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試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試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試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確)+z(不說空話)。 成功,絕非偶然,特別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資訊時代,知識高速地更新,社會快速地發展,環境迅速地變化,只有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者才能足以應付這種變化,才能在這種環境中求得進步和生存。

  在現代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講究方法,認識思考、工作勞動、體育運動、生活起居等都講究方法。學習是手腦並用,身心共濟的複雜的活動當然更要講究方法。古人曾說過:“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在成語“點石成金”故事中,那個書生很聰明,他知道一千一萬塊黃金也抵不上一個點石成金的“手指頭”。他要仙翁的手指頭就是要仙翁教他點石成金的方法,因為掌握了這種方法一輩子受用。這個成語故事啟示我們:學習也要重視掌握方法,要學會靠自己去學習,這樣,就能終身受用。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

  何謂“方法”?“方法”指的是關於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式等。學習是動腦的事,所以我們要注重掌握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為學生,要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更不能授人以魚,而應該授人以漁。就是說,教給學生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鍊獨立性和創造性。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見的觀點,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幹中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裡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讓學生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後得到適當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並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在學習每一篇新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先把要學的內容獨立地自學一遍。預習不能簡單地把課本內容看一遍,要對學生的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並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才能發揮真正的學習作用。佈置學生預習,我分課文內容和生字詞的學習兩方面進行的。生字詞的預習要求學生能讀寫和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查字詞典,聯絡上下文理解或向他人請教等,實在無法解決的就留到課堂上來學習。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首先把課文讀通、讀熟,然後完成課文中“預習提示”的內容,思考課後思考題的內容。對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在書上把它標出來。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思索、發現問題並形成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這樣帶著問題在課堂上學習,並把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相對照、權衡優劣,就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獨立地閱讀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學生能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生的知識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學到的。教師在課堂上出岔子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外,還要教給學生各種學習方法,並訓練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如在教學生學習古詩時,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註解、插圖,以及自己學詩的經驗和方法大膽去猜一猜,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這使得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他們迅速地從書本的文字、圖片中查詢,從大腦倉庫積累的經驗、方法中搜尋,從預習中獲得的資訊資料中篩選,從聆聽別人的觀點中獲得靈感……在猜想、推測的過程中,老師是耐心的傾聽者,是熱情的鼓勵者,同學們不用擔心會說錯,每位學生都經歷了自主學習、自悟自得、自我啟迪、互學互補的過程,體驗到了嘗試的快樂、合作的喜悅,同學們始終是學習的主角,就連最後的答案也是在同學們的體會中達成的,老師並沒有直接告訴答案。在這樣主動探究的精神狀態中,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自然會得到迅速的提高。經過多次對古詩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理解力的發展,學生到了一定階段對古詩的理解就比較準確了。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都是適於朗讀的,多數課文讀起來都是琅琅上口。透過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老師鼓勵學生每一次讀的收穫,如讀準確,讀流利,讀中理解等;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盡情地讀,或低聲誦讀,或高聲吟唱,或默讀靜思;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經驗,把它和所讀的內容聯絡起來,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使課文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透過訓練學生就能運用朗讀這個方法來學習課文了。

  三、在作業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

  在佈置作業時,我採用分組作業,因材施教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根據班上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的,將全班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個學習小組。在上保證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各小組的作業量保持一定的差距。甲組的學生在完成正常作業的基礎上,另外安排一定數量的提高、拓展作業,使其“吃得飽”。乙組學生只要求他們完成正常的作業,使其“剛剛好”。丙組學生則去掉一些有難度的作業,只要求其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使其“吃得了”。根據各人發展情況,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這樣,快者快學,慢者慢學,讓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辛苦,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體驗,先慢後快,全面提高。

  我們當教師的應該牢記古訓:送人之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之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不僅要培養學生從小成為能運用學習方法,去主動地獲取需要的知識、會學、善學的人,而且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不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死讀書”“讀死書”的人。

【試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