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我們的衣服》教材案例分析

《我們的衣服》教材案例分析

《我們的衣服》教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我們的衣服。

  在開展“逛街”之前,我仔細地研究了參考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其中第一個就是“熱鬧的百貨商場”。我想:可不可以讓孩子在滿足需要中,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主題呢?於是,我在和孩子們玩角色遊戲時,有意推動遊戲“超市”的情節發展,如:娃娃家在玩“過年放焰火”的遊戲時,我大叫“冷死了,回家了”,回到室內,娃娃家主人立刻發現少了空調,於是去“超市”買;娃娃家搬新家,缺少衛浴,作為客人的我就說:“我家裝修房子時,這些東西都是在商店裡買的。”孩子們說:“去超市買”;美容美髮院的工作人員,在為客人熱情服務時,為替顧客解悶,去超市買電視機;飯店的老闆要送給員工“好的化妝品”,於是,也去“超市”挑選……

  一時,超市的工作人員手忙腳亂。

  超市老闆柴運帶著“員工”向我提議:“顧客要求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要開個大的百貨商店”“是的,就像第一百貨一樣。”“好啊。”大家一致贊同,孩子們紛紛為他們讓出地方。君君忽然問:“百貨商店,是不是有一百種商品?”“是啊,百貨商店到底有哪些商品?”於是,“逛街”主題中“熱鬧的百貨商場”如期開展。

  當然,我想並不是每個主題都可以或一定要在孩子需要的前提下展開的,只是孩子在滿足自己需要時的學習,會更主動一些。

  其實,我知道,孩子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主題並不重要,學習什麼學多少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圍繞孩子的經驗開展課程,必須在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展開活動,這樣,我就研究起教材“熱鬧的百貨商場”。

  教材中的小點是活動的提示。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點,組合成適合你的孩子學習活動。由於我班孩子要解決的是“百貨商場有哪些商品”的問題,所以,我就選擇了第二和地三個點,組成我們的學習活動。第三點中有四個議題,根據孩子學習傾向我用了第一個議題,又另加了一個“商品是不是大家所需要的”。至於第一點,我想,孩子的`學習產生於遊戲,這些準備都可以在遊戲中完成的。至此,我們參觀了百貨商店。

  孩子們在百貨商店裡,從一樓的化妝品到二樓的鞋帽、服裝在到三樓的電器,孩子們一邊東看西摸,一邊記錄著商品的種類,柴運還記錄著各個樓面的不同商品的名稱。這樣,邊看邊記來到了童裝櫃檯,孩子們在衣櫃前轉來轉去。我見勢就引導:“你們喜歡哪套衣服?為什麼?是因為顏色還是因為式樣?”孩子們立刻興奮起來,他們有的議論服裝的款式,有的談論服裝的顏色,好一陣熱鬧。我忽然發現四個女孩聚集在一邊嘀咕著什麼。我問:“你們有什麼事嗎?”清清說:“我們喜歡公主裙,可是我們找來找去沒找到。”我提示:“你們可以向別人打聽打聽。”雁雁說:“我們問問阿姨吧。”阿姨告訴她們,現在是秋季,公主裙是夏天穿的,所以現在沒有賣。“冷天為什麼就不能穿公主裙呢?哪些衣服是秋天穿哪些衣服是夏天穿,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孩子們紛紛質疑。這時,我的腦海裡跳出主題“春夏和秋冬”中“會變的天氣”裡“小裁縫”,講的就是四季不同的衣服,我引導:“你有哪些衣服是秋天穿的,哪些衣服是夏天穿的?”於是,孩子有了自發生成的學習主題,幼教之友《案例分析:我們的衣服》。

  第二天,“熱鬧的百貨商場”的活動在孩子們集體交流了自己記錄的商品,討論了商品的合理擺放,並或個體或合作地繪畫了“大一百貨”的藍圖。藍圖在以後的角色遊戲中漸漸的實現了。(角色遊戲“大一百貨”就是緊跟著“參觀百貨商場”和“交流”後一個點的活動。值得說明的是,教材中的提示活動並沒有規定孩子的學習形式,其中依然有個“合適不合適”的問題,有些活動在我的孩子中合適角落學習,在你的班上就可能合適集體學習,這需要我們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作出準確的判斷,採用孩子宜於發揮發展的學習形式,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教材給了教師因材施教的空間,是一本引導教師更關注孩子的比較科學的教材)

  與此同時,孩子們從家裡帶來了各個季節的衣服,有自己的茄克、毛衣,也有媽媽的真絲衣裙。這些衣物都或掛或疊放在一個學習角里,孩子們在摸摸、比比、看看中,感性地瞭解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不同季節的衣服。小劉說:“其實,不同季節的衣服,是由不同的布做成的。”小金說:“是啊,薄薄的布只好做夏天的衣服。”清清建議:“布店裡的布可多了,我們去布店看看,布有多少種,好嗎?”我原打算帶這些對衣服布料感興趣的孩子去布店,可孩子們誰也不願放棄外出的機會,於是,“參觀布店”就又成為一個集體活動了。

  孩子們在布店裡瞭解了毛料是羊毛織的,真絲是蠶絲做的,棉布是棉花做的,化纖是石油裡提煉的……另外,還知道了一些布料的名字,如燈心絨等。(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在瞭解事物之間的關係之中學習的,所以,孩子在比較季節和衣料中,瞭解了衣服和季節的關係,從而進一步瞭解了世界。)

  回到教室,一些孩子對棉布的花樣很是喜歡,幾個孩子在一起“畫布的花樣”。於是,我從紡織廠弄來了花布的小樣,又從教材的“資料庫”裡摘下了各種圖案,準備了各種(粗細、顏色)水彩筆、水粉顏料、油畫棒等繪畫工具,放在學習角落裡,孩子們就開始了“設計花布”的活動。

  大約經過兩個星期,孩子們將設計好的花布,剪成衣服。但由於孩子無法立時三刻地剪成心願。他們覺得先要進行設計,於是,就有了“服裝設計”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買了一本童裝書,放在角落裡,孩子們在模仿、探究和創新中完成自己設計好看的衣服的心願。我又在集體活動中選擇開展了“製作商品”中的“製作服裝”這個活動,豐富了孩子設計衣服的手段(當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有較強手工自主學習能力的話,那麼這個活動完全可以放在角落學習中作為孩子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最後,這些孩子做的衣服,自然而然地放在他們的“大一百貨”裡賣了。

  在這個活動中,我體會到1、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圍繞經驗展開的。2、對教材的研究和了解是教師促進孩子有效學習的前提。3、預設活動與生成活動應適時適度的結合。4、教師應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運用不同的學習組織形式,促進孩子的有效學習。

  初步嘗試,我已感受到,教材正引領我們如何將新的教育理念切切實實地落實在實踐中。要使教材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將和大家一起,繼續認真地研究和實踐。

【《我們的衣服》教材案例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