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

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

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

  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將自己的感受或體會寫成的文章,叫“讀後感”。讀後感屬於議論文的範疇,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也是中考常考的一種體裁。

  寫好讀後感,關鍵在於掌握三個字:讀、感、扣。

  一、讀。

  要認真地讀懂原文,抓住整篇文章的中心和要點。讀的是記敘文,就要弄清文章所記的事和所寫的人,表現怎樣的主題,採用什麼表現手法;讀的是議論文,就應弄清作者的論點是什麼,用了哪些論據,採用什麼論證方法。讀是寫的前提。只有把所讀的文章真正理解了,中心抓準了,才會在寫的時候不偏題。

  例如,寫《讀<岳陽樓記>有感》一文,你首先就應讀懂原文,把握原文的中心:《岳陽樓記》不重在寫景,而在表達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扣住這個中心來寫,文章就不會偏題、跑題。如果你把立足點放在“岳陽樓之大觀”或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上,雖然沒有離題,但比起圍繞中心來寫就遜色多了。

  二、感。

  寫讀後感重點在“感”字上。讀文章要善於提出問題,然後去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才會有感受、有啟發,才會產生聯想。

  比如,讀了《岳陽樓記》,你就應去思考:范仲淹是什麼時代的人?他何以具有“以天下為懷”的“憂樂觀”?當今社會是否存在具有這種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我們當代青少年要不要學習這種精神?……思考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感想。而在諸多感想之中,聯絡實際是至關重要的,寫讀後感的意義也在於此。

  那麼,是否要將所有感想都寫進去連綴成文呢?當然不能。寫“感”,要找準一個“感點”,選準一個角度,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像寫一般議論文一樣,要圍繞一箇中心寫,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淡,貪多求全。

  三、扣。

  初學寫讀後感的人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文章開頭扣一下原文,引出本文的觀點(感點),然後展開聯想,隨意發揮,與原文“脫離關係”,毫不相干。這就犯了寫讀後感的“大忌”。寫讀後感的基本要求就是由“讀”寫“感”,扣牢原文寫感想。離開原文,隨意發揮,還叫什麼“讀後感”呢?

  “扣”原文的方法是:恰到好處地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語句,有意識地引進原文的一些內容;不僅文章的開頭、結尾要“扣”,文章的主體部分更要“扣”。做到時時不忘原文,處處扣牢原文。切忌撇開原文,寫一篇與原文毫不相干的文章。

  但是“扣”原文不能過多地引用原文或重複原文內容,更不能把讀後感寫成原文的縮寫或內容提要。

  值得一提的是,寫好讀後感還要安排好文章的結構。讀後感的結構與議論文基本相同,一般也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分成開頭、正文、結尾三部分。開頭提出中心論點(感點);正文部分透過擺事實、講道理展開論證;結尾部分總結全文,或強調中心,或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

  總之,讀後感要有“讀”有“感”,先“讀”後“感”;有“感”而發,聯絡實際;扣牢原文,結構完整。同學們只要認真學習,勇於實踐,就一定能寫出像樣的讀後感來。

【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