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山東東營90後女大學生馬晨曉家庭農場瓜豆雙豐收

山東東營90後女大學生馬晨曉家庭農場瓜豆雙豐收

山東東營90後女大學生馬晨曉家庭農場瓜豆雙豐收

  20xx年7月,馬晨曉從湖南女子學院設計專業畢業,找工作幾經波折無果,使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創辦農場,回村創業。這個想法一說出,村子裡便有不少人笑話她“沒出息”,但她的父親馬世玉卻願意幫助女兒嘗試一下。今年6月底,馬晨曉創辦的200畝“晨曉家庭農場”第一年就喜獲豐收,土豆畝產量達8000多斤,已經銷售出部分;第二季的地瓜苗也已插下根,田間滿載希望。這次創業不僅讓馬晨曉賺得步入社會後第一桶金,也帶動起村裡閒置勞力,就連鄰村也開始效仿。

  馬晨曉在自家農場裡幹活。

  家庭農場承載著馬晨曉的創業夢。

  創辦晨曉家庭農場的,是廣饒縣李鵲鎮西柳村25歲的90後大學生馬晨曉。提及創業初衷,她說,“當時,創業在腦海裡也僅是個概念,也不知道具體幹什麼好,跟我爸說了想法後,考慮到現在國家對農業有扶持政策,最後決定辦農場。”

  雖然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但種地對於常年在外讀書的馬晨曉來說,依然很陌生,很多農活她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去幹。幸好父親有20多年的種地經驗,但他卻對於目前市場農產品的.情況不熟悉,父女倆一時間比較迷茫。當年8月,恰好村裡來了一位駐村書記劉建濱,馬世玉便建議女兒去找書記尋求一下幫助。

  “當時聽說我要辦農場,書記也覺得想法挺大膽,擔心我一個女孩子,又剛畢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看我決心已定,他便先後帶我到淄博、壽光、濟南農科院等地去參觀,瞭解家庭農場發展的現狀。考慮到產品的儲存、銷售等因素,最終我們確定選比較保本的土豆和地瓜嘗試種植,先看看效果。”馬晨曉介紹。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馬晨曉的農場裡既種了瓜也種了豆。6月麥收時節,晨曉農場裡的土豆首先獲得了大豐收。

  “因為多數村民並不太看好我這個創業專案,所以當時包地時很多人不太樂意,我們挨家挨戶做的工作,總共承包下200畝田地,其中40畝種的土豆,160畝種的地瓜,相對而言,本地土豆畝產量能達到8000斤左右,還是相當可觀的。目前,第一季土豆全部收穫完畢,已銷售出3萬來斤,其餘的也全部儲存在地窖中。而地瓜則是一年種兩季,第一季還有一個來月就能收,第二季剛種上。”馬晨曉跟記者介紹道,“因為是第一年種,肥料成本投入較大,而且因缺乏經驗,管理上也有很多漏洞。5月底的時候,土豆收成前的半個月,我發現病態土豆植株,當時認為是黴菌導致,就按黴菌用藥,結果效果不好,就採集了樣本拿到農資店去諮詢,一問才知道是一種蟲害,對症後有所好轉,但那時已經錯過了土豆的最佳生長期,還是有點延遲。”

  記者瞭解到,馬晨曉創辦的200畝農場,投入大概在五六十萬元左右,這對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多虧了大家的幫助和支援。“除了家裡支援的,多半是親朋幫忙湊起來的,村書記還幫助辦理了無息貸款,協調土地。我爸提供技術支援,我負責調研、出點子,大家一起合作,才把農場順利辦了起來。”

  帶動農村閒置勞力共同致富

  晨曉家庭農場創辦起來後,也帶動起了村子裡的閒置勞力,有了賺錢渠道。西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建濱接受採訪時介紹,在此之前,村子裡的閒置勞力比較多,主要以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為主,再就是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尤其中老年人群體,因幫年輕人接送孩子,出不了遠門,即便不帶孩子也因年齡較大,幾乎沒有工廠會招收他們,除了農忙時節,基本上賦閒在家。

  農場裡栽苗、噴藥、除草、收穫等都需要人力,單憑晨曉一家的力量肯定忙不過來,農場會不定期僱傭農工來幫忙,村裡的閒置勞力自然是第一人選,這樣讓大家也有了賺錢的渠道,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晨曉家的農場辦起來以後,讓閒置勞力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既耽誤不了接送孩子也耽誤不了賺錢。現在,村裡不少人來村委諮詢,有想種蔬菜大棚的,也有想辦農場搞養殖的,拓展了村民的致富選擇。”劉建濱說。

  提及現在農場面臨的困難,劉建濱認為,最大的還是資金問題。農場要擴大規模,建高溫大棚,除了缺乏資金支援外,還缺乏高利潤專案選擇,再就是專業、先進的技術指導。“自己辦農場當老闆,肯定是要吃苦在前,要不斷借鑑,不怕失敗,大膽摸索著前行。現在,農場主要就是積攢人脈,先把市場開啟,種好了,還要廣開銷路,讓商品順利銷售出去。”馬晨曉說道。

【山東東營90後女大學生馬晨曉家庭農場瓜豆雙豐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