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引入藝術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引入藝術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引入藝術

  高爾基說寫文章“最難的是開頭,也就是第一句”。上一堂課猶如寫一篇文章,引入的好壞往往直接影響全堂課的效果。課的引入,方法多樣,我粗淺的總結了六種方法,拋磚引玉,與各位熱愛數學教育的同行切磋。

  一、數學故事匯入法

  數學故事或軼聞、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看到數學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比如講到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可以講一講公元3世紀的古希臘數學家刁番都的故事。刁番都的墓誌銘是由希臘學者麥羅爾用方程的形式寫出來的:過路人,這裡埋著刁番都的遺骨,下面的數目可以告訴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長?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時代。

  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頰上長起了細細的鬍鬚。

  刁番都結婚了,可是還不曾有孩子,這樣,又度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過5年,他有了一個兒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運給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

  從他兒子死後,刁番都在極度的悲傷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二、實驗匯入法

  透過觀察實驗或學生的動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化,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能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如“點的軌跡”的引入:教師事先準備好一小段細線和一個彩色的小球,將綵球拴在細線的一端。教師從一進教室起就邊走邊演示——彩色小球在不停地旋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等教師在講桌前站定後,便停止演示,要求學生解釋剛地的現象,透過這樣的直觀的演示,不僅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可解決“點的軌跡”的定義這樣抽象、難懂的問題。

  三、聯絡實際匯入法

  對於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的還親身經歷過,所以當老師提出這些問題時,學生都躍躍欲試,想學以致用,如在講“正多邊形和圓”時,指出:正多邊形有無數種,哪些正多邊形可以用來設計美術瓷磚,作為地板磚呢?在講“正多邊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時,可以引用蜂巢的幾何原理。

  四、懸念匯入法

  懸念在心理學上是指學生物件感到困惑不解而產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狀態。懸念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求知慾望,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如“平方根”的引入,可讓學生求解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知道,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4cm2時,它的邊長是2cm;如果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5cm2,它的邊長又是多少呢?”

  五、承上啟下引入法

  教師在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運用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如在講“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時,先讓學生畫任意凸四邊形,把各邊中點依次連線起來,當學生髮現這些圖形都是平心四邊形時,會感到驚訝和疑問,從而引出課題。又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時,可先給出四個首項係數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根、兩根之和、兩根之積、一次項係數、常數項(教師事先最好畫一張表,只要求學生填),讓學生觀察所填表格中根與係數的關係,從而引出課題,這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競賽引入法

  透過學生之間的競賽,可使學生領會到新知識、新方法的優點,產生“我要學”的慾望。如“分母有理化”的概念的引入:首先進行一場計算比賽,結果保留三位小數。然後叫一個成績好的學生計算1÷1.414,再叫一個成績差的學生計算1.414÷2,透過板演速度的比較,教師指明這是計算1/√2的近似值的兩種方法,由此學生認識到分母有理化的必要性。

  當然,在教學中各種方法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的。課的引入設計得妙,就能使學生引起“疑”。疑則思,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習興趣和愉悅的學習情感。這種求知慾望和學習情感是智力發展的翅膀,又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內部動力,有了這種動力,就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引入藝術】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