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

  陳老師這節課從設計到課堂的掌控、學生的參與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充分體現有效性、層次性、參與性結合,較好完成教學任務。現就聽課過程中發現的亮點與不足提幾點意見。

  亮點:

  1、課堂匯入——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陳老師以反映社會現實的一段影片匯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引起學生共鳴,並提出問題:他們為什麼生活會這麼困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進一步探究的慾望,是畫龍點睛之筆,為教學的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

  2、環節設計——層次分明,突出主題。

  陳老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1個分粥的故事1個探究活動即我國目前的收入分配現狀與問題,設定階梯型問題(如),層層深入剖析相關知識點,從問題的'發現、問題的探究、問題的突破,最後實現問題的解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規律,體現量力性原則和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提高了本課教學的有效性。

  3、學生參與——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老師是學習的指導者,是點燃智慧的打火機、催化劑。陳老師堅持以生為本,多次提問學生,關注學生參與,透過豐富的教學資源資料、事例、影片等和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如問答法、討論法,分組交流探究等,能較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主動感悟,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

  4、課堂互動——氛圍寬鬆熱烈,體現教師良好的教學素養。

  陳老師具有很強的課堂掌控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教態親切自然,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走入學生中與學生一起探究問題,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願意回答、想要回答,師生互動良好,原本枯燥的政治課變得生機盎然。

  不足:

  本課的知識含量大,概念多,因此在時間把握上稍有不足,也無法在課堂上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適當的檢測。

  總之,本節課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等都進行的很到位,將本應是很難掌握的知識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很自然的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構建,也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的責任感。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