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牧醫專業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

牧醫專業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

牧醫專業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範文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厭學是個長期存在而且至今未能得到徹底解決的問題。從我任教多年的牧醫專業學生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看,來職業學校上學有明確目標的學生不足40%,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生超過60%;愛學習的約佔10%,被迫且能堅持學習的約佔30%,不想學習甚至不學習的約佔60%。其它專業的學生也幾乎如此。

  學生厭學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應,即是由於持續努力和精神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引起的不適和厭倦狀態。心理學認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是精神緊張程度過高,二是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產生厭倦情緒,三是思想衝突、挫折、憂慮、懼怕等情緒的反應。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為什麼沒有學習興趣?我們的班級為什麼死氣沉沉?這當然與學生的內部心理有關,但更與我們中等職業學校現在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本文擬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來分析探討一下導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厭學心理原因。

  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還要有愛的能力、愛的藝術;能力和藝術比較情感和行為是更高的`層次。那麼老師如何才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以至於有愛的能力、愛的藝術?首要環節就是要了解學生,掌握青年人的心理規律,明確他們的生理需求和生活學習需求,即成長需求。好的教育,是關注受教育者心靈需求的教育,沒有對學生心靈發展需求的關照,便談不上生命發展教育。失去了對學生成長需求的認識和滿足,那麼教育必將是一廂情願,課堂必將是一潭死水,教學效果必將是事倍功半。

  1學生需要成長的空間

  經過調查發現,從小學開始,無論是上學時間還是課餘時間,學生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孩子一天的所作所為沒有多少是按照他們自己的願望來安排的。很多學生在家裡甚至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不允許他們有一點個人的小秘密,不允許他們做與學習無關的任何事情。大量課業負擔和巨大的思想壓力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使他們難以承受,久而久之便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學生就像是小苗,需要足夠的空間才能健康成長,而在家庭和學校裡,我們的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成長空間,或者說只留給了學生預先設計好了的空間,這樣就只能導致學生不能成長,或者畸形生長,其應有的個性得不到培養。

  2學生需要理想陽光的照耀

  學生作為一個人,有他的理想、情感、愛好,甚至好動,好犯“錯誤”,這實際是他們的天性所在。而現在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卻無情地抹殺了他們的天性;用學習代替了他們的所有活動,用讀書代替了他們的所有愛好,用愛學習代替了他們的所有情感,用豐厚的物質條件代替了他們的所有需要;致使很多學生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生活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個週而復始的沒有昇華的圈子,使學生失去了生活和學習的樂趣和動機。動機和樂趣的缺乏會使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足一種被動的應付。說得尖刻一點,中國的很多家長和教師,正在辛辛苦苦地孕育著孩子的悲劇命運。

  3每個學生都需要成功的體驗

  中國古語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事實上還存在另外更多的可能: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敗也是失敗之母。偉大的教育家洛克說:“父母越不宣揚孩子的過錯,則孩子對自己的名聲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而我們的很多家長總愛說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讓他們抬不起頭來;我們的很多教師很愛說某某學生不可救藥,讓學生沒有再振作起來的餘地,或在教學過程中不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給出的問題難度太大,讓學生難以理解,望而卻步,產生畏難情緒。老師和家長對學生要求較高,學生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使老師、家長滿意,就會產生挫折感、自卑感,從而有厭學反應。

  4每個學生都需要得到肯定

  希望得到肯定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以青少年兒童最為突出。羅森塔爾效應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對學生的肯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鞭策是一種鼓勵,肯定更是一種鼓勵。我們的老師和家長總是無休止地埋怨、挑剔,習慣於面對學生的成長,面對他們取得的成績漠然置之,不予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繼續上進的信心和勇氣,必然造成厭學心理。陶行之的“四塊糖果”的故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5每個學生都渴望溝通

  無法溝通是教育的最大障礙,也是教育的最大隱患。事實上,學生是希望家長和老師跟自己溝通的,可是作為教師和家長卻常常埋怨自己的學生、孩子不和自己溝通、把自己的思想深埋心底。這時需要我們不訪想一下,他們的童年為什麼那樣的童言無忌?而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大、年級的升高而逐漸緘口不言了呢?究其根源是我們的老師和家長不願意和學生溝通。我們的很多家長在平時從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於家務很是辛苦,他們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認為只要將孩子的吃、穿照顧好就行了。我們的很多教師,每天只滿足於上好課,只有在上課時和學生接觸,很少去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及心理狀況,不願俯下身來傾聽他們的聲音;不理解他們的很多言行,甚至不分情由、不分場合地橫加訴責,導致他們無法或不想甚至懼怕向你敞開心扉。常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反過來也就會有厭其師而倦其道。

  以上五個方面的心理需求,本來是學生應該享有的生命資源,而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卻那樣吝嗇地不給他們,使他們感到失去了自我,因而學習也就自然地成了為他人而學,學生厭學也就很自然了。

【牧醫專業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