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童聲合唱音樂訓練與反思

童聲合唱音樂訓練與反思

童聲合唱音樂訓練與反思

  近幾年,童聲合唱作為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形式,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國蓬勃發展起來。童聲合唱藝術融美育和集體主義教育為一體,以它特有魅力,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聽眾的喜愛。一個好的童聲合唱團,演唱出一首好的合唱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的感染,而在美的背後,卻是合唱團全體人員無數次辛苦、系統的訓練。根據童聲合唱的特點,這些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童聲合唱中聲音的訓練

  1.引導兒童運用柔聲唱法。在兒童沒有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之前,輕聲歌唱能使兒童自然地體會到發聲器官在歌唱時的協調活動,能使他們逐步建立正確的聲音觀念。能保護兒童幼嫩的發聲器官,對以後獲得輕鬆流暢的歌聲極為重要。但輕聲唱並不是鬆垮無力的歌唱,而應該是在氣息支援下的輕唱。輕聲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無管制”的童聲先“管制”起來,為以後更好地“放開”歌唱做好準備。童聲合唱中聲音訓練的第一個目標是獲得乾淨、柔和的聲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這是指導發聲時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缺乏經驗的教師,容易在解決音質問題之前,首先考慮解決音量問題,這往往會導致訓練的失敗。

  2.培養兒童用頭聲歌唱。所謂的頭聲歌唱是指以頭聲為主的歌唱方法,也可以稱為“向前的發聲”方法。這種唱法可以糾正兒童過去養成的不良發聲習慣,避免他們把聲音悶在喉嚨裡,可以使聲音“向前方流出來”。學習向前發聲,可以藉助Wu和Lu音的發聲練習來進行,Wu和Lu音的發音動力在於舌尖,聲音集中在前方,不用向前的頭聲是很難發出這些音的。

  3.在兒童自然音域範圍內進行訓練。訓練兒童歌唱時,有的教師往往急於擴充套件音域,發聲練習時常常過分注重擴充套件音域的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錯誤的。為了獲得美好的童聲,首先必須集中力量在自然音域內進行練習,然後在把這種穩定的聲音擴充套件到高音區和低音區。這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受了過分偏重大音域訓練的兒童,往往會把高音的“擠”和低音“過鬆”的毛病帶到歌唱當中去。

  4.歌唱的呼吸。有了正確的發聲方法和優美動聽的音質後,還應引導兒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做到正確地發聲和正確地呼吸齊頭並進。過多的深奧的聲樂理論,兒童是很難理解的,因此,用“延長的氣息唱”是讓兒童養成正確呼吸習慣的有效方法。因為唱一個樂句常比說一句話的時間長得多,加之有音高上的要求,歌唱時需要比說話更多、更長的氣息,僅依靠孩子習慣的較淺的呼吸是遠遠不夠的。在練聲時有意識地強化呼吸訓練,並持之以恆,就能達到提高延長氣息能力的目的。在平時練習中,要經常讓孩子們體會歌唱時的氣息比說話要“深”得多,而且要“節約”使用,就是要努力將氣息保持在腰部及其周圍。除此以外,還應提醒孩子們放鬆肩膀、胸部以及脖子周圍的肌肉,以保障良好的歌唱狀態。

  二、童聲合唱的和諧、均衡和統一的訓練

  與其他型別的合唱一樣,童聲合唱同樣具有三大要素,即合唱的和諧、均衡和統一。與獨唱不同,童聲合唱是一種具有嚴密結構的集體音響藝術。在排練時,應注意結合作品的特點對以上三個方面加以訓練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1.合唱的和諧是指合唱中各聲部的音準的協調。

  第一,合唱的和諧需要各聲部調的準確。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兒童在多聲部的合唱中,因為受到其他聲部的干擾,往往會出現“跑調”的現象,這種“跑調”,會使作品中的和絃及復調效果難以準確地展現。因此,對每個隊員音準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般可採用以下三種方式:

  ①全音、半音的音程聽辨:34、71、23、45等音程的區別,以及1與#1,4與#4,6與b6,2與b2音高上的區別。

  ②和絃的聽辨:包括同主音和不同主音的大、小三和絃的聽辨,以及減三和絃和屬七和絃的聽辨。

  ③常用的和絃進行的聽辨:如V→I、V7→I、Ⅱ→V→I、I→IV→V→I等。

  經過上述的聽辨訓練,合唱隊員會逐漸形成一種“縱向”的聽辨能力和聽覺習慣,進而在合唱中把握好本聲部的音準,使合唱達到和諧。

  第二,讓孩子們掌握一些固定的音高,是保證合唱和諧的一個重要手段。由於兒童對絕對音高的記憶能力非常強,所以,在這個年齡階段可以結合五線譜和鍵盤,讓他們記住小字一組的七個音的固定音高。即使能力差一些的孩子,也應當引導他掌握al的固定音高。

  第三,無伴奏合唱的練習是鞏固合唱和諧的有效途徑。孩子們在掌握了一定合唱的技巧後,適時地加一些無伴奏的合唱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無伴奏的狀態下,某些隊員或聲部音準能力的不足會明顯地顯露出來。根據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從而減少合唱隊員對伴奏的依賴性。其次,在無伴奏的情況下,孩子們更容易負擔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聲部、其他聲部以及合唱的整體音響效果。同時,這也有利於他們在合唱中建立“和諧”的感受。

  2.合唱的均衡是指合唱中各聲部間音量的平衡。

  各聲部之間音量大致相等的,我們通常稱之為自然均衡;但更多的作品必須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對各聲部的音量加以人為調整,我們稱之為藝術均衡。如當歌聲需要清楚、透明、流暢、親切時,應當把主旋律聲部的音量加大,而其他起背景或烘托作用的聲部音量應弱一些;當歌聲需要立體感,音響需要豐滿、雄壯的效果時,非旋律聲部或和聲聲部的音量可適當地加強。

  3.合唱的統一是指合唱隊演唱的音色、速度、節奏和表情的一致。

  第一,音色是受發聲方法影響的,聲音位置的高低不同、咬字口型的不一致以及聲音的波動等,都會影響合唱隊音色的統一。為達到統一這一目的。首先要統一每個合唱隊員的聲音位置和咬字的口型,並透過一些固定口型的發音練習,對隊員進行音色“前、後”和“明、暗”的變化式訓練,從而最終達到音色的統一。

  第二,合唱這種藝術形式的特殊性,決定了合唱中速度和節奏必須嚴格地統一。合唱中速度或節奏的不統一。會直接破壞合唱的“縱向”和聲效果。各種單純節奏的組合與變化的訓練(如把切分音、三連音、休止符、附點音符和多音的快速節奏組合在一起訓練),會有利於合唱中節奏和速度的統一,而且還會為演唱不同型別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快”而不“趕”,“慢”而不“拖”;“快”要有“彈性”,“慢”應有“節拍點”,這是合唱中速度和節奏統一的具體體現。

  第三,表情的統一是指根據歌曲的情緒,全體合唱隊員應具有與歌曲內容相符的共同表情。如:活潑、歡快、雄壯、堅定、柔和、嚴肅、憂傷等。對於這些情緒,在演唱前,指揮者要讓每一個合唱隊員都有一個完整的理解,要求他們做出一致的表現,並且在演唱過程中,不斷提醒他們表現出這種“一致性”表情的流露。

  誠然,建立一支優秀的童聲合唱隊伍,僅僅依靠上述幾個方面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全體隊員理解作品和運用處理手法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指揮與合唱隊員之間默契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童聲合唱音樂訓練與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