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三篇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守護共同精神家園》。 2007年12月,國務院公佈了《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將春節、元宵節、重

  陽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納入國家假日體系,這對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的文化,以及整個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被保留到現在。“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手中除夕的爆竹帶來了新年的期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在中秋的明月下,將思念織成錦帛。可以說,每一個佳節都寄託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都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體現。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結。昨天我們剛剛過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不知你對端午節的瞭解有多少?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夏節等。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 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可見,傳統節日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而更是一種文化。

  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很多的傳統節日已經被新生代忽略了。同學們對西方的節日過分偏愛:平安夜搖曳的燭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煙火;情人節浪漫的氣息,吞沒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的哀傷。現在,還有誰記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寒食節?又有誰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的少女節?正當“洋節”在中國的影響日益提高時,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悄然退回幕後,這種局面,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憂慮。前些年韓國人要將端午節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尷尬,我們罵他們不要臉,罵能掩飾得了我們的尷尬、難堪嗎?感嘆是沒有意義的,我想從我們做起,從我們青少年做起,共同來傳承傳統文化才是實在的。因為,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傳統,還是一種尊嚴。我們不能看著傳統文化一點點消亡。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裡的父母親和祖輩們;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我們過著洋節日的時候,不要忘記和親人們一起度過每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並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這樣我們才能在長大之後,以社會主人翁的.身份,將中

  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同學們,請獻出一份屬於你自己的堅持,讓我們用赤誠的心去繼承民族的精神,為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 篇五:瞭解清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清明の演講稿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2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甦醒,秋意已經佈滿了床邊。涼爽的秋風、金黃的落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之野,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

  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似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也有很多。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傳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後,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兔子,就別無他物。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裡的嫦娥遙祭。

  老師們,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蘊涵著民族的精神。蘊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蘊涵著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蘊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篇三:傳統節日演講稿 傳統節日演講稿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難道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著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 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史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傳承至今,散發著永恆的魅力。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被保留到現在。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許多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甚少。20xx年xx月xx日,韓國成功申請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訊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結。xx月xx日,是今年的清明節,國家將其定為法定節假日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放假休息,而是透過掃墓、祭拜等活動來追憶祖輩,傳承文明,弘揚美德,從而使我們更加珍惜先輩已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心懷感恩,繼往開來,奮力拼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不要等它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節以來,中國大江南北都在發起“光碟”行動——吃“光”你“盤”子裡的東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我們南中學子更應多瞭解傳統文化,並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時刻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為此,我號召全體師生: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節約水電,珍惜糧食,愛護公物,用實際行動來弘揚祖國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最後,讓我們以男生公寓樓的對聯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雙,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謝謝大家。

【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