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現實主義電視電影的型別化

現實主義電視電影的型別化

現實主義電視電影的型別化

  電視電影是由電視人投資的低成本電影,適合在電視上播出。可以從三個維度界定電視電影這一概念,從功能上說,電視電影是指供電視臺播出的電影;從材質上說,一開始是磁帶然後是膠片現在是數字電影;從電影工業經濟投資上說,是小投資或小成本電影。

  中國內地電視電影是隨著電影頻道的生存需要而產生的。電影頻道自1996年1月正式開播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勢頭。但是按照電影的製作速度和成本,電視臺對電影的大量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因此開始嘗試為電視臺保持高收視率而拍攝電影。1999年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啟動“電視電影”工程,如今我國的電視電影從初創期進入提高質量的發展期,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一、從題材區劃到型別化發展

  電視電影的發展伴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電視電影作品的型別意識不夠清晰透徹。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於電影題材的區劃,而不進行電影型別的劃分,即使用兒童題材、戰爭題材、歷史題材……的劃分,而不是動作片、喜劇片、愛情片、恐怖片……回顧歷史,電影的題材區劃是計劃經濟時代進行政治宣傳的產物,其根本宗旨是使文藝為政治服務,題材的區劃是為了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貫徹到各個領域,透過不同題材表現相同的既定主題。這種按照意識形態公式生產出來的敘事作品,其根本目的在於為社會民眾提供道德、宗教、或政治的教育訓導,而不是服務觀眾,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而電影的型別區劃是商業化和市場化的產物,是按照故事型別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處理,從而生產出公眾喜愛的文化商品。兩者的區別在於型別電影不是把觀眾當成教育或宣傳的物件,而是把觀眾看做文化消費者。國產電影應強化“娛樂”本性,重視觀眾在電影消費中的唯樂原則。

  當前的電視電影只有少部分具有明顯的型別化區分,同時存在一部分只顧作者個人敘事的作品,幾乎沒有型別化概念。電視電影的發展應遵循型別化原則,堅持為最大層面的觀眾拍攝電視電影,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原則的態度。型別化原則就是表現一定時期的主流社會價值,主流社會心理及大眾化趣味,它在本質上是一種觀眾的電影而不是電影人個人化的電影。型別電影基本的敘事規範和目的是為了觀眾,為了滿足觀眾的觀賞快感,這是最主要的目的。在滿足觀眾的觀賞快感和個人表達之間一定要有所取捨,這是型別化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不同的敘事型別及電影型別片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於它們能夠滿足人類不同的心理需求,喜劇片對應於人類求樂本能,悲劇則對應於人類宣洩的心理需求,愛情片對應於人類永恆的情感渴望和浪漫追求……所有這些人類的心理慾望和本能才是敘事型別的真正基礎。型別與觀眾形成一種契約關係,觀眾看一定型別的電影都是有觀賞期待的,如果觀眾的期待不能得到滿足,就是失信於觀眾。反型別化是對觀眾的不尊重。只有尊重這種契約關係,才能贏得觀眾,滿足觀眾。現在的電影頻道也開始根據時段配以型別化劇場,比如動作90分劇場、情感劇場、戲劇天地,這些型別片劇場已經逐漸形成品牌,與觀眾維持可靠的契約關係。

  二、現實主義符合型別化發展方向

  選擇小人物、普通人做主人公的現實主義題材是由電視電影的低成本所決定的。低成本既是一種限定,同時也為電視電影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即面對當下的中國觀眾,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觀眾從電視電影中找到對自己生活的一種關照。這也正是關注觀眾的心理特點,從觀眾身邊的角色突破的型別化道路。

  電影頻道電視電影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有80%的內容屬於現實題材。③在目前這樣一個消費、娛樂時代,現實主義應該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和轉換,即要向型別化發展也需要堅持現實主義的傳統,要把塑造好普通人、小人物作為電視電影的首要任務。觀眾希望從電視電影中找到對自己生活的一種關照,找到一種對當下情感的需求和體驗。電視電影要尋找和塑造貼近時代的人物,讓觀眾感到事件就發生在他們的身旁或講述的就是他們自己的故事,產生某種觀賞的親近感與認同感。

  型別敘事方法本身對應於人類的心理狀態。好萊塢型別片的敘事法則,無不是對電影觀眾的群體心理及其慾望本能充分調查研究的產物,中國電視電影對電影觀眾的心理慾望瞭解不多,且不夠重視,以至於我們的文字常常是電影人想當然的自說自話,結果是觀眾並不買賬。

  三、與社會熱點結合,發揮“短、平、快”優勢

  電視電影是專門為電視製作的電影,兼有電影和電視兩方面的特徵,電影是“感覺方式”,電視是“新聞方式”。④作為電影,它是按其敘事特徵對故事進行結構,畫面精緻講究光效;作為電視,它就天然帶有媒體的特徵,紀實、靈活、智慧的故事形態是它的優勢。

  面對電視電影的型別化道路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突破點,就是記錄性、問題性影片。記錄性、問題性影片與電視電影的特性相切合,且符合型別化、人文化的發展,能使觀眾產生觀賞的親近感與認同感。

  電視電影出身於電視媒體,新聞性是它與生俱來的天性。由此,電視電影的一個優勢是可以緊跟社會熱點,其在關注現實、關注百姓生活方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短、平、快”的特點是傳統電影無法比擬的。電視電影能更快速地反應時代流行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因而比電影更熱衷於選擇拍攝社會的熱點問題,尤其是以紀實的手法來表現。另外,電視電影作為低成本電影不可能追求視聽奇觀,因此它吸引觀眾的最重要的手段是敘事而不是大場面和視聽奇觀。與社會熱點結合,是電視電影型別化發展的突破點。

  電視電影可以敘述社會生活中引起廣泛爭論或興趣的問題、事件,可以將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重要事件或熱點問題製作成電視電影,迅速播出,從而使這一類電視電影成為觀眾不忍放棄的節目。將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新聞中惹人注目和長久困擾人們的種種問題形象生動地加以展現,這一重要領域需要我們開拓。電視電影完全有可能滿足觀眾的心理訴求,並在提供娛樂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協調的積極作用。

  回顧香港的電視電影發展,像《十大奇案》那樣根據真實案例而改變成的電視電影,由於充分發揮了其特有的新聞性和紀實性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轟動效應。⑤內地電視電影則更多是文藝片,商業型別較少,不注意發揮其新聞性優勢。如果能有效的發掘電視電影的新聞性和及時性,電視電影能產生的社會意義和轟動效應定將有所增強,同時也不會缺失其以弘揚真善美為的主流價值觀。

  結語

  電視電影發展的鮮明美學主張: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現實主義題材中以平民題材為主,書寫百姓、書寫大眾、書寫草根,以人為本關注百姓命運,滿足觀眾的情感需求和慾望本能。

  電視電影的現實主義型別化發展需要電影人的技藝之翼與人文之翼平衡發展,比翼齊飛。電影人不僅要對電影的拍攝技藝駕輕就熟,更要對電影的人文維度即人性的自我和人類的自我認知水準瞭然於心,而非停留在對電影人物的神聖化與妖魔化的兩極化狀態。

【現實主義電視電影的型別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