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婚姻家庭> 親密關係和婚姻介紹

親密關係和婚姻介紹

關於親密關係和婚姻介紹

  親密關係和婚姻

  生是孤獨的。我們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離開母體,來到紛亂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是如此與眾不同,以致一個人的思想不能全部地被他人理解,一個人的需要不能完全地被他人接受,個人的精神世界是不能完全地表達的,因此,孤獨感註定會伴隨一生。

  在嬰兒狀態的時候,我們還會幻想著和媽媽是一體的,因為媽媽會關注到我們的一切,冷了餓了,似乎媽媽都能在第一時間給予我們滿足。慢慢的,隨著成長的進行,當精神世界也產生需求時,發現媽媽開始不能完全滿足我們了,這時候,人開始有挫折感,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個體化的過程開始發生。然而同時,無論個體化進行到多高的程度,我們不得不承認: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屬於自己,他總是需要在人與人的關係當中去獲得滿足。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會再一次讓我們體會一體的感覺。在內心裡,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把對方當作自己的爸爸或媽媽,期望他/她像爸爸或媽媽一樣照顧自己,積極關注自己,這是一種對對方的理想化。當丈夫或妻子真的如我們所願這樣去做了,我們會感到嬰兒一般的幸福,像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這時候,親密關係就是蜜月期。

  然而丈夫終究不是爸爸,妻子終歸不是媽媽,蜜月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當丈夫和妻子逐漸呈現出更完整的個體時,理想的一體化就被打破了,這會讓彼此感到很痛苦。因為我們會發現一個完美的照料者正在慢慢離開我們。我們會試圖用各種方式留住對方完美照料的形象,改造、控制、威脅、否認都是常用的手段,親密關係開始陷入鬥爭期。當一切再也無法恢復到從前的時候,鬥爭升級到很混亂的狀態,親密關係中的權利保衛也到了你死我活的狀態中,挫折太多,由愛生恨,敵對、仇恨、成長中在原始家庭中的創傷體驗等等都會展現無遺。可怕的是,親密關係中的傷害往往是最具殺傷力的,因為深入的瞭解使得雙方又掌握了彼此的死穴,知道對方什麼地方是最脆弱的,這樣的相互攻擊具有毀滅的能力。

  因愛生恨,從愛的起點開始卻成為仇人或者陌路人,都是在鬥爭中相互傷害的結果。愛和恨本身就是同一種能量,只是針對的目標不同。對於理想化的物件,我們會用愛去滿足對方和被對方滿足。而破除了理想化的個體身上那些壞的部分不被自己和對方接納,我們用攻擊和仇恨應對。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曾經喪失的完美照料者。

  成熟的人有一種能力,那就是接受喪失的能力。當我們客觀現實地去面對對方時,愛和恨可以在一個人身上並存,我們可以欣賞對方的.優點,同時也能接納對方的缺點,這時候親密關係就進入了整合狀態。我們能夠承認:很多東西在對方身上是沒辦法獲得滿足的,這就如同我們接受大自然有陽光也會有雨天。這樣的親密關係就能得以持續和發展。

  健康的親密關係能夠維繫美滿的婚姻,反之,很多婚姻的破滅源於親密關係的破裂,來自內心親密關係模式建立的不完整。在人生的過程中,經歷著各種各樣的挫折,最影響我們親密關係的恰恰是嬰兒與照料者的關係模式。當不適當的照料給了我們挫折,或者照料者沒有給我們機會成為獨立的自己,我們缺乏面對孤獨的能力,那親密關係就被誤解了。被誤解的親密關係模式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現實生活。

  婚姻恰恰是親密關係最好的代表,它就象是一座關係花園,需要陽光、土壤、水分和空氣,而關係雙方就是園丁,懂得整理花園,那花園帶給我們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滿眼繽紛的色彩,讓人賞心悅目。而沒有澆灌和肥料的滋養,花園會枯萎凋零以至滿目創痍,讓人一刻也不願意在這樣的關係花園中留戀。

  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但每個人都有建立婚姻的權利。這就造成了部分婚姻質量不高,也是離婚率越來越高的原因。很多人把婚姻的問題都歸因為溝通不暢、婚外性行為、婚姻道德的不完善、社會觀念的改變等等,然而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無法避免的是一段婚姻的結束後的內疚、遺憾、失落和不願面對的痛苦。我們需要澄清一下的是“親密”的概念:兩個成天膩在一起的人,並不代表著親密建立;而兩個相對保持獨立的人,並不代表他們不相愛和不親密。中國文化崇尚的是“孝“,而不是親密。孝可以讓我們更多的盡責,但並不能讓我們在親密中成長。所以中國式的婚姻模式走向親情更為穩定,而不是走向親密。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緊密不等於親密。親密是獨立的兩個自我和諧相處的狀態,我和你的一部分是融合的,但不是全部。沒有獨立自我也就不會有真正的親密關係。而親密關係缺乏,婚姻也只具備法律和社會屬性了,情感屬性就只能被忽略或者喪失了。

【親密關係和婚姻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