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國小語文“情境教育”主題課堂教學比賽二年級評課稿

國小語文“情境教育”主題課堂教學比賽二年級評課稿

小學語文“情境教育”主題課堂教學比賽二年級評課稿

  大家好,接到袁老師安排我評二年級八節課的任務後,我就開始有些忐忑。一是覺得咱們克拉瑪依區小學語文團隊中臥虎藏龍,後生可畏,而我對 “情境教育”認識與理解都比較膚淺,面對小學語文 “情境教育”主題課堂教學這個背景,我覺得自己沒有多少發言權。二是自己雖從教十幾年,但接觸低段教學的機會比較少,沒有親自的實踐驗證,發表的言論就缺乏可信度。所以在下面的評課中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翻看二下《教學用書》第11頁“閱讀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中有這樣一段話“單純的示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在領會和傳達這種感情的過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層次的領悟則需要學生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這就給我們指出了創設情境的必要性,情境教學再現的是教材本身描寫的情境,而不是另外新增的。八位老師選擇的課文分別是《三個兒子》《雷雨》《最大的“書”》《恐龍的滅絕》《我為你驕傲》《絕句》,每篇課文幾乎都表現了特定的情境中作家要向讀者抒發的“情”和闡發的“理”,都傾注了作家內心的情感,對醜陋的憎惡和鄙視;又隱含著作家的思想、理念,閃動著作家智慧的火花。情境的創設正是把學生帶到作者筆下的那個情境中去,作家所運用的語言也就鑲嵌在這個情境中了。當學生進入了課文描寫的那個情境時,對文字必然產生親切感,即所謂“入境始於親”。

  情境創設

  八位老師情境創設意識都比較強,大都運用孩子們喜歡的圖畫、音訊、視屏等藝術手段,直接與語言描繪相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在審美感受中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 ,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常常使課堂氣氛熱烈,但我們要十分警惕表面的熱鬧,堅決抑制單純追求形式生動或不講究實效,甚至“作秀”的做法。作為老師,我們在課堂上一定要做到眼中有學生,追求情境教學最最佳化旨在使情境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快樂、高效學習的教學法。情境教學最最佳化的兩條標準,即“效果要高”與“耗費要低。”從準備階段的精心設計到教學過程的進行來看,“效果要高”固然是學生首先得益;“耗費要低”,其間包括的不僅是教師準備時間以及製作所需材料的低耗費,更主要包括學生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達到高質量、輕負擔的要求。

  一、以圖畫再現情境。

用圖畫再現課文描寫的情境,課文形象一下子就鮮明起來。為了省時,有的老師用剪貼畫呈現課文中描寫的角色或物體。在給予學生美感的同時呈現場景、人物、角色,把課文語言與形象結合起來,很好地幫助學生伴隨著快樂的情緒理解課文。也有老師選擇簡筆畫的現場操作,學生隨著畫面的生成、變化,很快地進入情境,進而思考、想象、感悟。但切忌教師把這一環節當成自己個人基本功的展示,不能用時過長。

  二、以音樂渲染情境。把音樂與文學兩者結合起來,作用於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便達到以音樂渲染特定情境、使學生引起共鳴的目的。用音樂渲染,更適合那些一般圖畫不足以表現的動態和意境,或特別莊嚴肅穆、或悲涼悽慘、或特別歡快激動、或驚險緊張的場景,用音樂是再合適不過的。但音樂的選擇一定要注意匹配,古詩詞配古箏、琵琶、二胡等音樂等較為理想。

  三、以表演體會情境。小學生喜歡錶演,也喜歡觀看別人表演。角色扮演一開始,教室裡就沸騰了。富有情趣的角色,特別接近學生生活的戲劇形式,他們普遍感到其樂無窮。學生扮演或擔當了角色,就由“本角色”變為“他角色”,他們會立即融入到所擔當的角色中去,學習動機得到強化。更具深層意義的是,角色扮演讓學生心理從動情到移情,從而加深他們對角色語言、情感、行為的體驗。拎沉甸甸水桶的情境如果放在講臺前讓學生做,也便於觀察者觀察;“亂擺”一詞做動作,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根據理解去擺,效果可能更理想。

  四、以語言描繪情境。採用圖畫、音樂、表演等藝術形式創設情境,關鍵的是這些藝術的直觀必須與語言描繪相結合,透過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起到調節、支配、暗示的作用,引領他們感受情境的美,體驗情境中的“情”。教師的描繪、措辭、語氣、語調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教師情感的示範性、傳導性。有位老師在講雷雨前景象“越—越—”的句式訓練中,引導學生把一個個這樣的句式疊加,就成為了一段話,效果頗理想,如果話鋒一轉,結合克拉瑪依近日的雨雪天、大風天等自然現象引導繼續進行說話訓練,效果可能比繼續往下學習“雷雨中”景象更為理想。《我為你驕傲》採用“以生活展現情境”的途徑、《雷雨》中“垂”“掉”的區分,使用了“以實物演示情境”的途徑,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教材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樑便是教師的情感,只要我們以情感為紐帶組織學生活動,推進閱讀過程,情境的創設也就水到渠成了。

  學情把握

  本次比賽,學生都是提前預習過課文的,我們的初讀要求中仍有出現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等要求,如果直接進入生字詞的教學,會省時。在《雷雨》教學中分意義段劃分需要老師的指導,兩位老師都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三幅圖,一位老師先讓學生看視屏中的圖都有哪些景物,幫助學生理清課文順序;另一位老師則是先讓同學們分意義段,再將三幅圖與相應段落對應排序,圖片的作用沒有發揮。一位老師在二年級的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平仄知識點有點拔高,螢幕出示古詩內容時背景本來就是一副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圖,又讓學生在詩句中圈景物,老師又在黑板上構圖,有點耗時。《恐龍的滅絕》中老師在講“撞擊說”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關聯詞“因為……所以……”說出該段中三句話的因果關係,理清句子的邏輯關係,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難度太大。不如放手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等方式自己概括出恐龍滅絕原因的幾種說法,再激發學生破解恐龍滅絕之謎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暢想一下還會有哪些原因導致恐龍滅絕,也能為後面的生字指導教學留出充裕的時間。

  識字教學

  二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難點,學習課文中因穿插教學識字的環節而打斷情感脈絡的弊端,是大家在備課時可能都遇到的棘手問題。30分鐘的課堂,識字教學環節把控在10到12分鐘左右就比較合適了。如果我們能將識字與文字所呈現的場景、角色等結合起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識字環節就“入情”,效果可能理想一些。

  輝老師《三個兒子》識字教學中,老師創設國王尋找繼承人的闖關的大情境,學生們興致高昂地識記生字,交流著識字方法,每次闖關成功後國王都找到一個兒子,在我看來學生們都體驗到了幫助老國王的快樂,為了能幫助國王,他們學習得很賣力。如果交流識字方法環節,選取比較典型的“晃”“既”重點指導,就會留有充裕的時間呈現三個媽媽對兒子評價的語句,讓國王定奪選誰當繼承人,情境呈現就會更圓滿了。王老師《三個兒子》識字教學中,交流識字環節歸類就顯得省時高效,詞語“胳膊、嗓子、晃盪”讀的過程中,應讓學生透過讀感知到都是輕聲,應該讀得輕短,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這些都是輕聲詞。指導讀好“沉甸甸”,理解“沉甸甸”,為後面創設學生拎水桶的情境做好鋪墊是亮點。《恐龍的滅絕》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生字較多,但無需面面俱到。在詞語學習過程中歸類新詞環節是亮點,例如“書籍”一詞中籍也是書的意思,這樣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表示相近意思的詞語,本課還有龐大、躲避、塵埃、枯萎、死亡、滅絕。引起學生關注此類詞語的認知與積累。《最大的“書”》一文中的教學中體現隨文識字,生字“巖”“冊”的學習,多音字藏的處理,透過給兩個讀音分別組詞cáng 躲藏 隱藏 捉迷藏、 zàng 寶藏 西藏 藏族,引導學生從詞語推出意思。由雨痕、波痕的圖片展示,使學生理解“痕”——事物留下的印跡,進一步拓展到淚痕、疤痕、車痕。《雷雨》一課生字不多,指導寫字兩位老師都選擇了“垂”,一個老師採用學生觀察、教師範寫、學生書寫、展示評價、再次書寫的步驟;另一個老師採用了一賞字音讀準確、二賞結構細觀察、三賞文化品內涵,又出示“先寫大樹是個千,一根長橫在中間,兩棵小樹種兩邊,四橫距離不能變”順口溜,又演示了這個字的演變。個人感覺寫字指導環節可以儘量簡化,不能因為大量資料的展示或寫字效果的展示評價破壞學生剛剛還沉醉其中的情境。楊老師《絕句》執教中,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詞語,為什麼學生反覆說出的是詩句?為什麼學生說出的詞語有時又不是老師想要的詞語?這就是我們的圖片和指令出了問題。崔老師執教《我為你驕傲》生字生詞環節,首先範寫“驕傲”,又透過說一句話理解驕傲的兩個義項;又分別出示了三類詞語,第一類讀好輕聲、第二類弄清邏輯關係,第三類幫助學生概括出便條內容,都頗有指向性。但將六個詞語貼在黑板上,沒有了其他板書內容,值得商榷。

  總之,每位老師的課都有可圈可點的學習之處,也有一點不盡如人意的瑕疵,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我們透過老師們在課堂上30分鐘的展示,可以看出老師的個人素養,有的老師的板書設計不僅是一個微型教案,還很具有美感;有的老師從容淡定,關注孩子們發言中的閃光之處及時做出評價。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教學是否從學生出發,有的老師能走進學生,情境的創設水到渠成;而有的老師只忙於每一個環節往下推進,缺少了課堂生成。也可以瞭解到老師們背後那個團隊的教學理念與團隊意識,有的老師的課件製作與教學過程設計感非常獨到,可老師在教學中只關注走完程式,關注不到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小問題,沒有及時去糾正;有的老師課堂注重語言的訓練與積累,如果長此以往堅持做下去,學生的語文基本功一定很紮實。只要克拉瑪依區小學語文同仁們攜手前行,情境教育之花就會盛開在我們各個小學的課堂上。

【國小語文“情境教育”主題課堂教學比賽二年級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