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充分利用新教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論文

充分利用新教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論文

充分利用新教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論文

  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學一線的教師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特徵,轉變教學觀念、最佳化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中語文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知識編排順序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教材,主動探索知識。要達到這一目的,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潛心備課,打造精品,用我們自己的思維火花點亮學生的智慧之燈

  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對教參的依賴中掙脫出來,多方蒐集資料,開動腦筋,啟迪真知。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讓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後,進行研究性學習。其次,要備學生,選教法,這是備課的關鍵,保證語文課能有效,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教師要勇於創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個性、心理和原有知識的特點出發,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透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得到全面發展。

  2透過語文審美教育,給學生帶來學習新教材的情感動力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新教材突出了審美觀念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有機整合在教材中,注重選文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的特點。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進入青年期,其心理趨向是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發展。在語文學習上,要求學生把握內容,既要消化課文中所涉及的知識,還要變作者的認識為自己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從木見林,窺斑見豹。利用新教材與初中銜接的優勢及現代和古代散文為主體的教材資源,著力於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逐步最佳化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同時強調意象各特點間的內在聯絡,要求學生整體地體味意象,領悟貫通整體的內在血脈,從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新教材的特徵和任務非常適宜突出理性思維及創造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想象、鑑賞評價的同時啟發了思維,學生在感性基礎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煉,並不斷髮揮主體的能動性,盡力捕捉新鮮而獨特的情思,於一連串原儲存表象的分解與重組中創造出新的意象,感受新教材的魅力。

  3兩耳是知音,帶領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音樂的耳朵

  古人云“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透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帶領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音樂的耳朵。

  啟發引導學生,閉目聆聽,入情入境地去體驗、感受作品的情緒,激發他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力,從而把學生的情感帶到如詩如畫般的意境中,感受語文中的美。好的作品全是在聆聽中作用於人的情感,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著人們的心靈。我們每個教育者都應努力完善自我,探索各種方法帶領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音樂的耳朵,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美、理解美、體驗美和鑑賞美,在美的薰陶下喜歡語文並深深的愛上這一學科。

  4做書的夥伴,讓良好的閱讀成為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興趣不是天生的,興趣的培養應從責任感入手。如果學生意識到今天是明天的基礎,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為社會公民的文化素質負責,那麼這種責任感就有可能轉化為閱讀的動力,演化成閱讀的興趣。

  培養學生閱讀時圈、畫、批註的習慣。學生在讀書時,伴隨著積極的思考,用鉛筆在課本上圈重點詞或難懂的地方,畫含義深刻的句子,隨時寫下自己的看法、體會、評註,一邊讀一邊思考,才會有所感悟。學生藉助這些技術來控制自己閱讀的注意力,自然會豐富學生的內涵,打下堅實的文化積澱。持之以恆地這樣做,學生的語文素養定會大大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閱讀成為自覺自願的主動行為,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閱讀的質量大為提高。

  5讓得體的課堂評價語言成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充分說明教師評價語言的重要性。

  教師用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科學、規範、賞識、激勵性的語言做出評價,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如:“講得不錯,如果聲音再響一些會更好!”“你讀得很認真,如果……,會有更好的效果。”這樣的課堂評價語針對性強,能提醒學生,能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教師用準確得體,親切幽默的評價,照亮學生的心靈。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不應只是停留在觀念遊戲上,而應該深入到我們教學工作的實際中,真正做到透過課程改革引發實際教育教學中思想、觀念、方法等的改變,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貫徹於教學過程中,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充分利用新教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