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獨坐敬亭山》的教後記

《獨坐敬亭山》的教後記

《獨坐敬亭山》的教後記範文

  從二年級上學期開始,我就利用每天下午課前十分鐘預備時間開展起帶領孩子們背誦古詩文的活動,迄今為止,他們不但早已把《課程標準》要求的八十首古詩背完,而且已經又背了很多首,現在正在背誦新教育實驗《中華古詩文誦讀本》。所以,對這幾首小詩他們並不陌生。

  關鍵是如何使他們真正地弄懂詩意、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適時拓展閱讀,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這三首古詩進行了這樣的教學:

  課前預習:1、回家查詢這幾首詩的詩意;2、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3、瞭解詩人透過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蒐集幾篇有關他的詩作(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上課鈴響後,我走進教室時,同學們已經在班長的帶領下開始邊用書打著節拍邊陶醉在大聲背誦這三首詩的氣氛中。“獨坐敬亭山......”看到這種現象,我二話沒說,也邊用手打著節拍,邊和他們一起高聲背誦起來。兩、三遍過後,我將手高高舉起,在空中做了個“T”,示意孩子們停下之後,用驚訝的語氣對他們說:“你看你們又陶醉了。無論怎樣,也得等我把話說完呀。”於是,我趁機給他們出示了自學步驟:以小組的形式,1、檢查詩的朗讀情況(主要針對學困生而言);2、對照書上的'重點詞語,結合自己事先查到的詩意,討論學習第一首古詩《獨坐敬亭山》(要互相交流詩句和整首詩的意思);3、理解詩意之後,繼續讀詩,討論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來?4、把自己看作詩人,試著用這樣的語氣讀出這首詩。

  同學們根據我的要求,開始一步步地小組討論著自學了(我邊巡視邊瞭解部分學困生的學習情況)。

   二、彙報討論交流:

  1、小組展開朗讀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讀得感情最投入。

  先後有四五個小組進行了朗讀比賽。由於同學們熱情很高。最後採取了讓同學們自讀的方式。

  2、小組一塊先說重點字的意思,再說詩意,看哪組同學積極踴躍?

  李澤齊小組首先進行了表演,李成坤、畢凱鵬小組接著彙報。

  3、指小組簡介李白,說說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

  韓旭、于海洋小組對李白相繼進行了簡略介紹,並介紹了作者寫詩的背景: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遊,來到宣城時寫的。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

  4、小組比賽,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們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兩組比賽)?

  王政勳、劉原銘小組的同學對這首詩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了說明: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得到安慰的心情。(從“盡”、“孤”、“獨”、“閒”、“只有”等詞可以看出。)

  5、帶著這種感情,想著詩人當時的心情,進行男女生朗讀比賽,體會這種感情。

  三、小組討論:你還知道作者寫的哪些詩?透過朗讀交流之後,每人至少背誦一首(集體沒有背過的),並想想作者詩的風格。多數同學都很快地又背了一首。

  四、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給古詩配上合適的畫面,並在旁邊題詩(課上未完,只好拓展到課下)。

  五、開展詩配畫的展示活動(張貼互相學習)。

  《宿建德江》的教學與《獨坐敬亭山》的教學方式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有三點:

  1、匯入方式不同。

  上課鈴響後,看到其他同學坐好了,只有劉洋還未進教室,我不僅問道:“劉洋這片孤雲到哪兒閒遊去了?”同學們聽了,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你們想象的都很合理。咱們現在不等他了,還不知他什麼時候能雲遊回來。下面我問問,第一首詩你們學得怎麼樣?”“都會了。”“吹牛吧?會默寫嗎?”“不吹牛,當然會!不信,我們就寫寫!”“寫寫就寫寫。你們現在開始默寫吧。”同學們剛寫了一、二句,劉洋就進來了。

  2、對詩題進行了指導。

  看到詩題有個“宿”字,怕同學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指名同學對詩題進行了講解。

  3、交流討論中,發現多數同學們對詩的最後一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理解的有偏頗。我重點對這句話進行了指導。

  令人興奮的是,孩子們不僅在交流的過程中談到了與之風格相近的王維,還談到了謝靈運。我感到非常高興。至於,我為什麼要採取讓四人一組一起交流的方式,我想最大限度地給孩子提供課堂上發言的機會和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而已。

【《獨坐敬亭山》的教後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