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典故:屈原發米

歷史典故:屈原發米

歷史典故:屈原發米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釋義】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給貧苦的百姓。

  【歷史典故】

  詩人屈原在幼年時期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時正逢連年饑荒,屈原家鄉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時有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見之不禁傷心落淚。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裡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揹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親便發現家中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裡,他發現屈原正從糧倉裡往外背米,便將屈原叫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屈原把家裡的米灌進了石縫裡。

  父親沒有責備屈原,只是對他說:“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後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自此屈原勤奮治學,成人後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為官,管理國家大事。他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被後世之人稱頌,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轉為大善。

  【成長心語】

  屈原的悲天憫人情懷早已流傳千古。他自幼憐憫他人,此乃小愛,乃人之常情的愛;而他後來的愛國情懷,乃大愛。孟子曾經說:“存其心,養其性。”意思是儲存赤子之心,修養善良之性。我們生來便有一顆赤子之心,不沾俗塵,不染汙土。佛語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他人奉獻善心,為社會造福祉,他人和社會必定會以善回報於你。

【歷史典故:屈原發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