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1

  日前,區政協教科文衛體和文史資料委員會聯合組織委員先後赴巖××*鎮及××民宅、××*遺址、××*雕刻工藝廠和區圖書館等地對我區文化建設情況開展調研。區文化局、旅遊局及相關單位和鄉鎮參與了調研。調研組圍繞我區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利用,徽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如何融入“大××旅遊圈”以及新農村文化建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援下,我區文化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一是文化事業列入了徽州區“332”行動計劃,為今後文化事業的發展繪製了藍圖,指明瞭方向。二是徽文化資源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我區文物種類繁多,覆蓋面廣,有數以千計的地面文物及古建築,又有以桐子山為代表的地下遺存和中科院命名的“巖寺皖南龍”--黃山市最早的恐龍發掘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分別有4處、5處單位被列為“國保”和“省保”。三是文化文物資源透過旅遊較好地得到了開發利用。XX年全區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8.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也達到了2. 億元。四是文物保護渠道不斷拓寬。經過多方努力,我區的文物保護呈現出區政府及上級文物部門、外國友人和開發商多方投資保護的良好局面。建區以來,共投入文保資金XX餘萬元,維修古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五是文化建設紮實推進。近年來,一批體現徽州特色和時代特徵的文史、地方誌資料和民俗、民間文化進一步得到搶救、挖掘、整理,文學、美術、攝影、書法作品也不斷推出。《鐵的新四軍》和《新四軍在巖寺》等歷史文獻資料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民俗節目《柳翠娘》、《花棍舞》等也獲得有關方面的好評。六是文化產業起步良好。徽墨、竹雕、木雕等的傳統工藝,逐步走向規模化生產,生產企業已達9家,從業人員400餘人。其中“竹藝軒”生產的竹雕畫、竹雕對聯、竹書、仿古屏風、鐳射微雕等產品古色古香,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銷往 00多個國家和地區。呈坎“黃山市徽派雕刻中心”著力徽州木雕的研究和創作,其作品熱銷中高檔賓館、會堂,利潤豐厚。七是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啟動。建設了開放性的徽州人民廣場、文峰公園和集圖書、集會、電影放映、舞臺演出四位一體的徽州人民會堂。徽州圖書館藏書近3萬冊,年均借閱量 .2萬人次。分別在山區和畈區建有一個“2 3 ”工程農村電影放映隊。另外,“徽州區文體中心”也即將破土動工,屆時將完善城區文化設施和功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八是群眾文化日趨繁榮。全區各類演出、展覽不斷,“三下鄉”、“四進社群”活動蔚然成風。部分鄉鎮退休教師協會也積極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組織開展了不同內容的文化娛樂活動。

  二、存在問題

  徽州區是一個文化大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建區以來,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多方面原因,我區文化建設以及徽文化的開發保護利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

  1、徽文化研究滯後,文化品牌尚未形成。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遺產豐富多彩。作為一個文化大區,文化研究明顯滯後。一是缺少徽文化研究的平臺、載體和隊伍。目前全區沒有專門的徽文化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特別是中青年),不能及時瞭解外地徽文化研究成果。各旅遊景點、社會上一些人員雖然對徽文化有些瞭解,但他們基本上是從自己的工作需要或者興趣出發,缺少系統性和有深度的研究。二是文化品牌尚未確定。休寧有狀元縣、歙縣有歷史名城、黟縣有世界遺產、祁門有目蓮戲故鄉、績溪有徽菜之鄉等品牌,我區文化品牌至今沒有定位。三是徽文化研究範圍有待拓寬。目前我區的徽文化研究對建築、歷史人物等有所涉及,而對民風、民俗、根土、譜牒、廟會及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城市文化、商業文化、景區文化等研究甚少,即便是對古建築有研究也缺乏系統性,因此我們對全區的文化資源瞭解不夠深、不夠全面,徽文化家底不清。四是傳統工藝開發相對落後,制約了規模化發展。近年來,一些民間藝人積極從事傳統工藝的開發,並發展了一定規模的產業,但還不全面,如對徽墨製作、靈山竹編等傳統工藝的研究、開發還相對落後,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五是徽文化氛圍宣傳不夠濃。在幹部群眾中有相當部分的人不懂得珍惜徽文化,不瞭解徽文化的重大意義,不重視宣傳和展示徽文化,缺少高質量的宣傳書刊、圖冊,缺少有份量、有深度的本地區徽文化研究的文章和成果,缺少對“徽州”域名唯一傳承地的就勢提升、推介、打造和展示的濃厚氛圍。

  2、文物保護困難重重,古建築保護任重道遠。建區以來雖然投入了大量資金,搶救了大批古建築,但對我區眾多古建築的保護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缺口很大,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物資源受到人為的破壞。如古村落、古街巷中出現的一些新建築,改變了村鎮原始風貌;單體珍貴建築的自然傾毀,或房主為改變居住環境而改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經費嚴重不足。區財政現每年下撥文物保護經費仍保持建區時的一萬元標準。二是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力度不大。建區後僅建區初期公佈過一次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致使大量有價值的文物自然流失。三是管理難以到位。文管及相關部門、鄉鎮以及群眾之間缺乏協調一致、共同管理的有效機制,許多古建築內堆放柴草等雜物,存在著消防安全、木質腐爛等大量隱患,增加了保護的難度。

  3、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影響文物的進一步保護。保護文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發揮其作用,實現其價值。文物作為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既可吸引遊客,獲得經濟效益;又可透過旅遊活動起到對人們的宣傳、教育作用,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我區景點雖點多線長、品位高,但未能創造更多的效益以反哺文物保護。主要問題在於:一是缺乏叫得響的品牌。文化旅遊景點設計包裝品位不高,缺少文化內涵;景點定位、品牌推介、主題形象缺少科學思考和策劃,遊客接待量始終沒有質的飛躍。以XX年5月為例,我區呈坎、唐模、潛口民宅三處總共接待遊客335 6人(以門票人數為準),分別只有西遞、宏村當月的50.53%和43.75%。二是各旅遊景點之間缺少聯合。我區雖然推出了呈-潛-唐黃金旅遊線,但沒有將其整體包裝,對外促銷,各景點之間聯絡不夠,在開發和宣傳推介上各自為政,各唱各的調,缺乏整體意識。有的專案開發水平低,開張時熱熱鬧鬧,沒多久就冷冷清清。三是部分景點管理體制不順,影響了市場開拓。建區以來,先後我區培植了一些起點較高的旅遊景點,如蜀源榮獲“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唐模也被評為“安徽省文明旅遊示範景區”。但兩個景點由於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等方面的原因,沒有乘勢而上。蜀源村XX年 -7月實際接待量為零。四是旅遊、文化部門在“保”和“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一些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就拿西溪南鎮的景點來說,一方面在大力開發“金瓶梅”遺址,另一方面國保單位“老屋閣”卻常年關門,室內潮溼嚴重。五是各景區、景點在宣傳促銷上存在品位不高,定位不準的問題。

  4、文化隊伍薄弱,設施不全,群眾文化內容較為單一。一是區文化和文物管理局人員結構不盡合理,專業文化人才少。二是區圖書館可供閱覽範圍小,藏書少,經費缺,條件差,名不副實。其藏書大部分為通俗讀物,既缺少哲學、歷史文獻、文學名著、經典叢書等珍貴圖書,又缺少經濟、科技等現代資料,也沒有“電子閱覽”這種在當今已經非常普及的快捷閱讀方式。三是鄉鎮文化站投入不足,設施短缺,缺崗嚴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極不完善。全區7個文化站僅巖寺、西溪南兩鎮分別有3人、 人(聘用)在崗,而且大多不能經常性地從事文化工作。四是農村沒有文化陣地。除少數村外,全區大部分農村農民靠“看電視”獲得知識、資訊,有的甚至靠打麻將消磨時光,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促進農民的自我發展的要求差距甚遠。五是網咖管理問題仍然不容忽視。近年來,網路管理雖然得到了加強,但也存在登記不規範、超時服務、接納未成年人等現象,社會、學校、學生家長意見較大。六是文化建設機制、設施不全。全區既沒有老年協會,也沒有老年大學,城區文化設施、場地資源配置不均,豐樂河以南居民集中,而休閒、健身等文化場地偏少。

  三、對策與建議

  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繼承和弘揚徽文化精髓,對全面實施“xxx”規劃,進一步推進我區“三個文明”建設,增強綜合實力,建設和諧徽州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我們建議:

  1 、高度重視,依法保護徽文化資源。徽文化資源是我區最豐富的文化資源,也是我們“打好黃山牌,做活徽文章”的前提。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建議對全區境內徽文化資源(含非物質類及歷史遺存)進行再次的清理普查,並逐一登記,建立檔案,做到知根知底。二是要儘快公佈“區保”單位。在全面普查的基本上,選擇一批文物,作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予以公佈,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根據搶救第一的原則,對急需保護的古建築、民間工藝、檔案文書等立即實施搶救性的保護、維修,使祖先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不再流失。三是要依法加強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堅決制止與古村落環境風貌不一致、不協調的建築出現,確保古村風韻。四是要對羅田“巖寺皖南龍”、巖寺“桐子山遺址”實行保護,劃定保護區域,設立保護標誌,並加以對外宣傳,展示我區古老文明。

  2、文化塑區,打造徽文化品牌。徽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共同創造的財富,徽文化的研究已是一門非常熱門的課題。作為古老的徽州的一部分、唯一的“徽州”域名傳承地,我們的研究顯然不能落後。一是建議成立徽學研究會。安排選調專業和業餘骨幹人員,組成專門隊伍,進行專題研究、宣傳、策劃和包裝,既有利於加強與外地研究機構的聯絡,吸收各地徽文化研究成果,又可研究、提煉徽州區徽文化中最本質、最精華的內容,打造我區文化的品牌。二是制定發展規劃。結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我區文化發展方向,將文化品牌融入各項事業、各個領域之中,提升我區的文化品位。三是拓展徽文化研究領域。進一步挖掘有形的和非物質類的文化遺產,對我區境內徽文化進行全面的研究,豐富我區徽文化寶庫並逐步開發利用。對開發潛力重大的專案,可以透過編制專案,吸引確有經濟實力的外資共同參與開發。四是營造氛圍。透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我區文化品牌,營造徽文化氛圍,激發區內外徽籍人士的自豪感,達到凝聚人心,增強信心的目的。建議在徽州區與歙縣、屯溪、黃山區的交界處及各景區設立大幅宣傳標牌,樹立我區的形象。五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徽州區志》編纂成書、新四軍軍部舊址、休閒養生、申報世界遺產、民俗民風、文峰塔的保護等方面工作力度。六是城市建設要有文化特徵。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建設擬以“精巧、雅緻、生態、徽韻”為宜,突出徽派建築特色。充分利用公園、廣場、雕塑、歷史名人走廊、公益廣告宣傳標牌等宣傳展示徽州文化。

  3、大力發展文化旅遊,以旅遊反哺文化。旅遊開發是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一是成立權威性的`文化和旅遊領導協調組織,或恢復旅遊經濟突破領導組。旅遊局要充實調整力量,提高其協調和管理能力。二是整合線路。根據中共黃山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若干意見》精神,以鄉村旅遊為重點,科學選擇一批( 0個左右為宜)鄉村旅遊景點,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文明建立,集中財力,大手筆、大氣度,精心打造我區鄉村旅遊品牌,融入黃山市鄉村旅遊圈;要充分挖掘利用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把蜀源、呈坎、潛口、唐模、東山、靈山、西溪南、龍山湖等地精心整合,串點成線,串珠成鏈,形成團隊力量,推動“名山秀水”和“休閒度假”遊,更多地帶來吃、住、行、遊、購、娛等消費。三是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呈坎、潛口、西溪南、蜀源、坑上、唐模、東山、龍山湖有一定的基礎,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挖掘文化內涵,爭取早日高質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靈山、洪坑等村歷史文化厚重,擬作為下步鄉村旅遊點進行開發,逐步使鄉村旅遊在全區推廣,形成規模。四是整體促銷。以潛口、呈坎為龍頭,加強區內旅遊景點的整合,形成相互聯絡的整體;要加強與歙縣、績溪等縣的聯合,形成黃山市東線旅遊板塊。五是各景點要認真思考,精心策劃,確定一個主題形象,一句推介口號,一篇導遊詞,一支優秀的導遊隊伍,一張宣傳光碟,一本宣傳介紹書刊。對名村、名景、名產要注重品牌建設,形成各自特色,防止千景一面、千村一調。要挖掘各自文化歷史背景,以豐富景點的文化內涵,提升景區文化品位,避免出現“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現象。

  4、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夯實文化發展基礎。徽州區文體中心的建設,要高標準、高起點,要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建議在“中心”內開闢綜合文化展覽區,展示徽州區歷史沿革、名人軼事、各類徽文化的發展及其影響、歷史事件及其典故、重大民俗活動、傳統用具、書畫展覽等,以達到宣傳展示的目的。要加強區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的建設和全區文化事業的投入,吸引專業人才,增加必備的圖書,充分發揮其在全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要充實鄉鎮文化站人員,可以參照兄弟區縣做法,設立文廣站,實行文化、廣電一套人馬,同時增添必要的裝置,以充實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開展基層文化工作。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特點,有重點分批次地建設一些鄉村文化設施,如文化室、球場、活動室等。要挖掘徽文化中有積極意義的素材,精心編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區文聯組織要加快調整換屆,充分發揮其各協會在全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5、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一是根據“扶優扶強”的原則,對“竹藝軒”、呈坎“黃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徽派盆景”、“徽墨”等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引導,使他們擴大生產規模,帶動全區文化產業的發展;二是結合旅遊業的發展,開發旅遊產品,促進傳統文化、傳統工藝的深入開發和研究,如新安畫派、新安醫學、保健養生、靈山竹編、傳統小吃、徽州茶文化、傳統用具等,使我區的文化產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三是加強文化進村活動,結合“三下鄉”活動,經常化、制度化地給農村輸送優秀的精神文化食糧。

  古老燦爛的徽州文化,曾經鑄就了古徽州引領風騷數百年的輝煌歷史,時至今日,她仍然是我們促進和諧,加快發展的豐富資源。文化無處不在,文化的力量無所不在,她已經深深熔鑄一個地方民眾的血脈之中,形成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讓文化的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達到文化與經濟的良好互動。為進一步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和諧徽州做出應有的貢獻。

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2

  日前,區政協教科文衛體和文史資料委員會聯合組織委員先後赴巖××*鎮及××民宅、××*遺址、××*雕刻工藝廠和區圖書館等地對我區文化建設情況開展調研。區文化局、旅遊局及相關單位和鄉鎮參與了調研。調研組圍繞我區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利用,徽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如何融入“大××旅遊圈”以及新農村文化建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援下,我區文化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一是文化事業列入了XX區“332”行動計劃,為今後文化事業的發展繪製了藍圖,指明瞭方向。二是徽文化資源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我區文物種類繁多,覆蓋面廣,有數以千計的地面文物及古建築,又有以桐子山為代表的地下遺存和中科院命名的“巖寺皖南龍”--XX市最早的恐龍發掘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分別有4處、5處單位被列為“國保”和“省保”。三是文化文物資源透過旅遊較好地得到了開發利用。xx年全區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8.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也達到了2.1億元。四是文物保護渠道不斷拓寬。經過多方努力,我區的文物保護呈現出區政府及上級文物部門、外國友人和開發商多方投資保護的良好局面。建區以來,共投入文保資金xx餘萬元,維修古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五是文化建設紮實推進。近年來,一批體現徽州特色和時代特徵的文史、地方誌資料和民俗、民間文化進一步得到搶救、挖掘、整理,文學、美術、攝影、書法作品也不斷推出。《鐵的新四軍》和《新四軍在巖寺》等歷史文獻資料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民俗節目《柳翠娘》、《花棍舞》等也獲得有關方面的好評。六是文化產業起步良好。徽墨、竹雕、木雕等的傳統工藝,逐步走向規模化生產,生產企業已達9家,從業人員400餘人。其中“竹藝軒”生產的竹雕畫、竹雕對聯、竹書、仿古屏風、鐳射微雕等產品古色古香,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呈坎“XX市徽派雕刻中心”著力徽州木雕的研究和創作,其作品熱銷中高檔賓館、會堂,利潤豐厚。七是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啟動。建設了開放性的徽州人民廣場、文峰公園和集圖書、集會、電影放映、舞臺演出四位一體的徽州人民會堂。徽州圖書館藏書近3萬冊,年均借閱量1.2萬人次。分別在山區和畈區建有一個“2131”工程農村電影放映隊。另外,“XX區文體中心”也即將破土動工,屆時將完善城區文化設施和功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八是群眾文化日趨繁榮。全區各類演出、展覽不斷,“三下鄉”、“四進社群”活動蔚然成風。部分鄉鎮退休教師協會也積極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組織開展了不同內容的文化娛樂活動。

  二、存在問題

  XX區是一個文化大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建區以來,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多方面原因,我區文化建設以及徽文化的開發保護利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

  1、徽文化研究滯後,文化品牌尚未形成。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遺產豐富多彩。作為一個文化大區,文化研究明顯滯後。一是缺少徽文化研究的平臺、載體和隊伍。目前全區沒有專門的徽文化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特別是中青年),不能及時瞭解外地徽文化研究成果。各旅遊景點、社會上一些人員雖然對徽文化有些瞭解,但他們基本上是從自己的工作需要或者興趣出發,缺少系統性和有深度的研究。二是文化品牌尚未確定。休寧有狀元縣、XX縣有歷史名城、XX縣有世界遺產、祁門有目蓮戲故鄉、績溪有徽菜之鄉等品牌,我區文化品牌至今沒有定位。三是徽文化研究範圍有待拓寬。目前我區的徽文化研究對建築、歷史人物等有所涉及,而對民風、民俗、根土、譜牒、廟會及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城市文化、商業文化、景區文化等研究甚少,即便是對古建築有研究也缺乏系統性,因此我們對全區的文化資源瞭解不夠深、不夠全面,徽文化家底不清。四是傳統工藝開發相對落後,制約了規模化發展。近年來,一些民間藝人積極從事傳統工藝的開發,並發展了一定規模的產業,但還不全面,如對徽墨製作、靈山竹編等傳統工藝的研究、開發還相對落後,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五是徽文化氛圍宣傳不夠濃。在幹部群眾中有相當部分的人不懂得珍惜徽文化,不瞭解徽文化的重大意義,不重視宣傳和展示徽文化,缺少高質量的宣傳書刊、圖冊,缺少有份量、有深度的本地區徽文化研究的文章和成果,缺少對“徽州&

  日前,區政協教科文衛體和文史資料委員會聯合組織委員先後赴巖××*鎮及××民宅、××*遺址、××*雕刻工藝廠和區圖書館等地對我區文化建設情況開展調研。區文化局、旅遊局及相關單位和鄉鎮參與了調研。調研組圍繞我區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利用,徽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如何融入“大××旅遊圈”以及新農村文化建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援下,我區文化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一是文化事業列入了XX區“332”行動計劃,為今後文化事業的發展繪製了藍圖,指明瞭方向。二是徽文化資源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我區文物種類繁多,覆蓋面廣,有數以千計的地面文物及古建築,又有以桐子山為代表的地下遺存和中科院命名的“巖寺皖南龍”--XX市最早的恐龍發掘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分別有4處、5處單位被列為“國保”和“省保”。三是文化文物資源透過旅遊較好地得到了開發利用。xx年全區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8.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也達到了2.1億元。四是文物保護渠道不斷拓寬。經過多方努力,我區的文物保護呈現出區政府及上級文物部門、外國友人和開發商多方投資保護的良好局面。建區以來,共投入文保資金xx餘萬元,維修古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五是文化建設紮實推進。近年來,一批體現徽州特色和時代特徵的文史、地方誌資料和民俗、民間文化進一步得到搶救、挖掘、整理,文學、美術、攝影、書法作品也不斷推出。《鐵的新四軍》和《新四軍在巖寺》等歷史文獻資料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民俗節目《柳翠娘》、《花棍舞》等也獲得有關方面的好評。六是文化產業起步良好。徽墨、竹雕、木雕等的傳統工藝,逐步走向規模化生產,生產企業已達9家,從業人員400餘人。其中“竹藝軒”生產的竹雕畫、竹雕對聯、竹書、仿古屏風、鐳射微雕等產品古色古香,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呈坎“XX市徽派雕刻中心”著力徽州木雕的研究和創作,其作品熱銷中高檔賓館、會堂,利潤豐厚。七是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啟動。建設了開放性的徽州人民廣場、文峰公園和集圖書、集會、電影放映、舞臺演出四位一體的徽州人民會堂。徽州圖書館藏書近3萬冊,年均借閱量1.2萬人次。分別在山區和畈區建有一個“2131”工程農村電影放映隊。另外,“XX區文體中心”也即將破土動工,屆時將完善城區文化設施和功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八是群眾文化日趨繁榮。全區各類演出、展覽不斷,“三下鄉”、“四進社群”活動蔚然成風。部分鄉鎮退休教師協會也積極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組織開展了不同內容的文化娛樂活動。

  二、存在問題

  XX區是一個文化大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建區以來,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多方面原因,我區文化建設以及徽文化的開發保護利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

  1、徽文化研究滯後,文化品牌尚未形成。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遺產豐富多彩。作為一個文化大區,文化研究明顯滯後。一是缺少徽文化研究的平臺、載體和隊伍。目前全區沒有專門的徽文化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特別是中青年),不能及時瞭解外地徽文化研究成果。各旅遊景點、社會上一些人員雖然對徽文化有些瞭解,但他們基本上是從自己的工作需要或者興趣出發,缺少系統性和有深度的研究。二是文化品牌尚未確定。休寧有狀元縣、XX縣有歷史名城、XX縣有世界遺產、祁門有目蓮戲故鄉、績溪有徽菜之鄉等品牌,我區文化品牌至今沒有定位。三是徽文化研究範圍有待拓寬。目前我區的徽文化研究對建築、歷史人物等有所涉及,而對民風、民俗、根土、譜牒、廟會及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城市文化、商業文化、景區文化等研究甚少,即便是對古建築有研究也缺乏系統性,因此我們對全區的文化資源瞭解不夠深、不夠全面,徽文化家底不清。四是傳統工藝開發相對落後,制約了規模化發展。近年來,一些民間藝人積極從事傳統工藝的開發,並發展了一定規模的產業,但還不全面,如對徽墨製作、靈山竹編等傳統工藝的研究、開發還相對落後,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五是徽文化氛圍宣傳不夠濃。在幹部群眾中有相當部分的人不懂得珍惜徽文化,不瞭解徽文化的重大意義,不重視宣傳和展示徽文化,缺少高質量的宣傳書刊、圖冊,缺少有份量、有深度的本地區徽文化研究的文章和成果,缺少對“徽州&

【全區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