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新聞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新聞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新聞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這次寒假,我有幸在百色電視臺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1月27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百色電視臺,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電視臺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電視臺的記者。第一天剛去,主要是熟悉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裡堅持下去。指導老師安排第二天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百色電視臺實習的學生較多,他們幾乎都是大三的新聞專業的,我們幾個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我們多。但我們並沒有因此,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半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我們的執著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裡,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著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著“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著多少辛酸,擔負著多少社會責任。

  電視臺裡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採訪寫作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說:“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字面上才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說:“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為這次假期實踐的結束語。

  忙碌而有趣的假期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有些不捨,向各位記者道別之後,思想彙報專題我們又回到閱覽室,翻閱著各種資料直到下班。有幸在電視臺學習,是我的興趣所投。如今,回首實踐的半個月,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我覺得自己在新聞採訪與寫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這為我做好新聞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我提煉了幾條新聞寫作技巧:首先,必須樹立新聞價值永遠最重要的觀念;其次,也還需注意稿件的質量。儘量少用“的”“了”等口語化的字詞,追求語言簡潔;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要“敢幹放棄”;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第二,報社記者的勤奮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們有時為了趕時間,中午乾脆在辦公室睡覺,有時也長時間見不到他們,那是出去採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新聞不是可以坐在辦公室裡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

  第三,編輯老師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也使我深受影響,認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半個月是短暫的,卻有著許多珍貴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伴我走過了這個美好的、充滿回憶的假期報社實踐生活。

【新聞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