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

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

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

  關於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大家瞭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篇一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小班幼兒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們總喜歡摸摸這,看看那,我們應該在平時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發幼兒對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究。於是我就選擇了這節科學活動《滾一滾》。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在探索、觀察各種物體滾動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發現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徵。

  3、能體驗探索滾動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初步感知發現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徵。

  活動難點:

  在探索、觀察的過程中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會滾動的東西,如皮球,薯片筒,圓柱、圓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狀的積木,瓶子,圓柱形乾電池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匯入課題。

  1、師:前幾天,魏老師請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材料寶寶,現在請小朋友把材料寶寶拿出來,玩一玩,然後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各自經驗,引導幼兒說出剛才是怎麼玩的。

  (二)幼兒再次操作,引導幼兒探索滾動的物體。

  師:你的材料寶寶能滾動嗎?為什麼?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知道圓形的東西都能滾動起來。

  師小結:圓形的東西都能滾動起來,方形、三角形的東西不能滾動。(評析: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主要是透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現不同形狀的物體是否能滾動)

  (三)出示圖表記錄,引導幼兒發現滾動的物體,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滾動現象的理解。

  師:今天小朋友學會了新的本領,現在請小朋友幫魏老師找一找,哪些物品會滾動?

  (四)拓展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能夠滾動的物體。

  師:今天我們玩了滾一滾的遊戲,知道了圓形的東西能夠滾動,在生活中你發現有什麼東西也是滾動的呢?

  (五)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來源於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為主,且緊密圍繞著“滾動” 這個有趣的現象而展開,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自我發現的機會和條件,淡化了“教和學” 的界限,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玩滾動遊戲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慾望,使幼兒在玩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2、活動內容有趣,操作性強,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在探索活動中,層層遞進加深了探究難度,但是在教師的適時指點和引導下使得難點迎刃而解,整個活動在輕鬆愉快、充滿情趣的氣氛中進行,讓幼兒始終保持濃烈的興趣,使教育極富感染力,效果甚為理想,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3、活動環節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活動中以球為切入點,在二次操作的過程當中,逐層遞進、層層加深,教師有層次、有步驟的丟擲探索要求,幼兒帶著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每個環節間有著內在的聯絡,有助於推進幼兒較深入探究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徵和它們的不同現象,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發現的樂趣。

  4、實效性強,面向全體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使每位幼兒都有參與探索和發現的機會,所有的科學現象都是讓幼兒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的。真正讓每個幼兒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促使幼兒自主地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動有些單一,活動過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體能夠滾動,哪些物體不能夠滾動,其實不同的滾動物體他們的滾動面也的不一樣的,這點應該在活動中也有所體現,讓幼兒有所瞭解,這樣有助於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篇二

  一、活動設計背景

  手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並不陌生,但在活動前,很少有幼兒知道自己每個手指的名字叫什麼,也不瞭解自己的小手除了吃飯以外,還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設計這一活動是為了幫助孩子瞭解自己每個小手指的名稱及作用,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案例描述

  《我的小手》是小班的一次科學活動。活動重點就是在遊戲中,探索自己小手的秘密;難點是知道大拇指的作用。我採用實驗法讓幼兒去探索、去發現。為了使活動能順利地實現預期目標,我在活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讓幼兒清楚地觀察指紋,我每組都放著放大鏡,能保證兩位小朋友有一隻放大鏡。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我挑選統一大小的積木,在積木上妥善安置著膠帶,很容易取用。

  活動第一環節,透過實驗,瞭解大拇指的作用。首先,我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把操作筐裡的扣子、紙片、吸管放到自己的位置上,一瞬時間,孩子們就放好了,還為自己的成功而高興。然後,我就邊講解邊演示把透明膠布把一隻手的大拇指固定,於是,小朋友們就紛紛動手將大拇指固定在手心裡,可是,只有一部份幼兒固定了,還有一部份幼兒只是用膠布捆綁在大拇指上,而沒有將大拇指與手心固定。最後,我讓他們把釦子、吸管等放回到操作筐內,大部分小朋友都無法完成。

  活動第二環節,是透過使用放大鏡,兩兩合作,先各自觀察自己的手指指紋,再觀察比較同伴的指紋,他們發現每隻手指的指紋是不一樣的,有的幼兒發現自己的指紋象太陽,有的說象雲朵……。

  三、評析與舉措

  1、細節不能疏忽。小班幼兒小肌肉發育正在完善之中,故取放特別細小的東西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把大拇指固定,肯定是無法撿東西了,據此,採用固定大拇指撿東西的實驗有一定的科學性,它能讓孩子真切地體驗大拇指的作用。為了實驗,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孩子取用膠布非常方便。但是,老師在講解演示時高估了幼兒的能力,造成一部分幼兒只用膠布邦住了大拇指而沒有將大拇指固定於手心,這對實驗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老師講解讓幼兒來演示,也許這個問題就沒有了。因此,要充分估計幼兒的己有經驗,細節雖小,也會影響活動效果。

  2、謹慎使用教具。根據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是,科學活動使用實驗法是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實驗材料選擇使用了放大鏡,避免了許多意外,效果很好。

【幼兒園小班科學案例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