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藝術品投資能否跑贏通脹

藝術品投資能否跑贏通脹

藝術品投資能否跑贏通脹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源於2004年,7年間,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成交總額已經是2004年的8倍之多,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達到20%。從中國統計部門公佈的年度通脹率來看,藝術品收藏投資仍然是重要的有效規避通脹的投資產品。

  然而,這個市場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一級市場發育不健全,針對藝術品交易相關的法律體系遲遲未見完善。對藝術市場的監管一直尷尬地缺席,這已經涉及整個體系,比如藝術品基金,從資金募集,藝術品真偽辨別、價值評估、購買、基金管理,風險控制,盈利核算、退出方式各個環節都缺乏監管。如果不立即完善國家的相關法律體系,就可能會形成大量的炒作、欺詐、非法集資等現象,應該加強監管,進一步健全市場體系結構。

  藝術品投資需要資金、需要經驗、需要眼光,只有敏銳捕捉到了好的作品,才可能是保值增值的“硬通貨”,這其中的玄機,不僅僅是低買高賣這麼簡單。藝術品投資很複雜,贗品劣作風險、儲存運輸風險和審美轉變風險都可能導致一次失敗的投資……

  跑贏通脹?

  國內藝術品投資跑贏通脹了嗎?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2011年上半年梅摩中國現當代藝術品指數也上漲了13.3%,不僅高於6.5%的普通居民CPI,也高於7.73%的富豪消費品CPI。藝術品的附加值極高,決定了藝術品資產市場具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抗通貨膨脹的資產收益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源於2004年,7年間,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成交總額已經是2004年的8倍之多,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達到20%。從中國統計部門公佈的年度通脹率來看,藝術品收藏投資仍然是重要的有效規避通脹的投資產品。”某藝術基金合夥人王燕認為,中國藝術品投資是近7年來最有效的資產配置方式。藝術品投資將日益成為尋求貨幣避險和資產增值的投資者熱衷的優質渠道,從而吸引更多財富湧入藝術品投資市場。

  在國內藝術品投資的專業機構中,藝術基金信託是這兩年來發展最快的一支。“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10.41%!”當有人質疑藝術品投資的有效性時,業內給出了預期年化收益率10.41%的回答。今年以來國內共有17款藝術品信託發行,募集資金規模預計可達21.35億元。10.41%的投資收益率被譽為可以媲美房地產信託。不過,另一種觀點卻認為,國內藝術品信託風險巨大,而且風險已經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藝術基金如何順利退出

  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的影響,大量投資者的熱錢進入到藝術品投資領域,這中間,既有機構投資大鱷的身影,也有社會自然人和中小主體參與。社會對藝術品投資甚至是投機的高度關注和紛紛進入,使得這個市場充滿了機會和風險。律師熊永文告訴記者:“有些藝術品信託的風險很大。一些質押物的真假都值得商榷,作品、古玩的贗品、仿品都影響產品市場價值的主體。另外,有一些根本沒有相關從業經驗的藏家在操盤,他們買東西全憑感覺和經驗,何時買、買什麼、何時賣、如何避險都憑感覺。還有一些年輕的經理人團隊根本不懂藝術,他們相信買什麼投資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進行資金運作,這對作品對藝術家對市場都沒有益處。藝術品投資有相當的技術難度,不論是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甄選、作品真偽的鑑定,還是對升值潛力把控和投資風險的規避等,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都是極其複雜和困難的。”

  在今年春拍之前,就有業內人士預測,春拍將是很多藝術品基金獲取投資收益與實現順利退出的重要時間視窗。然而不幸的是,今年春拍的市場表現疲軟:藝術品上拍數量、成交數量均下降四五成,不少名家都出現“賣不動”的現象。

  “藝術品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能否順利變現。目前國內藝術基金還需要建立多元的藝術品退出機制和體系。”王燕告訴記者,“目前藝術品交易的主要渠道還是拍賣,但基金公司顯然不能做拍賣。在退出機制和體系上,應該首先從源頭梳理起,扶持一級市場的發展,對於博物館、畫廊、古玩店等給予更多關注,讓中青年畫家、大眾作家、藝術品甚至工藝品、有特色的古玩等進入社會更廣泛的市場;其次,藝術品產權交易等方式也為信託產品退出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對於以拍賣作為藝術品退出的重要機構強化監管和責任;再次,強化對藝術品市場的保障體系的建設,包括保險、擔保、物流、評價、鑑定、定價、銀行等,必須具體化制定政策和方案,建立健全相關的法規配套,以有利於藝術品退出的良好市場配套。”

  誰掌握了藝術市場的話語權

  大量資本湧入國內藝術市場催生了“天價藝術品”,資本掌握定價權和話語權對藝術市場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甚至有觀點認為,收藏藝術品的資金背景在近兩年內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這種變化並不是社會審美的變化,而是社會主流資金流向群體和結構的變化。也就是說藝術品市場已經被集中資金的癖好所替代,而非藝術本身的評判觀點。

  “資本掌握定價權和話語權,而不是藝術品本身的審美形成相應的價值,從短期來看,有利於資本的'投資及收益保障,但從長期看,也將損害包括資本在內的藝術家和藝術品權利人的利益,這一點,資本在將來也會看到。資本所代表的逐利本色,與藝術家創作和藝術品本身的藝術性互相脫節,且未被糾正,那麼這種產品的價格也將無以為繼。”王燕說。

  “即便是現階段,藝術市場金融化也對一級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王燕告訴記者,“簡單說,畫廊的生存環境將會越來越困難,因為,現在的機構投資者鎖定優質的藝術家和作品後,畫廊等一級市場的主體的藝術品來源將越來越困難,逼迫畫廊等一級市場主體在藝術品和銷售物件上降低層次和尋找新的方向。”

  “資本和權力掌握藝術市場的話語權,會衍生出一系列問題,更應該加強監管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律師熊永文說:“目前,針對藝術品交易相關的法律體系還遠遠沒有完善,包括符合藝術品市場特點的拍賣法、保險法、期貨法、證券法、基金管理法等等,都需要逐步完善。對藝術品交易的法律保障,也基本上是空白。其次,最大的問題就是監管的缺席,這已經涉及整個體系,比如藝術品基金,從資金募集,藝術品真偽辨別、價值評估、購買、基金管理,風險控制,盈利核算、退出方式各個環節都缺乏監管。如果不立即完善國家的相關法律體系,就可能會形成大量的炒作、欺詐、非法集資等現象,應該加強監管,進一步健全市場體系結構。”

【藝術品投資能否跑贏通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