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3篇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當前暢銷全球的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書。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篇1

  最近閱讀了《世界是平的》一書,書中托馬斯?弗裡德曼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科技和通訊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能夠空前地彼此接近,競爭更加激烈,是否能讓全球的資源為你所用,是你能否在這個平坦的世界上立足的標準。

  托馬斯?弗裡德曼把全球化程序劃分為3個偉大的時代:第一個時代(全球1。0版本),從哥倫布起航開啟世界貿易開始,這一時期全球化是由“國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變圓了;第二個時代(全球2。0版本),這一時期“跨國公司”扮演著全球化的重要主角,世界變小了;第三個時代(全球3。0版本),這一時期的全球化將以個人為主,在全球範圍內合作與競爭以至將世界變為平地,世界變平了。

  書中的觀點認為,世界變平了,在全球化3。0時代,個人代替國家和公司成為全球化的主體,只要你有足夠的潛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資源都能夠為你所用;世界變小了,從小型變成微型,“光纜把全世界都連結起來,在沒有刻意計劃下,班加洛成了波士頓的近郊”;競爭在加劇,幾乎所有的生產乃至服務都能夠外包,藉助外包,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禮貌的發展和傳播。

  我們工作中同樣不可缺少競爭與合作的因子。我們每一天從事這簡單而又重複的工作,在這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中同樣蘊含著競爭,從各人的工作態度到職責心,從個人的學習潛力到工作技能無不打上競爭的烙印,社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場所,任何時候誰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就能享受勝利者的喜悅,而事實就是隻有那些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工作勤勤懇懇,具備了較強的學習和創新潛力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而那些缺少職責心又不具備學習潛力的人將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最終淹沒在前進的滾滾洪流之中。同樣,這個世界不能只有競爭而沒有合作,縱觀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哪一個不是生活在群眾之中,哪一個能夠離開團隊而獨自工作生活的。因此就要具備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和潛力,一齊去打造事業的輝煌,而這一點似乎是我們最為缺少的。

  世界是平的,這是一個“個人插上插頭就能夠大顯身手”的時代,本書傳遞給我們更激烈的生存競爭和壓力資訊的同時,也點燃了照亮我們職業發展道路的火把:如果你能夠化全球資源為你所用,那麼世界就是你的;如果你對全球化視而不見,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你賴於生存的工作就被外包了。正如書中所言,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除了想象力什麼都能夠外包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務必居安思危,加強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拓展視野,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新資訊科技工具,提升自我對世界範圍內資源的整合潛力,提高自我的溝通、協調、控制和把握別人需求的潛力。從這本書裡,我收穫到了緊迫感,作為一個為國家建設的一份子,我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我的立足之地。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篇2

  在一位長者的推薦下我花了近一週多的時光認真看了《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但是老實說有些地方是囫圇吞棗有些地方乾脆根本看不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從這本書中獲得許多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我敢說如果讓我們去看一些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書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這本書讓你在閱讀的樂趣中瞭解經濟全球化。

  書中談到,全球化首先表此刻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這天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並出現了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衝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使得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擔心自我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對未來產生恐懼。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發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理解一個人,就應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或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

  鑑於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一部發展史。也就是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財富以滿足其永遠不滿足的慾望的發展史。人類的這種跟動物並無二致的自然屬性或者說天性,也就決定了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係這個事實。

  而在不一樣的歷史階段或者扮演著不一樣的歷史主角上,人們有不一樣的使命。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就應根據自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我所扮演的主角、所站的崗位,來創造不一樣的社會財富。

  人類,乃至這個自然界每個存在的物體,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個體都有自我的相對長處,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合理之處,都在為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貢獻。在我們從事的有著自我長處的領域,我們能更高效率地創造社會財富。因此,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真正和諧的社會,就應要且能夠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我的所長,都有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都有透過自我的努力和勞動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

  社會更幸福或者構建和諧社會,就應強調社會公義。社會、國家及其當權者在強調有著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同樣在為社會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層、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同樣都是國家的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精英。

  也許現實中會因人才的難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憐自愛、高高在上和無比優越的自我感覺。但我依然主張,社會是大家的,而不是隻屬於少數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為這個社會留過血汗的、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的人,都是“精英”。人類社會這麼了不起、這麼豐富多彩,其實都是因為有你,有我。那麼,整個社會的大機制該如何來做到這點的呢?一句話:經濟調控。經濟的調控,使得每個人的個人最最佳化選取貼合到達社會最最佳化的方向。當每個人都做自我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得到社會更多的回報。社會當然也就和諧,這毫無疑問。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麼社會就就應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理解,無論社會再怎樣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麼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基於這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於是就不大願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

  但是,人本身是一種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並無本質區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我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調、來保證自我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於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更加善於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其實,自然界是由不得我們不去完善法律制度的。無錫水危機事件、全球範圍內的乾旱,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任何不顧及別人的行為,終將得到報復。不管是自然還是人類。這不是一般好處上的思想道德問題,而是自然規律。

  再說說企業,合理的企業和組織機構必須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社會環境。每個人和組織機構都就應去做自我最擅長、同時又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只有這樣,自我才有可能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從社會得到回報。人和企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自我的財富來源都是將自我的努力和社會來交換。因此,為了自我的長久發展,我們就務必要盡到自我的社會職責。

  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就應給其他人帶給機會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造財富。一個不能發揮人們的創造性和用心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不和諧的社會自然也孕育不了成功的事業。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就應挖掘人們身上的創造性潛力,透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這是企業進步的源泉。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的成功,社會才能真正的發展。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篇3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當前暢銷全球的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書。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把自我頭腦中已有的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或者認識調動出來與之進行一個廣泛的比較,確實感到經濟全球化洶湧而來,同時也深感自我知識的匱乏,同一個時代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我竟然在自我狹隘的小圈子裡生活了二十多年,實在是令人震驚和羞愧。

  幾個世紀後,弗裡德曼來到了真正的印度。他發現,那裡的人們在頂尖學府裡理解教育之後,已經掌握了當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世界彷彿又驟然變平了――滑鼠點選之間,在印度就能夠輕易調動遍佈世界的產業鏈條。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弗裡德曼不愧是記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象在看電影,也有點象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說。但讀完之後,冷靜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讀到作者本身並不是經濟學家,因為他對經濟全球化的解釋過於隨意,有時為了生動就捨棄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過於認真,需要去偽存真。

  弗裡德曼指出,由於市場的全球化,個性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嘆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絡越來越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於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他認為此刻的社會必定抵擋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在《世界是平的》一書出版之前,他已經是美國公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之一。《世界是平的》更讓他贏得了大師的聲譽。

  弗裡德曼對環境問題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指出引起環境問題的原因經濟的不合理發展,但同時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得靠科技,人類務必走一條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了緊迫感。深感國家要強大,要走出狹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場徘徊的囹圄,還是得靠人才。應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範圍內把握自我的命運。此時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學者說的那句話:“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更需要比爾蓋茨”。

  當前,中國正在走一條科技興國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不二選取。不僅僅中國需要科技興國,需要科學發展,任何國家都需如此,因為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遊戲規則。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