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淺談資訊科技在國小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資訊科技在國小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資訊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知識結構和知識呈現的形式、完整性等都與傳統的課程有著明顯的不同,從課程體系上看,著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由於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社會經驗等原因,教師單純利用教材上的資訊進行教學,學生學不到系統、全面的知識,學生的科學技能很難得到提高,很難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小學科學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科學使用資訊科技手段,最佳化教學方法,整合課程資源,拓展學習途徑,落實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體驗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綜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全面達成三維教學目標。

  一、運用資訊科技手段豐富課程資源。

  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地位,提高科學教學效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 我們科學教師必須依據課程內容特點, 有選擇性地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平臺, 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親自體驗科學知識的豐富內涵,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網路資源極其豐富,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時,必須提醒學生學會篩選和鑑別,在豐富學習途徑的同時,有效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探索宇宙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採用自學的方式將學生帶進電子閱覽室, 讓他們在網上了解更多的關於探索宇宙的知識。很多學生透過網路閱讀,瞭解了有關宇宙的知識。 從觀測宇宙的儀器望遠鏡到宇宙探測器,從遙望太空到漫步星球,人們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無論是國外的伽利略、牛頓,還是國內的錢學森,都能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他們那種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的精神激勵著每個學生。

  二、運用資訊科技手段最佳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

  啟迪學生科學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趣味生動的故事情境,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在進行故事情境的設定時,儘量以影片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選擇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要讓學生感覺科學知識就在身邊,故事還要具有針對性,能突出科學知識的內涵等等。這些故事能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進行小行為大環境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系列的生活故事:人們隨意往下水道倒油;很多孩子用石頭或者是弓箭射死小鳥; 有的孩子在經過樹林時,從樹上揭下一塊大樹皮等等。故事就在學生身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很感興趣,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這些行為對嗎? 我們應該怎麼做? 學生很快進入討論話題,能夠從保護環境、生態平衡等角度去分析問題,從而讓學生理解了環境的重要性, 很多學生表示要從自我做起, 注重對環境和對動植物的保護等,大大提高教學實效。

  三、運用資訊科技手段解決教學難點。

  透過動畫課件揭示科學規律,實現高效教學科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理論性, 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要想突破這些教學難關,僅僅透過教師的講解和強調,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為了有效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與常規教學儀器進行有機整合,或者是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動畫展示,透過直觀資訊和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思維,輕鬆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提高科學教學效率。

  比如,在進行人體的組成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教材設計了觀察細胞的實驗內容,教師引入了顯微投影裝置,將學生觀察到的細胞透過顯微投影展示在大螢幕上,讓全體學生評價該生的觀察效果。這樣教學既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再如,在進行呼吸與交換的教學時,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動畫課件展示,呼叫白板中的課程資源,影片展示人體的呼吸過程,透過動態的箭頭顯示和肺部大小的變化,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人體呼吸的全過程,降低了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

  總之, 資訊科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教學的改革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但在資訊科技運用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手段的運用,還要更好地發揮生活課程資源和常規教學儀器的輔助作用,讓學生透過各種實踐探究活動,掌握科學本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根基。

【淺談資訊科技在國小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