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錢鍾書《論快樂》讀後感

錢鍾書《論快樂》讀後感

錢鍾書《論快樂》讀後感

  錢老的書中總是透露著幽默和睿智。記得高中時捧著《圍城》,幾個同學看的時候笑得抱成一團。《論快樂》是錢老《寫在人生邊上》小集.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學的時候就讀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現在再重讀這篇文章時,感覺也是跟原來不同的,絕不是原來單純地覺得好笑。現在則會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深層次的涵義了。因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同時也能體會到智慧的深邃。《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充滿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鬥過後的一個界碑,那隻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後,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的瞬間,因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篩.,把落伍的給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他還能快樂嗎?

  錢老在文章的末尾寫到,“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得玩笑。”“矛盾”這個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對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種描述,大而解釋則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哲學的偉大之處就是它能將不管多大的問題給簡而化之,用一個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時又神聖得讓人不敢去觸碰。由此可見,世間萬物都處在矛盾之中,哲學也不例外。那與快樂相矛盾的事物是什麼呢?痛苦、絕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來概括,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誰能給出快樂的具體概念呢?錢老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定義,但是他說了這麼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並且認為“這是最糊塗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這與錢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舊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而像錢老這樣的知識分.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卻不能得到施展。在當時,錢老等一大批的知識分.高舉民主救國的旗幟,傳播先進的文化,用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救國的鬥爭中去,雖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們是樂觀的,在鬥爭中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此時的他們一定是快樂的。

  再想想我們當代的大學生,物質上的富裕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因為在大學生中流行著“鬱悶“這樣一個字眼。我想,接受著高等教育,生活上無憂無慮的天之驕.們;未來國家、民族的棟樑們,理應是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體,何苦要天天發出“鬱悶”這個聽起來不快樂的詞語呢?

  仔細想想,恐怕是物質上的富足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那麼這些是誰的責任呢?是社會,是家長,還是我們自己呢?都有。社會的大氣候會影響我們的思想,家長望.成龍的心態會讓我們這些度過了高考獨木橋的大學生有種優越感。但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上了大學後沒有了父母在身邊,沒有了中學時老師的管教,學業的輕鬆讓我們不禁覺得飄飄然。有同學沉迷於花前月下,有同學沉迷於網路遊戲,有同學沉迷於吃喝玩樂。雖然這些都是少數,但他們卻讓其餘的多數在心態上發生了變化。他們會認為,“他們活得多瀟灑,多快樂,我們這樣可真是鬱悶。”但是想想,他們那是真正的快樂嗎?真的是永久的快樂嗎?

  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西方有句諺語“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想擁有快樂,我們就要先擁有智慧。應該時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最終感受到快樂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奮鬥,在奮鬥的過程中你也會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樂的必經之路,因為尋找快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統一的,在奮鬥中慢慢地體會尋找快樂的激情,為了快樂,讓我們去奮鬥吧!

【錢鍾書《論快樂》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