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民族地區商科專業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分析論文

民族地區商科專業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分析論文

民族地區商科專業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分析論文

  一、引言

  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商科高等教育是培養創新型高階經濟管理人才的主渠道,做好商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造就一代適應新時期的高素質人才就顯得特別重要。與其他常規教學方式相比,大學生學科競賽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獨特的價值。國內外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也證明,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學科競賽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重視,各類學科競賽開始興起。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企業舉辦了眾多學科競賽。其中,“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設計大賽、企業經營模擬大賽等商科類學科競賽的規模、競賽水平以及比賽效果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在商科類專業大學生中的影響力也不斷提高。

  學科競賽較少受到高校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較之其他途徑和方式能夠更好地減少民族地區高校商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物質條件相對不足的制約。因此,基於學科競賽研究民族地區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實踐角度有利於提升民族地區商科人才培養的質量,從理論角度則有利於為民族地區各高校構建符合自身經濟社會環境的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提供理論框架。

  二、民族地區商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制約因素

  (一)生源質量的制約

  相較於其他高校,民族地區高校一般地處經濟社會欠發達的地區,對考生的吸引力較低。近年來,民族地區高校錄取分數線呈下降趨勢正是這一現實的反映。以筆者所處高校位列,雖然綜合辦學實力和水平位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第十位左右,但近年來的錄取分數線卻低於省內其他經濟較發達排名落後的高校。雖然高考分數不是絕對的生源質量的標誌,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生源質量上的差異,導致民族地區普通高校大學生在創新潛質方面首先就落在了其他高校大學生後面。加之,傳統的教育方式強調知識傳遞,以成績論英雄,進一步強化了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思維的單一。學生被動學習意識較濃,不注重創新、多元思維的培養和拓展,進一步擴大了生源質量的差異,進而造成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創新意思、創新能力較弱。

  (二)人才培養理念的制約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未來發展路徑是對普通高校進行分類發展:學術型高校和技術型高校。面對這一未來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的發展定位,民族地區高校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由於資源限制,大多數民族地區高校的學術型高校發展之路難以實現,而技術型高校的定位又受到近年來興起的職業院校的挑戰。面對這樣的發展困境,民族地區部分高校沒有針對自身優勢特色,更新自我發展目標定位,而是固守原有目標,不願更新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理念上的不切實際和落後,導致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普遍知識儲備不夠,進而影響了其對理論知識的吸收和創新能力缺乏。

  (三)教師指導的制約

  創新是一個對原有知識消化、吸收、創新的過程。因此,大學生的創新活動不僅需要學生的主觀努力,同時也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指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導教師自身水平的高低和指導力度決定了學生創新水平的`高低。相較於其他高校,民族地區高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對略低,這就影響了其對學生創新活動的指導能力。

  學科競賽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夠較好地規避以上制約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學科競賽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於改變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的侷限,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質;同時,透過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學習的能力,增加了知識儲備;再加之,相較於其他高校,民族地區高校教師科研壓力相對較弱,且指導學科競賽所必需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對略低,教師具備進行學科競賽指導的能力和水平。總之,相較於其他方式,學科競賽是民族地區高校一項很好的規避自身劣勢的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

  三、民族地區商科大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現狀調查

  筆者所在高校地處武陵山片區,是典型的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社會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學校商學院共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5個商科類專業,商科類專業在校人數達2000餘名。但在2010年以前,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類別、人數較少,層次不高,省級以上獎勵較少,國家級獎勵缺失。學生參與的競賽大多以英語競賽、演講比賽、體育比賽等素質性競賽為主,參加的學科競賽僅有“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每年參與各類競賽的人數佔全部在校學生人數的比例低於1000。因此,學科競賽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高。學科競賽在民族地區商科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大低估。

  2010年,以工商管理專業被評選為全國特色專業為契機,筆者所在高校以工商管理專業改革為紐帶,明確了商科類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開始逐步摸索基於商科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和執行,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民族地區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一)學科競賽體系構建原則與框架體系

  1.學科競賽體系構建原則

  (1)層次性原則。學科競賽體系應包括專業競賽、學科競賽等兩個層次。專業競賽主要鍛鍊學生對某一特定專業知識、技能,參賽物件主要為某一特定專業學生;學科競賽則是對囊括學院所有專業的商科本科學生知識、技能的綜合競賽,參賽物件擴大為學院所有學生,並向全校學生開放。

  (2)針對性原則。學科競賽應是對各個專業學生應掌握的職業技能的綜合測試,故每個專業至少應有一個對應的競賽。

  (3)結構性原則。為便於學院對學科競賽的組織和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各個競賽在時間安排上應合理,體現出參賽的時間結構性。具體表現為在每學年的上學期、下學期均應安排大致數量的競賽。

  (4)對應性原則。學院設計的學科競賽應儘量與教育部、教育廳、學校組織、認定的商科類學科競賽接軌,並在時間安排上與上級部門組織的參賽時間錯開,便於為學院選拔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的隊伍。

  (二)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體系的執行

  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框架體系的落實離不開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打造一個有效的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的運作模式就需要從學校資源支援、制度建設等方面來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構建起一個包括制度建設、平臺建設、教師激勵的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運作模式。

  1.制度建設

  學科競賽運作模式的構建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認清學科競賽在人才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為切實推進學科競賽,筆者所在高校要求各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必須包括“創新實踐”教育學分(4學分),並對創新實踐學分的獲取做出明文規定,主要是以各類學科競賽獲獎成果作為學分獲取的主要標準。這一規定切實提高了廣大師生對學科競賽重要性的認識,掀起了一股參與學科競賽的熱潮。進一步規範了學校相關學科競賽舉辦、參賽、獎勵檔案,實現了學科競賽組織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劃化。如制定了學校學科競賽認定製度,明確了各學科、各類別、各層次學科競賽名稱,使商科類專業大學生對自己能夠參加的學科競賽、參賽時間有了清楚的認識。商學院則更是打造了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框架體系,明確了每項賽事的比賽時間和參賽物件。還有,對競賽獲獎制定了明確的獎勵政策,且獎勵標準不斷提高,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學生參賽的積極性。

  2.平臺搭建

  學科競賽需要有紮實的平臺作為物質支援基礎。筆者所在高校,積極開展平臺建設,為商科類專業學生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技術支援。一是建立起經濟綜合管理實驗室,該實驗室配備了多媒體計算機、網路伺服器,購置了大量的商科類專業軟體,如FRP系統、物流沙盤模擬系統、營銷實訓系統、模擬證券系統、電子商務平臺、模擬人力資源管理軟體、模擬客戶關係管理軟體等等;二是初步構建起商科類綜合實訓系統,跨專業、跨學科、跨學院開展商科類綜合模擬實訓;三是建立了湖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民族地區商科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並設立開放性創新訓練專案;四是建立了商科科技創新與學科競賽工作室,作為組織承辦商科類學科競賽的組織平臺。透過以上學科競賽平臺,為商科類專業學科競賽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技術支援。

  3.師生激勵

  學科競賽的順利開展除了要有宏觀的制度保障和平臺支援外,關鍵還取決於學生和教師這兩個學科競賽的參與主體。為促進商科類專業師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學校、學院兩個層次均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在學生方面,學校對於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獲獎制定了明確的獎勵政策標準,且逐年不斷提高;另外,學院規定在各類獎助補評選中,充分考慮學生學科競賽獎勵,打破原有的課程成績惟一初、準的局面。在教師方面,除了有相應的獎勵政策外,對教師的指導工作明確規定了課時補償。同時,設立了教學副教授崗位,並將學科競賽指導成績作為評選教學副教授的重要標準。透過以上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學校商科類師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

  (三)基於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

  1.學科競賽獲獎

  搭建起以上商科類學科競賽體系並開展執行後,商科類學生學科競賽獲獎成果在層次、數量方面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2010年以來,商學院學生共獲得各類學科競賽獎勵250多項,其中省級以上獎勵67項,國家級獎勵6項。相較於2010年以前,在省級以上等高級別學科競賽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FRP企業經營模擬大賽等知名權威商科學科競賽中,學生的參與面達到了50%以上。

  2.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透過學生訪談發現,大多數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均反映,經歷學科競賽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儲備的增加,更是思維方式的改變。相較於以前的墨守成規、思維定勢,學生對同一問題的思考視角更加多元,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多維,更加註重刨根問底。這意味著,學生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3.學生創業實踐增加

  透過學科競賽,學科對於商業運營的規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於團隊協作的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對於知識的創新運用有了獨特的感悟。正是基於這些理解、體會、感悟,部分參賽學生利用自己團隊參賽的成果,嘗試進行創業實踐。據不完全統計,自201。年以來,共有25個團隊或個人依託學科競賽成果創立了工作室或店鋪,將自身創新成果轉變為具體創業專案,並在此過程中鍛鍊了自身的實踐能力。

【民族地區商科專業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