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建築空間組合論讀後感

建築空間組合論讀後感

建築空間組合論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築空間組合論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本書,讓我對建築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首先講到的是功能,接著是從精神和審美要求來看待建築,然後是從物質技術手段方面來看待建築。在精神和審美要求來看,混搭,應該是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完美結合,也即是二者精華的重現。從物質技術手段方面來看待,功能對於結構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而結構的發展一方面取決於材料的發展,另一方面則取決於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進步。但建築,不能一味的追求技術結構上的更新與進步,藝術的浪漫情懷碰上技術的實用主義,唯一的結合點,就是而且也只能是功能。建築的發展主要是由於內容、手段和形式這三者之內既互相對立又相互制約而造成的。但我們必須堅定信念,那就是我們中國式的建築很有信心,是不會從歷史舞臺上消失,只是現在正處與一個相對的低谷期,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方人瞭解中國建築,以及中國國力日益提升後,中國建築必定能煥發出它獨特的魅力!

  在我印象最深的是“形式美的規律”這一章節,指出形式美規律和審美觀念是兩種不同的範疇,前者應當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恆性的法則;而後者則是隨著民族、地區和時代的不同而變化發展的、較為具體的標準和尺度。形式美的規律,以簡單的幾何形狀求統一,在這一學期學習建築學的一些初步的東西的時候,我也深有體會,比如做立方體切割模型的時候,就要做到保留切割的體塊幾何形體的完整性。

  書中也有講到韻律與節奏,韻律本來是用來表明音樂和詩歌中音調的起伏和節奏感的,以往一些美學家多認為詩和音樂的起源是和人類本能地愛好節奏與和諧有著密切的聯絡。連續、漸變、起伏、交錯,適當的運用這些韻律,可以求得豐富多彩的變化,韻律美在建築中的體現極為廣泛、普遍,不論是中國建築或西方建築,也不論是古代建築或是現代建築,幾乎處處都能給人以美的韻律節奏感。因而就有人把建築比作“凝固的音樂”。書中“當代西方建築的審美變異”這一部分。從近代到本世紀末的近兩百年曆史中,建築的審美卻發生了兩次重大的轉折,這就是:第一次從古典建築的形式美學到現代建築的形式美學;第二次從現代建築的技術美學到後現代、解構等建築流派的建築審美觀念的.變異。 建築空間和建築實體相互結合形成了完美的建築,因此建築美也包含了空間美和實體美。實體美是外在的、開放的,空間美是內在的、含蓄的。一般說來,像國外集中型的建築,整體集聚成龐大的體量,建築的體量美、形體美給人較強的衝擊力,在這裡實體美是占主導地位的。而像中國木構架體系這樣的離散形的建築則與此相反,由於單體建築體量不大,結構相似,建築組群由多座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內向庭院的整體空間景象成為建築表現的主體,主建築和附建築都成了庭院空間的構成因子。 這本書講敘從各個角度分析建築,也提出了建築學發展的本質聯絡,讓我對建築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建築空間組合論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