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生態農業下廣西農業水利建設研究論文

生態農業下廣西農業水利建設研究論文

生態農業下廣西農業水利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廣西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結合,畜、引、提相補充的農業水利工程體系,現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68處,有效灌溉面積151.9萬hm2,佔耕地面積的59.4%。但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仍滯後於生態農業規模化生產,無法有效滿足生態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需求,主要表現為沒有足夠的水源、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設施及尚未形成大面積的園田化生產基地。因此,今後應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灌區科學管理、發展節水型灌溉農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等,以促進廣西農田水利產業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農業水利;生態農業;發展措施;廣西

  0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2]。我國灌溉農田佔總耕地面積的1/3,而水利工程80%的供水量用於農田灌溉。因此,水利工程洪旱澇漬兼治,改土治水並舉,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現代農業的前提。農業水利傳統意義上主要是指灌溉,包括直接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服務的水利工程系統及其管理隊伍。按照水利深化改革目標及國家產業政策,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水利新體制及其相應的執行機制,因此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探討建立現代農業水利的途徑,以促進水利產業的均衡發展。

  1廣西農田水利建設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廣西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結合,畜、引、提相補充的農業水利工程體系。廣西現有灌溉面積在2.00萬hm2以上的大型灌區11個,0.07~2.00萬hm2的中型灌區276個,6.67~66.67hm2的灌區(片)40627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68處,設計灌溉面積200.9萬hm2,有效灌溉面積151.9萬hm2,佔耕地面積的59.4%[1]。全國人均有效灌溉面積0.65hm2,而廣西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僅0.47hm2,只達全國平均水平的72.3%;全國人均旱澇保收面積0.47hm2,而廣西人均旱澇保收面積0.37hm2,只達全國平均水平的78.7%。此外,廣西現有0.1m3/s以上渠道總長59156km,防滲渠道22752km,防滲率僅38.5%。

  2存在的問題

  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原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完善;建成後管理投入不足,許多灌區從竣工之日起就帶“病”執行,加上後期無力系統維護,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破損[3]。廣西現有灌區干支渠道和建築物完好率僅有50%左右,帶“病”執行問題突出,安全效能差;干支渠道和建築物的平均實有率70%,有效灌溉面積遠達不到設計水平,僅為設計灌溉面積的68%,導致50%以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或灌溉保證率低。據統計,廣西多數灌區的灌溉保證率低於75%,有的甚至低於50%;廣西現有的1680萬hm2旱地只有15%得以有效解決灌溉問題,多數依然靠天吃飯[1,4]。此外,大部分灌溉設施存在老化失修的問題,尤其是在邊遠的貧苦山區,農業生產尚未從根本上改變“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髮展,特別是生態農業規模化生產對農田水利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但目前廣西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仍滯後於生態農業規模化生產,無法有效滿足生態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需求,主要表現為:一是沒有足夠的水源;二是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設施;三是尚未形成大面積的園田化生產基地。此外,廣西的農業生產仍然存在春旱夏洪危害頻繁現象,既增加農戶的勞動強度及生產成本,影響生產效益,又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尤其是春季缺水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而邊遠山區由於缺乏控制性徑流調節工程,夏季的防洪標準也不高。再者,廣西大部分地區尚未推廣使用田間節水灌溉技術,水資源浪費嚴重。上述問題已成為制約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發展的瓶頸,亟待得到有效解決。

  3發展措施

  3.1加大投資建設力度

  農業水利基礎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要改變以往農田水利建設單純靠政府與鄉(鎮)集體投入的現狀,實現多方籌資、多方投入,允許民間資本進入農田水利建設市場,並適當吸收外資[5]。首先,在自治區層面應建立農田水利維護基金機制,各級財政要堅定持久地增加投入,大力扶持農村公益性水利設施建設。其次,制定優惠政策,拓寬投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進入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民營水利。其三,整合水利、農業、開發、國土、交通等部門資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有序推進水源工程、灌排工程、土地平整、交通道路等工程建設。

  3.2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廣西部分地方仍然存在“上游串漫灌、下游無水灌”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渠系配套設施不完善,一些溝渠年久失修、淤塞、滲漏嚴重[3]。因此,首先要堅持全面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的原則,無水源地區要新建灌溉設施,已有的灌溉設施要進行加固、配套、續建,乾旱缺水地區要增補骨幹治旱工程。其次要透過深化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對水利工程確權劃界,明確所有權與使用權。第三要增加調蓄工程,提高春季用水保證程度。春季缺水是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可適當興建控制性山區水庫,增強對徑流的調節能力,有效解決春旱夏洪的問題。

  3.3加強灌區科學管理

  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的保養與維修,使其安全執行,並延長工程使用年限。同時,應儘快改革灌區管理體制,組建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的權威機構,加強管理機構的行政管理職能,實現對水資源的統一配置、統一排程和統一管理[2],以適應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鄉(鎮)水管站負責跨行政村的農田水利管理與維護,指導村組加強農田水利管理與維護;灌區管理站負責灌區的農田水利管理與維護;水庫管理站負責水庫及其設施管理與維護;村委會負責支援自然村的農田水利管理與維護。

  3.4發展節水型灌溉農業

  調整農業結構和佈局,適當壓縮耕作面積,努力提高作物單產,充分利用夏季豐水,使農業種植結構符合水資源時空分佈規律,並加大節水型灌溉技術的推廣力度[6]。各地應加強對作物需水規律的研究,確定並制定適合本地區的作物灌溉制度。由於農作物耐旱品種和普通品種的需水量差異較大,因此建議缺水地區重點引種並推廣耐旱高產農作物,改進栽培技術,如選用早熟、耐旱、高產的作物優良品種,同時採取保墒耕作措施及節水栽培技術。針對田間工程,應積極試驗並推廣細流溝灌、小畦灌、膜上灌、膜下滴灌、低壓管道輸水等節水灌溉新技術,形成一套以山區水庫—渠道防滲—節水灌溉—豎井灌排與明渠排水相結合的節水型灌溉模式。如水稻種植區繼續實行廣西水利系統《千萬畝水稻節水灌溉技術開發》中薄、淺、溼、曬的科研成果,經濟作物區實行噴淋式節水澆灌或分行交替澆灌方式等[3]。

  3.5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之路,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加強廣西生態農業發展的前提就必須統籌規劃合理配置生態和農業用水,保證最低限度的生態用水,保護生態資源,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則,合理確定灌區農業用水。同時,要重建森林生態系統,改善水源生態環境,提高水源林比例,發揮利用森林植被的涵養水源功能[4],增加水資源系統的供水能力。

  4結束語

  大力發展以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灌溉為主的農業灌溉水利工程,是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農業水利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在全面掌握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各級農田水利規劃(農業水利化規劃),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科學合理性,有計劃、分步驟的實現農業水利化。

  參考文獻:

  [1]陳發科,黃凱,韋海波,阮清波.廣西農田水利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11):55-56.

  [2]王文超.淺談農業水利灌溉現狀及節水措施[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4,(25):204.

  [3]閉忠寧.廣西橫縣農業灌溉存在問題與對策[J].廣西水利水電,2014,(3):87-89.

  [4]唐建生,夏日元,徐遠光,關碧珠,陳宏峰.廣西中部岩溶區農業乾旱成因與治旱對策[J].中國岩溶,2006,25(4):301-307.

  [5]黃若君.廣西農田水利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與增加投入的有效途徑[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2(2):64-66.

  [6]劉文光,廖小鳳.廣西力夯農業水利化基礎[N].中國水利報,2008-03-11(001).

【生態農業下廣西農業水利建設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