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計算機硬體> 計算機硬體組成_教學設計

計算機硬體組成_教學設計

計算機硬體組成_教學設計

  一、 前端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這節課是高中資訊科技教材第一冊基礎知識中的一節,在教材中這一節叫“微型計算機系統”。是對整個計算機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的介紹,它是針對高中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對計算機的本質進行介紹,使學生充分了解計算機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學習後續知識時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本節課是其中的硬體系統這一部分,主要介紹計算機由哪些硬體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節課授課物件是高一年級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對計算機了有一定的瞭解,他們認識滑鼠、鍵盤等硬體裝置,還掌握了常用的應用軟體操作。但學生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計算機內部結構認識不是很清晰,經過本課學習之後,對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及瞭解儲存裝置和輸入、輸出裝置有很大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電腦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並且對學習電腦有很大的興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學生和一般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學生透過交流互相學習。教學實施規劃

  二、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在觀察實物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計算機硬體系統有直觀的認識,瞭解計算機的硬體組成,並簡單的.瞭解其功能。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觀察、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現概念和實物的對接。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課件演示、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

  1.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透過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硬體的興趣。

  三、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硬體系統由幾大部分組成,分別包括哪些硬體,基本功能是什麼?

  確定依據:根據高中生現有的接受能力以及應考要求,當給出硬體實物或圖片時學生能指出名稱和它們的基本作用。

  教學難點:儲存裝置和運算裝置都包括那些硬體以及它們的功能。確定依據:這兩大部件包括的硬體較多,又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但由於這些部件大多集中於主機箱內部,學生平時很難見到學生主機箱內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為本節的難點。

  四、 教學策略分析

  (一)教學方法

  1. 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應掌握的知識點。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拆機、裝機並透過交流、討論來識別各個部件的名稱與簡單功能。

  2.協作學習法

  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的成員互相協作來完成任務。

  3.討論交流學習法

  在學生完成任務後,每個小組選出代表總結組成,在此過程中,各個小組間得到交流。

  (二)教學手段

  多媒體網路教室、相關教學課件、可供拆裝的計算機。

  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

  (1)自主學習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小組協作學習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廣益則事半功倍,由於這部分要認識的硬體多而雜,各小組的每個成員仔細研究一、兩個部件,然後大家綜合到一起,就可以組成完整的硬體系統。

  (3)互幫互助法

  由於學生計算機水平有差異,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給基礎差的學生講解,學生之間傳遞的知識往往比老師傳授的更容易接受,這樣基礎差的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基礎好的學生得到知識的鞏固。

  五、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3個特點:

  (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

  採用先介紹主機然後引出主機內部結構的順序,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透過參與學生對計算機的硬體特別是主機部分的裝置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三)利用課件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是使枯燥的知識易於理解、掌握而且直觀,透過實物與教學課件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對計算機有了更為系統的認識。

【計算機硬體組成_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