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對中學資訊科技現狀的審視

  現代資訊科技雖然已全方位多層次影響著中學教育教學,廣大一線教師也正努力地適應和使用技術,很多學校已經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校現代化辦學的必要條件,在教學和管理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路化管理,充分發揮其容量大、節奏快、效益高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現象。

  1.對資訊科技的誤讀導致觀念的偏差。認為教育理念是外在於資訊科技的,教育觀念凌駕於資訊科技上,教育觀念對資訊科技有一種支配作用,教育資訊化就變成了教育與現代資訊科技的結合。同時,恐懼技術對人的控制。技術對人的控制的責任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人和制度對技術運用的方式,雖然每一種技術同時可能有消極影響,但是所有這些技術的總體影響是積極的。

  2.學校層面技術哲學觀的混亂。重視各類硬體建設的投資力度較大,且強調一次性投入,一步到位的做法,忽視資訊科技升級換代快、折舊率高的特點,造成使用效率低,投入產出比低下的現狀。同時,很多校園網的建設並沒有遵循技術的本質是人的哲學理念。比較多的是從技術本身考慮,而不是從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的實際出發,以功能作為選擇技術和硬體裝置的標準,片面追求網路技術的先進性,結果造成裝置的浪費與閒置。同時很少從技術的使用者角度考慮網路教育資訊資源的組織,資訊沒有按照學習者學習發展規律及學習活動規律進行組織,使得學生難以利用校園網進行資源學習,出現了有限各種資源是為了支援教、而非支援學的本末倒置的錯誤。

  3.粉筆十黑板教學現狀嚴重。一方面是教師缺乏計算機應用技能和必要的教學軟體,且很多學校沒有真正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標準和強制性的崗位培訓制度;另一方面培訓模式簡單機械,忽視了50歲以上骨幹教師的培訓。同時,忽視校園網路關鍵性應用軟體配製和資源中心的建設,結果造成許多校園網上有網無車,有車沒貨,更缺少駕駛員。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動教師大量地編制了許多低層次重複性的教學軟體,結果造成人才和網路資源的極大浪費。

  4.學校封閉的本位現象影響資源共享。

  二、尖山民中運用資訊科技主要思想和行動策略

  基於對資訊科技使用的種種誤區的認識,為可持續發展資訊科技,使之真正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尖山民中首先制定了學校關於資訊科技的主要思想和行動策略。

  1.資訊科技使用的宗旨是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形成,成為高品位、高質量、高修養的卓越人才而服務。同時強調資訊素養,這包括:高效獲取資訊的能力;熟練並批判性地評價處理資訊能力;運用多媒體形式表達、傳輸資訊創造性地使用資訊的能力;駕馭資訊並轉化為自主、高效地學習與交流的能力;學習和提高資訊時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的意識和能力。

  2.藉助於虛擬現實世界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經驗世界與語言文字世界的學習活動與學習經驗的不斷整合,持續推動和提高學生在三個世界中學習的自主性、協作性和創造性,是學校在資訊化環境中學習與教學模式所追求的目標。

  3.資訊素養作為一種高階認知技能,同批判思維、問題解決等能力構成學生知識創新和學會學習的基礎。資訊科技應成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學習社會化的一種認知手段,促進接受性學習與發現式學習的整合。合理有序地提高以資訊科技支援、建構主義理論特徵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中的比例,穩步提高網路教學的質量。以實踐篩選、反思性實踐和行動研究等作為資訊科技融於課堂教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4.將內隱於資訊科技中的新觀念--學習文化、學習共同體和集體智慧與學校套餐式課程理念的整合,達到分層的、靈活的、綜合的、情境性的、有意義的、合作的課程境界,以及走班制教學中教學模式、管理、評價的技術支援等問題,是學校資訊科技重點科研方向。

  5.逐步健全包括各類教學資源庫、各類功能強大的學科專用平臺,較強通用性互動式的軟體,同時,用多次投資取代一次投資,以滾動更新按需配置替換一步到位,使校園網具有便於學生自主性、主體性的研究性學習、資源性學習和協作式學習諸多特點,是學校資訊科技行動策略之一。

  6.教師角色的變化是社會經濟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資訊時代教師是研究者、引導者,學習的促進者、管理者、諮詢者、支持者、點火者,技術掌握者。教師觀念更新至關重要,借鑑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特點,基於任務和專案的自主學習,鼓勵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重視評價反思,融技術於課程中,作為教師資訊科技培訓的基本模式,與案例分析、講授培訓結合起來,同時制度化進行滾動式不間斷的培訓,並追求培訓內容的先進性、綜合性、實用性、靈活性是學校資訊科技行動策略之二。

  三、融於資訊科技理念的套餐式課程

  在尖山民中的選擇教育中,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相對於個體的卓越發展,是以豐富的課程內容來滿足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作為選擇教育載體的課程,前瞻性地融合網路時代的課程理念,將資訊科技滲透於課程。

  1)資訊科技促進了學校數學基礎型課程的系列開發。

  計算機、圖形計算器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產生的巨大價值,從而引發學校數學套餐式課程中的一類新課程----數學實驗課程。眾所周知,數學課程教學希望建構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習情景,希望再現數學物件與過程的多重表示。這裡的多重表示是指:對同一數學物件過程,可以有多種表示方法,一種表示方法又往往代表著一種思維形式或一個研究領域,而數學概念與過程的表示涉及到數學的本質。無論在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數學問題解決與數學建模的活動中,都可獲得圖形計算器巨大支援作用。一方面,教師用它來多維度地顯示數學物件,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可用它來多方面地探究數學----解析的、圖形的和數值的;靜態的或動態的;分解式的或整體的;定性的或定量的而不同表示又能有所側重地揭示數學概念和某些不同方面。另一方面,用圖形計算器還使不同表達方式之間的轉換很快實現,而且使學生幾乎可以看到這一動態的轉換過程。而多種形式之認識的整合,有助於學生自己更好地建構對這些數學物件的理解。數學學習心理表明,不同的數學思維形式,它們之間的轉換及其表達方式是數學學習的核心。由此可見,電腦或圖形計算器擁有的多重表示方法對數學學習的潛在影響涉及到數學活動的核心部分。從這一觀點出發,資訊科技甚至可以改變學生所面對的數學物件和過程本身的性質。實踐表明,數學的發生與發展離不開實驗與思辨、歸納與演繹。但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傾向恩辨、演繹,而今日的數學改革則主張使學生形成一種更平衡的、更豐富的數學經驗與數學能力。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2)資訊科技正在影響併成為學校研究型課程學習的內容。

  如果說,數學套餐式課程的形成受到了資訊科技的巨大影響,那麼,在研究型課程中資訊科技不僅影響著課程,而且正成為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資訊網路化、教育終身化逐漸聚焦的今天,對學生的資訊素養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一個具有資訊素養的學生,能有力有效地確定資訊,能有力批判性地評價資訊,能準確和創造性地利用資訊,而資訊素養形成的有效措施是:基於網路環境下的資源性學習;基於學習者視角進行資訊資源組織的學校泛學科資源網學習;基於學校研究性站資源下的案例分析學習,及在研究性課題中藉助於資訊科技的資料查尋分析,問題解決的模擬模擬,和多媒體特徵的成果表達的協作式學習,正是由於對資訊科技的理解,學校探索了融資訊科技於研究型課程建設。

  3)資訊科技正悄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著個性的發展。

  四、選擇在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的探索

  資訊科技對課堂教學的深遠影響早已被廣大教師認可,但教學現實卻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粉筆十黑板講授式的改良佔教學主導,公開課中演播式CAI課件的表演,因出現學生創新想法而無法納入設計軌道的尷尬;另一方面,一些不滿教師為中心並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影響的老師們,他們的一些課件主觀上想反映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及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觀念,但技術的限制、設計理論欠缺等諸多因素,導致實踐的效果不盡人意,正經歷著希望與痛苦並存的階段。但不管怎樣,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已大勢所趨,尖山民中人也正為之探索和實踐。

  1.教學模式中資訊科技應用的多層次與多維策略的探索

  1)在日常教學中,追求講授、發現與多媒體的自然融合,不露痕跡是教學的高境界。課件不追求華麗與封閉,不搞程式化的演播,更多的是提倡圖形計算器、實物投影儀和必要的網上資源等融合使用。同時課件製作採用的軟體是大眾化的,強調開放與通用及低成本。

  2)以生為本教學樣式。以生為本是立足課程教材、基於課程教學的。在相關能力的培養與知識學習方面,現代資訊科技是伴隨學生的強力而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根據知識塊提出單元專案,提供評價量規,學生分組;知識點傳授組織課堂教學。

  3)主題式跨學科綜合學習是教學的發展方向。

  4)現階段網路教學應穩步地滲透,輔助並支援課堂教學。網路教學是指人們在一定的網路環境下,運用一定的網路技術,按照一定的原則而實施的促進人們的身心發展的活動,它以教學資源的豐富性與共享性;教學過程的超時距性;教學的互動性:有利於個別化學習和探索式學習為基本特點。以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適合學生個性發展;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和交往方式,擴大了學生的交往範圍,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的特徵,對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但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應有一個過程,同時網路教學又面臨著如何用先進的技術與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採用哪些有效科學的教學方法;如何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如何助學而非助教等一系列問題需要研究,因而在現階段課堂教學中應處於一種滲透、輔助和支援的地位。

  2.基於資訊科技支援的問題解決、建構主義與網路應用的教學設計探索

  合理的教學模式需要相應的教學設計的支援。基於資訊科技的教學設計則涉及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需要教師的長期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尖山民中人認真學習並整合有關理論,創造性地應用於教學中:

  1)問題解決教學設計。基本環節包括:獲取知識應包括積極建構知識、歸納知識和檢驗假設的情境;在真實的、相關的情境中學習;提供情景意義,學生從多角度學習;避免概念錯誤,在不同的情景中呈現相同的知識;學習是一項社會活動,應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

  2)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基本環節包括:對教學目標分析,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情境創造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這需要在實際情境下或透過多媒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學習;資訊資源設計,即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資訊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自主學習設計,以支援以學為中心,可以是支架式、拋錨式、隨機進入教學;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小組討論協商,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包括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和學生本人的自我評價。強化練習設計,根據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的結果,為學生設計出一套可供選擇並有一定針對性的補充學習材料和強化練習

  3)網路應用的教學設計,包括學習任務的設計--真實的任務和解決問題;學習資源的設計--基於網路學習資源(包括本地資源、遠端資源);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合作學習小組,研討、交流的氛圍等環節。。當然,不可否認現實階段的課堂教學設計仍處在理念認識深,技術支援與實踐效果不甚理想的現狀,仍需我們努力地探究整合,以尋求規律。

【淺談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