我國對海洋的探測。考察和未來的目標等。

  無邊無際的大海,它包羅永珍,連線著天與地。海洋孕育出了所有原始生命,是生命的搖籃,文明的起源,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海洋是我們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我們的關係密不可分。《走向海洋》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因為讓我們青少年更多地瞭解了海洋。我相信我的同齡人看了《走向海洋》後,心中都會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長大了去探索海洋,發展海洋,利用海洋,更要保護海洋。為了人類共同的利益,未來的我們會團結奮鬥,合理開發海洋資源,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這一切都要感謝《走向海洋》這本書。

【《走向海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