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專業課的複習方法

專業課的複習方法

專業課的複習方法

  專業課的複習與公共課的複習有很大差別。公共課有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因為教育部頒佈的考試大綱為大家精確界定了複習的範圍。而專業課極少有明確的考試大綱,但專業課同樣需要圈定複習範圍,鎖定考試內容,然後有的放矢的進行復習。

  專業課全年複習資料

  一、指定參考書目

  指定參考書目可以從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獲得,這是一定要看的。

  二、歷年真題

  歷年真題大家可以透過各種途徑收集到,這些並不是很難。難的是很多同學歷年試題做了幾遍也不知道正確與否,也就是說試題解析最關鍵。透過真題學習到的不單純的是那幾道題目,關鍵是要透過真題把握專業課考核的重點和難點,掌握目標院校目標專業的標準答案答法。真題可以幾個同學一起討論,或問一下學校現在任課的老師。

  三、相關考核科目筆記講義

  這些是指目標院校開設的與招生專業目錄裡考核科目相同的本科基礎課程的講義、筆記。因為很多同學是跨校跨專業考研,沒有機會來目標院校聽課,所以筆記就彌足珍貴,尤其是命題老師或該研招單位學科帶頭人的課程講義。當然,有些學校開設的.研究生階段的相關課程也很是重要,有精力的同學可以參考學習。

  四、未來導師的論文

  假如同學們已經鎖定了某個導師,那麼這個導師的近期發表的學術論文對考生的複習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即便是沒有確定導師,該研究生招生單位具體學科相關教授的論文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因為一般真題答案會跟這些論文裡的學術觀點密切相關。當然,論文也不能全部都看,看看那些跟考試有關的論文即可。

  五、未來導師的專著

  有的老師的專著可能不是指定參考教材,但是看一遍,掌握裡面的某些學術觀點,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是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完成的。

  專業課看書方法

  一、走馬觀花法

  較適合有指定參考書的第一輪閱讀。剛開始看,很難把握重點,看的太細,會浪費時間。而且,第一遍看完之後,往往都是隻有一個大概的輪廓,細節部分是很難記住的。目標:短時間內對專業課內容有一個全域性的把握,以利於第二遍的深入閱讀。——對於跨專業考研的人來說更為重要。

  二、筆記法

  看完一節或一章,對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識點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列成條目——再複習時節約時間,記憶起來更為容易。更何況老人有言:手過一遍,賽過口過十遍。筆記法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提綱挈領法

  除了熟練掌握各知識點外,還要注重各部分基本理論知識的內在聯絡,將基本理論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而不是孤立地,零散地。點串成線,線連成面。各章節之間的融會貫通更為重要。因為專業課試題的最後一道大題往往涵蓋的內容和跨度都很大,各章節中與這個問題有聯絡的內容基本上都要答到。

  四、抽取題目法

  對各知識點進行總結,總結的多了,可以按照真題的出題模式給自己出一些有跨度的題,把平時看書和論文上的內容都可以融和進去。

  五、回憶法

  平常學習要注意知識得系統化,並重點突出地進行復習,不可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此刻利用專業課參考書目錄來回憶複習內容,儘可能的把複習內容回憶出來;然後再對照書本,找出遺漏的部分重點記憶。把書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即整本書甚至每一門學科的知識在腦子裡系統化、歸整化。

  專業課複習誤區

  一、兩種極端

  一種是拿到書就背,在理解方面淺嘗輒止,另一種就是糾纏於每一個細節的理解,浪費時間,喪失重點。

  二、盲目補充資料

  參考書都沒有搞懂,就補充太多的專著性的資料。

  三、大量聽無意義的課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聽一些重要的課程,尤其是本校老師針對考研所開的課是非常好的(現在教育部嚴禁學校官方組織考研培訓,所以以前的一些老師轉向與大型社會考研培訓機構合作),裡面肯定有一些命題的資訊。但是盲目地去聽本科生的課有時沒有太大的意義的,一來時間拉的太長,浪費時間,二來給本科生講的課不是針對考研的,好些前沿的問題都一帶而過,而這些東西往往是考研的重點所在。

  四、把希望寄託在押題上

  一定不要抱僥倖的心理去猜老師出題的重點,因為在某些看上去闡述的文字並不是太多的地方,也可能出大題。

  複習時要注意儘量先全面紮實地掌握課本知識,不要盲目猜題。在掌握了全面紮實的基礎知識之上,再考慮拓展知識面。及時總結、把握書中的重點、難點,多做筆記進行專題整理。根據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識,結合考試的熱點和難點,重點突破,同時列舉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識點,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助於專業知識的系統化和融會貫通。分析歷屆試題,發現其規律,把握出題老師的思路,根據題型,有針對性的複習。這樣會為你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理工科的同學一定要重視實戰性訓練,考前強化練習。


【專業課的複習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