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對教師的挑戰地理教學反思

對教師的挑戰地理教學反思

對教師的挑戰地理教學反思

  剛剛進入21世紀,新一輪的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就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地理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在學校基礎教育中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新地理課程標準也應運而生。它在地理教學理念、地理教學內容、地理教學方式方法、地理教學評價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改變不僅給地理教師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每位地理教師都要重新審視自己,從中找到自己恰當合理的位置。

  本文將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師生關係、教學評價四個方面的改革對地理教師提出的挑戰進行粗淺的分析。

  一、增強課程整合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主要是依據教學大綱、運用地理教材進行教學,大綱規定了明確而詳細的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學參考書還有教法指導,教師只是把這些現成的東西落實到教案上,再透過課程教學灌輸給學生,甚至有些教師只以教材為準,只要是教材上的內容,都是正確的,都是重點,從不考慮教材以外還有哪些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從備課到講課都比較省心,教過兩遍的課,不看教材也可以背出來。而新課程標準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作為基本理念,只提出教學要求而沒有明確必學的內容,更沒有詳細的知識點,更加強調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對提高整體素質的作用。教師教學時需要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自行選擇教學內容,這就給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上給教師留出了可選擇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地理教學的需要、自身的特長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來選擇。如世界地理中區域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任選一個大洲、五個地區和五個國家組織教學,具體來說就是地理教師在教學時,可選擇亞洲或歐洲作為大洲的教學內容,但所選的大洲必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學生透過該大洲的學習,學會運用地圖和有關資料說明其地理位置、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點及相互關民分析其人口、環境,發展等方面的問題,能夠舉例說明大洲內部經濟的不平衡狀態,從而掌握學習大洲的基本方法。關於“地區”和“國家’的選擇也具有同樣作用。這充分表明教科書只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材料,無論教師選擇哪些內容用於教學,如何組合地理知識,關鍵是要透過這樣“洲一地區一國家”組合的教學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各項“標準”,最終達到規定的教學要求,這實際上是對地理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師只有認真學習領會課程標準,不斷強化自己地理科學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才能“編”出既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有用,又能充公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地理“教科書”,從而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在過分強調地理學科自身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觀念指導下的地理教學,大多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出的學生知識面窄、技能差、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新地理課程標準為此專門把“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作為六大理念之一,旨在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透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探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求地理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式講授地理知識的教學方式。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運場用新的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他們不斷提出問題;指導他們進行有效的調查、訪問,多方面收集資料,歸納整理自己有材料;與學生共同分析沉淪,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整個學習過程要突出地理學的基本特徵,選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指導,同時要重視教學資源和教學媒體的運用,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地球的運動”一節的教學,由於初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無論教師如何組織教學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這部分知識往往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障礙。如今教師可以透過引導學生自己運用電腦動畫及地球儀演示來學習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及時糾正他們在演示時出現的地軸方向錯誤、公轉時忘記了自轉類似的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對地球運動的關鍵因素——地軸的方向和黃赤交角有了清醒的認識,有利於他們正確理解地球的運動及其他地理意義。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積極與學生合作

  “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絡.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新課程標準的這一基本理念,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強有力的衝擊。傳統的地理教學大多在教室。學校進行,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學生只是接受現成知識的容器,知識的唯一來源是教師,因此,教師被認為是權威,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兼有自然和社會兩大類學科的性質,涉及工業、農業、商業等各部門,涵蓋政策、經濟、自然、文化等各項內容,這麼龐雜的一門學科,加上對世紀是資訊、時代,資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頻率大大加快,學生獲取地理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這種形勢下的開放式地理課程將充滿生機和活力。開放式地理課程的構建,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師生關係。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學生已不滿足於單單依*聽教師在教室裡講這種方式獲取地理知識,可能會透過各種渠道獲取多方面的學習資訊,擁有多種生活體驗和實踐經驗,甚至有時他們得到的地理資訊和經驗是教師尚未接觸到的,這就使得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了權威地位,自然也無居高臨下的感覺,必須轉換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如“鄉土地理”的學習,雖然早被列入教學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學校、地理教師和學生一直沒有重視它。新課程標準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載體的'地位得到強調和規範,鄉土成為綜合學習和實踐基地。地理教師在與學生一道蒐集身邊的資料,運用已有地理知識和技能,開展以環境與發展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時,可能會遇到未曾接觸過的新鮮地理事物,或涉及不瞭解的新科技成果,為了很好的解決問題,就需要在與其他教師積極合作的同時,注重平等、互動師生關係的建立,視每一個學生為合作者,尊重他們的個性需求,共同關心國家乃至世界的新發展、新成就,努力創設師生平等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係,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四、運用全新評價理念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新課程標準在地理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課堂模式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當然也要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因此,課程標準把“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作為一個基本理念,著重強調在對地理學習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評價的目標要多元化、手段多樣化。

  這一理念的提出,將是地理教學領域的一次革命。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評價一所學校、一位教師的教學或學生的學習時,都是隻注重學習結果而不考慮處於主體地位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從來不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採用什麼方法學習,獲得哪些體驗,而且評價標準和方式都非常單一,只以學生的考試分數論化差,僅以單一的分數就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貼上優良中差的標籤,極大地傷害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地理教育的功能。

  新評價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及個人,尤其是地理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前不科學的評價觀念,以實際行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地理教育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地理教師,評價時必須做到在重視結果的同時又重視過程。如學習“鄉土地理”環境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一次當地環境狀況的調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評價該調查時,不能只看調查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更應關注學生是否透過這次調查,掌握了調查的一般方法,做到學以致用,懂得並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地理的態度有所轉變,比以往更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立志為環保事業做貢獻,這些都可作為評價的依據。我們不能求全,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表現,儘管每個學生的表現不盡相同,也應認為這次調查是有收穫的,是成功的。為此,要全方位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仔細觀察學生對地理知識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地理所運用的方法,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表現出的情感和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體現,這樣的觀察可以為地理教師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提供可*的資訊。在評價時,應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如可以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工評相結合。透過觀察學生的行為變化和發展狀況,幫助他們作好總結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導、啟發學生,促進其發展。

【對教師的挑戰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