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伯牙絕弦》評課

《伯牙絕弦》評課

《伯牙絕弦》評課

  《伯牙絕弦》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伯牙絕弦》評課 ,歡迎閱讀。

  《伯牙絕弦》是小學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僅僅只有77個字,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一開課,出示詞語“清風徐徐”、“炊煙裊裊”、“依依楊柳”等,讓學生展開聯想,以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讓學生以輕鬆的節奏走進課堂,在融洽的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二、以讀代講,讀出自己的理解。

  整節課,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次數不下十遍。“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從剛開始接觸課文時“大聲朗讀”、“讀出節奏”、“再將文章讀一遍,藉助註釋,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沒讀懂”,到穿插在理解中的一次次“引讀”、“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呢?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配樂讀等。每一次朗讀並不是一味地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層層遞進,步步提高。教師意在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透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點燃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緊抓“知音”,品出意境。

  整節課,教師引著學生靜下心來,在這短短的`77個字中品讀、想象、感悟。讓學生品味“善”字的不同意思;以現代人的角度解讀“善哉”;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會怎樣讚歎?一次次地激發學生髮自內心的讚歎與對“子期”的逝去的痛心。在此基礎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四、課外拓展。

  教師在教學中,多次引用了課外資料。如相傳遠在春秋時代,有一位素有“琴仙”之稱的宮廷樂手,他就在這樣如詩如畫的高山流水之間,遇到了一位難得知己。再如在結尾處引出的小詩“摔斷瑤琴鳳尾寒,……”對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有關“卡通影片”,講述伯牙與鍾子期相識的經過這一環節,我個人認為反倒沖淡了古文的韻味,如果老師能將這一部分的資料作為教師的過渡語言就更好了。

【《伯牙絕弦》評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