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天縱之教》讀後感

《天縱之教》讀後感

《天縱之教》讀後感

  近兩年來,我們一直在研讀有關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的書籍,讓我們深感生本教育在教學中的獨到之處。本學期,我校研讀的是郭思樂的《天縱之教》一書,讓我領略到什麼是“天縱其才”,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揚生命,而每個生命以其自然之偉力促使自己提升,這就是“天縱其才”。

  也許有人認為這太理想化了,我們的教育要使人成長為社會的人,而你們卻還在醉心於自然的人的境域。但其實,社會基本法則和自然法則的'一致性,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是一致的指向和諧。基礎教育面臨的是人之初,所學的是人之善,有什麼理由,不可以依靠人之初性本善來學習呢?也就是說,教育要合於自然,向大自然尋找力量,才能成就天縱之才,自身也就成為天縱之教。

  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想的最多的是學生,備的最多的也是學生,與我們以往的教學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往我們教師關注最多的是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環節,而生本教育關注最多的是學生的思維,從學生出發。其中一次記憶猶新,在上一年紀語文上冊《家》這篇課文的時候,在口頭練習的環節,說說是的家。我先給小朋友2分鐘時間四人小組討論,可沒想到,就一分鐘的時間就有好多小組想好了,他們紛紛爭著回答問題。他們的答案著實讓我出乎意料,範圍十分廣,從天上到地下,從南極到北極,一下子把小動物的家都找準了,更有小朋友還給文具、植物等等找家。就連平時學習很差的小朋友,也能在課上認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實踐表明:生本,是一種希望。生本,是一種力量。只有讓學生的小小羽翼真正自由飛翔起來了,才能讓其之天性——大自然給予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憑藉,真正盡其所用。

  之前的教學讓我們教師拔苗助長,在給學生“催肥”,給學生“助高”……遺憾的是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會輕輕放下裝滿“碩果”的籃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門。而當生本教育走進課堂,當孩子們再次走出課堂之後,再不是空手,碩果會自然紮根於學生們的腦海。這便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教育源於自然。

  書中有一個例子,一個“結巴”的孩子,在老師“不急”的引導方式下,孩子不僅“結巴”好了,還當上了學校電視臺的主持人。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無為而為”原則的體現和效果,教師不是透過不斷地糾正、教育來改變學生,而是讓他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儘可能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有時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會使目標偏離,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自我學習、發展的空間,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在具體的教學的過程中,值得我去嘗試和研究。

【《天縱之教》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