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

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

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

  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

  一、本課題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基礎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為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開闢了道路。

  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的基礎正在更新,面向全體同學,加強同學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人才,新的人才需要新的基礎教育,新的基礎教育需要新的課程教材和新的教學方法。

  本課題力圖以新基礎教育帶來的新的理念、觀念和觀點,重新審視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的研究、開發、編制、使用和評價的全過程,探尋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教材開發的理論創新和新的實踐模式,開發一套新的促進同學積極主動發展的課程教材,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已故主席波伊爾博士曾描述了理想的基礎學校的圖景,他對美國當前和未來的基礎教育結構、辦學思想、課程設定、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和課堂組織等做了全方位的研討和展望,他指出,基礎學校就是要為小朋友發明一個美好的世界。

  我國不少學者提出,新基礎教育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目標和新的培養模式,對同學發展的潛能和多樣性,以和新基礎教育活動的雙邊共時性、靈活結構性、動態生成性、綜合滲透性等進行了研究。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發展為新基礎教育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基礎,特別是多元智力理論的研究和突破,使同學觀和發展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發現學習、建構主義、發展性教學等教育心理思潮在我國傳達的速度加快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現代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效果為課程教材改革貢獻了主體性教學、活動教學、交往教學、合作教學等新的取向。

  基礎教育的課程(包括教材)開發已然出現新的態勢。

  九五期間,我們完成了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21世紀中小學教材建設現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效果,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的專家鑑定組的一致好評。

  鑑定組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效果"對於推進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課題系統、全面的比較研究在國內屬首次,具有開創性。

  "該項研究多種方法並舉,加強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直接結合,"提供了課程教材建設的一種有效正規化,具有重要的實踐借鑑意義。

  "該"課題對教材建設史的研究是奠基性的,為研究新世紀中小學課程規範提供了歷史借鑑,也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

  "鑑定組專家認為該項課題研究 "把這些研究效果和時轉化到21世紀新一輪教材編制和實踐之中,推動了素質教育改革的良好實際效果。

  "專家組認為該課題"研究效果豐碩,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為教育決策部門提供了依據,是一項優秀效果。

  "專家組還"建議’十五’期間在已有研究效果基礎上,注意解決好學科之間的不平衡狀況,並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做進一步的整合和深化"。

  本課題的`設計緊緊圍繞專家組的上述建議,對研究的問題做了更明確的分析,並突出研究重點和難點,在深化和整合已有研究效果的基礎上,力圖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凝結了多年來我國課程理論研究和課程改革實踐的效果。

  有關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的效果日益豐富,尤其是大量來自學校第一線的案例,(《面向未來的基礎學校--案例:點評與分析》即將由我社出版。

  該書選收了全國約30所中小學幼兒園的60個鮮活的素質教育案例。

  )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效果和發展,使本研究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

  九五期間我們已經完成的大量課程教材研究效果;全套更新換代的中小學各科教材;我們在教師培訓和教材實驗中的收穫;等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基礎。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階段課程教材開發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主要研究物件,以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為研究重點,課題研究始終以新基礎教育需要的新課程教材,包括新課程教材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模式為切入點展開,課題研究將分為兩個大的區域性:

  (一)義務教育課程教材的創新設計、編制和實驗。

  透過研究,探尋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教材的創新點,例如義務教育各學科創新的開放的課程教材結構體系;義務教育課程教材在分科視野下的綜合性設計和綜合視野下的各科整合設計;主動的、發現的、建構的、體驗的學習在課程教材中的設計機制;課程教材設計中的積極的教學戰略和方法設計;等等。

  (二)普通高中新課程教材體系的探索、設計和實驗。

  根據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迅速發展的實際,針對普通高中處於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特殊地位,透過研究,探尋與義務教育同中有異的高中課程教材設計模式;開放性選擇性的普通高中課程教材體系;高中教學管理和評價;高中選修課程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實驗;高中課程教材資訊化和互動化的研究;等等。

  本課題研究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理論前沿,二是創新設計,三是實踐模式。

  參與課題研究的各子課題都將形成合力,一起在這三個方向努力。

  為使這三方面的研究得到落實和真正取得效果,本課題相應設立三個研究重點方向:

  (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發展與課程教材理論創新的研究;

  (二) 各學科課程教材設計的創新性與適應性研究;

  (三) 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的實踐執行和評價模式研究

  三、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和基本觀點

  本研究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並服務於實踐的課題,課題研究緊緊圍繞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展開,因此課題自身在理論探索、實踐模式和研究方法上都要創新。

  我們認為,理論來源於對實踐的反思。

  這樣,課程教材的設計和開發將獲得新的理論源泉。

  理論的創新表示在要突破以往舊的課程教材觀念的束縛,真正樹立以同學發展為本的思想,把促進同學對課程教材、對學習自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作為方向和導引。

  我們認為,課程教材實踐模式的創新表示在將打破以往課程教材設計開發和教學過程相對獨立和脫節的模式,將課程教材開發立足於教學實踐之中,新課程教材的實施將使課程教材設計編制者和教師形成互動參與的關係,拉近理想課程與實際課程之間的距離。

  我們認為,研究方法的創新表示在研究方式的綜合處置,加大理論和實踐交*點上的研究力度,和時捕獲實踐中具有理論價值和普遍性的問題。

  本課題研究一方面要關注新基礎教育整體研究的效果,不只要獲取和吸收其在學制、培養目標、教育理念、教學組織方式、教育教學評價、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效果,而且也要將這些作為課題自身的研究物件;另一方面,課題集中研究的是在構建新基礎教育體系中的課程教材問題,由於課程教材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之一,這一研究就具有全域性性的意義。

  目前,我國課程教材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仍然比較單薄,大量論著仍然停留在理性考慮和翻譯評介水平,並且由於對課程實踐關注的缺失,理性考慮的視野因而狹窄,力度也不夠。

  本研究試圖透過關注實踐的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和問題研究,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課程論和學科課程教材論。

  同時,這些研究效果與學校課程設定和教材編制同步進行,注重理論轉化為實際操作的可能性,使研究的效果具有即時性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研究的上述設想只有在理論研究和改革實驗的過程中才幹真正形成觀點並得到驗證,但我們仍然需要在研究工作開始之前提出我們一些基本的共識:

  (一)新基礎教育需要新基礎課程教材的有力支撐;

  (二)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的創新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實際可能性;

  (三)以同學發展為本是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的動身點和歸宿;

  (四)應該以新的人才觀、教學觀和發展觀等素質教育新理念重新審視課程教材的基礎;

  (五)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構建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重心;

  (六)基礎教育課程需要多樣化的課程教材設計方式加以整合。

  四、本課題研究的支援體系和研究方法

  總的來說,本課題是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課題,課題組具備高質量的人力資源、雄厚的財力資源和充分的條件裝備資源,包括良好的課題研究的資料準備、資訊交流和科研裝置,可以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

【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