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神農嘗百草》說課稿

《神農嘗百草》說課稿

《神農嘗百草》說課稿

尊敬的彭老師並各位學友:

  大家好!

  我們組設計執教的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神農嘗百草》這篇課文。以下謹就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及設計思路等作一簡要的說明。

  一、對教材內容的解讀。

  《神農嘗百草》是二年級語文第十七課,屬第七單元。本單元共三課,除該課外,另有兩首古詩及一個歷史故事。縱觀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主串聯起來的。我想,編者選編本單元的三篇課文的目的,一定是旨在讓學生學習和積累更為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體悟詩人的情感,瞭解神話及歷史人物的事蹟並從中得到教育和啟迪。

  教材內容,既包括作為總起的神農發現“五穀”,製作農具,教人耕種,和作為尾聲的神農之死的部分,又涵蓋作為主體的,向人們敘說神農曆盡艱辛,踏遍神州,嚐盡百草,身冒萬險,為人類發現草藥,配成藥方而造福人類的故事。就本課選編意圖而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神農的豐功偉績,並從神農的事蹟中收到感染和薰陶,學習他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二、對設計理念的解讀。

  在兒童接觸的影視世界中,各種神話劇和動畫片一樣不分伯仲,也許他們早就在影視片中看到過有關神農的事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影視的作用並不能等同於對文字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有必要突出文字的特點,打破學生先入為主的形象記憶,以及可能已經擁有的對神農的固有看法。依照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來看,過往的印象,來自於視覺,當屬觀察的經驗,而此次透過對文字的解讀,屬於詞語符號,是基於觀察的經驗之上的一種抽象的經驗。從觀看動畫、神話劇到研讀文字,符合從具體經驗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科學理論。

  在教學設計上,我力爭突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為他們樹立自信。譬如在幻燈的製作上力爭體現出動感,讓學生有一種視覺的衝擊。在語言的選擇上,使用“我能……”“我會……”等詞彙,努力讓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對教學目標的解讀。

  知識能力方面,認識本課的16個生字,會寫其中的“嘗、炎、帝、治、病、健、康”等7個漢字。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神農的事蹟。

  過程方法方面,要求學生透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透過討論探究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透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助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體會神農的科學態度和為人類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學習他的奉獻精神。

  四、對教學過程的解讀。

  對本課教學,我共設計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突出生字詞的教學和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第二課時力求在前一課時的基礎上透過朗讀、抓關鍵詞結合學生的探討等形式、渠道來達成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細緻理解,對課文中心的把握和對神農精神品質的膜拜。第一課時是基礎知識,力求突出一個“實”,第二課時是對文章的領悟,力求突出一個“活”字。

  以上就是我對《神農嘗百草》一課的設計與領悟的一種個人觀念的陳述。由於個人學識和理念所限,對問題的認識和陳述,難免浮光掠影,掛一漏萬,乃至避重就輕,本末倒置,但借今天的機會,向彭老師及各位學友誠摯請教,請予斧正。謝謝大家!

【《神農嘗百草》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