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摘要:根據本單位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實踐,就如何深刻理解建設現代研究院所的內涵,準確把握建設現代研究院所的基本原則和建設思路作了認真的思考,並從學科、專案、團隊、平臺、機制、文化、成果等方面闡述瞭如何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

  關鍵詞: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S-3文獻標識碼:A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Mod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r Academy

  Liu Dan, Li Lianbo(L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No.65 shengli road, baita district, liaoyang city, 1110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is unit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tif ic research institutes,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esearch institutes,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odern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nstruction idea of serious thinking, and from the subject,project, team, platform and mechanism, cultural aspects and so on, expounds how to construct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tif ic research institutes.

  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e Academy or Institute of sciences construction

  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已進入了關鍵的歷史階段,這是一個必須更加依靠科技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階段。在這樣的一個歷史階段,農業科研院所必須起到排頭兵的作用。因此,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就成為農業科研院所的重要任務和研究課題。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是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要求[1]。

  要適應農業科技持續創新和服務高效生態農業的要求,農業科研院所學科建設面臨新的使命,要求不斷有新發現、新產品、新發明、新成果,增添新的動力和生長點,其學科群,重點學科,新興、交叉學科要有持續的創新能力[2]。農業科研院所作為我國公益類科研機構的重要部分,根據現代農業發展新需求、國家科技政策新導向、農業科技領域和層次等新形勢變化,迫切需要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而新的科技創新機制是建立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核心[3]。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在“十三五”期間將全力推進“有創新能力、有經濟實力、文明和諧的現代研究所”建設,為遼寧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引領和科技支撐。回顧總結五年建設現代研究所的實踐,提出如下思考,以饗讀者。

  1深刻理解建設現代農業研究院所的內涵

  所謂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就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明確的農業科研方向和健全的學科體系,擁有現代化的農業科技裝備、實驗、試驗和示範設施,集聚一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力、凝聚力強的科研團隊,建立科學規範的管理保障系統,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創新文化,對區域農業發展發揮著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的組織。

  1.1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就是要建設最先進水平的研究院所,這是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基本要求

  “現代”不單純是個時間概念,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歷史過程。現代社會是先進的社會,其標誌是現代化。作為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主要孵化場所,農業科研院所應該是更為先進的,才能起到引領和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要求有現代化的工作主體、現代化的工作任務、現代化的工作手段和現代化的工作環境。因此,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必須建設一流的科研隊伍;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必須創新執行機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必須加強創新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

  1.2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必須從農業生產的實際出發,以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為主要依據

  “現代農業”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即現代化的農業。以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為依據,要求農業科研院所面向“三農”找課題,創新成果為“三農”。現代農業生產出現了四大轉變:一是從傳統的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向現代的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提高轉變。二是從主要突破傳統種養技術向全面開發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和生態環境技術轉變。三是從主要從事單向技術研究向著力推進綜合的整合創新轉變。四是從主要重視農業科技研發機構的作用向著促進產學研合作與農科教結合的轉變。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就是要根據變化了的實際,從基礎研究、前沿研究和產業需求的關鍵技術上尋找農業研究方向和重點。

  1.3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主線,把農業科學研究作為根本任務

  建設“現代農業科研”,就是按照現代化總要求,在現代科研環境中和現代科研條件支援下,由科研主體組織科研人員對農業科學和技術開展研究,實現目標突破的過程。在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過程中必須把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作為中心工作,科研是農業科研院所的核心和靈魂,一個研究所沒有好的科研,一切都是空談。因此,全體科研人員必須發揚“敢於拼搏,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攻關,跟上時代的發展的步伐,不斷創新科技成果,為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引領農業發展。

  1.4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不能改變農業科研院所的性質,必須把研究作為院所的準確定位

  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宗旨,但不能把農業科研院所定位為企業。我國農業和農業科研成果的特殊性決定了農業科研院所不能真正成為營利性機構,必須辦成公益性的科研機構。農業科研單位不同於大學,大學以教書育人為主,而農業科研院所以科學研究為主,以研究工作為根本。在這樣的前提下探索執行機制、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

  2確實把握建設現代研究所的基本原則和建設思路

  2.1基本原則

  “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就是農業科研機構實現人的現代化、工作現代化、管理現代化和環境現代化,創新科研成果,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過程。

  建設現代研究所的基本原則是兩個字“先進”,必須具有現代化特徵。就是要跟上時代的發展的步伐,是世界先進的,甚至要領先時代的發展。具體地說,要擁有知名科學家和優秀創新團隊;研究的學科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科研選題能不斷引領學科發展和滿足產業重大需求;有裝備精良和較大規模的科研設施等科研平臺為保障;並建立起一整套高效執行科研管理機制;形成獨特的創新理念、治學傳統和學術文化氛圍;確保研究成果能得到較好轉化,推動產業發展。

  2.2建設思路

  堅持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的定性,面向現代農業的前沿和產業,以學科建設為主線,紮實推進學科、專案、人才、團隊和平臺建設,努力實現科研隊伍、工作內容、管理手段和科研環境的現代化,進而實現農業科研院所的現代化。

  3認真落實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建設內容

  3.1做好學科建設規劃

  學科規劃是基礎工程,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要以學科建設為主線,要突出優勢和特色學科建設,注重培育新興學科。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是新中國成立前成立的老所。改革開放前,以棉花和紅麻研究聞名全國,改革開放後增設雜糧作物研究,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不斷調整研究學科領域,逐步明確了“做強傳統優勢學科棉花,大力培育新興學科花卉,穩步推進原有學科雜糧”的學科建設內容。認真制定學科發展規劃,透過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十二五”和“十三五”發展規劃、科技創新規劃等進一步明確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並制定了人才團隊、平臺基地、科技創新、管理制度等具體建設方案。

  3.2做好創新團隊建設規劃

  人才和創新團隊是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主體和核心,是首要的根本性問題,科研人員的觀念、思維、素質、知識、能力、行為等決定著現代科研院所建設的成敗。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首先要培養現代的科研人才和構建現代的創新團隊。由於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是個老所,人員結構不盡合理,人員老化、斷層現象嚴重。新世紀以來,我們不斷調整人員結構,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現有人才培養,構建學科創新團隊,制定評價與激勵制度。截至2016年底,全所共有在職職工85人,平均年齡39週歲,其中45週歲以下的58人,佔職工總數的62%;專業技術人員63人,佔職工總數的74%;有博士3人、碩士27人,佔職工總數的35%,比2010年底增加16人,增加19%;有高階職稱人才22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的35%,比2010年底增加了10%,職工隊伍崗位結構、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趨於合理。完成了月季、菊花、龍膽花、棉花、芝麻、食用豆6個創新團隊的人員組成,為未來發展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

  3.3做好學科平臺建設規劃

  科研平臺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保障,要圍繞學科和提高創新能力建設,最佳化資源配置,實現平臺效益最大化,共投入基本建設資金1,120.45萬元。新建花卉露地資源圃3,600m2、花卉作業室和試材儲藏庫1,282m2、8個高標準花卉示範冷棚5,280m2、陽光型智慧氣候室576m2、中藥材觀賞園3,900m2;改造了實驗室,新添科研儀器裝置78臺(件);增加和改造了試驗的灌溉設施;改造提升了20棟(147,70m2)舊日光溫室的功能;修繕了作物種質資源冷藏庫;改造了網路和監控裝置,提升了自動化辦公的能力,為科技創新工作創造了較為完整的平臺基礎。

  3.4注重加強體制機制創新規劃

  在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過程中,機制和制度建設起根本性作用,是確保研究院所長期穩健發展的保證。五年來,我所結合實際,在科學規劃學科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強化科研管理,在專案的申報立項、實施監管、結題驗收、成果鑑定、申報獎勵以及經費預算與支出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科技管理工作基本實現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逐步建立了創新工作考核評價及科技成果獎勵等激勵機制;在人才培養、團隊、平臺建設上都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目前,我所已初步形成了保障學科發展和科技創新持續、規範開展的長效機制。

  3.5注重加強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是單位素質的綜合體現。文化始終貫穿於科研實踐活動中,體現於科研人員精神風貌上,對科研工作具有導向、激勵、凝聚、約束、輻射等功能。在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構建和諧職工隊伍。加強職工教育,建立學習型研究所。開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學文化教育活動,完成“所訓、所風、所徽、所歌”徵集活動,倡導所風,尊從所訓,強化“所興我榮、所衰我恥”的集體主義意識;加強行政、後勤和安全保衛工作,重視改善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綜合治理環境,努力把我所建成“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佈局合理、文明和諧、運轉高效”的現代研究所。

  3.6注重爭取各級各類科研專案和經費

  科研專案是科研院所持續發展的抓手,是學科生命力的體現,是科技創新的手段,體現科研院所的實力,也是科研工作的保障。近年來,我所積極爭取科研專案和經費,爭得了國家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棉花和芝麻兩個試驗站建設專案;承擔了國家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特早熟棉區轉基因早熟棉新品種培育”、國家863計劃專案“特早熟強優勢棉花雜交種的創新與應用”等國家級重大課題;花卉爭取到國家農業部成果轉化資金專案、國家農業部948專案及遼寧省科技廳重大專項;參加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瀋陽綜合試驗站、國家西南區綜合栽培崗位相關任務研究等國家重點專案。同時還爭取到各級科技推廣專案和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援。“十二五”期間,是科技體制改革以來,我所爭取科研專案和獲得經費最多的五年。共爭取承擔完成研究專案39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13項),共獲得專案經費1240.54萬元。

  3.7注重培育研究成果

  培育科技成果是科技創新的目的。針對產業需求,圍繞出品種、出技術、出產品的創新目標,以學科重點研究方向為單元,確立研究工作重點,建立問題導向的科研機制。明確重點培育目標,採取有力措施,落實培育計劃,加強對重點培育成果全程跟蹤、指導和服務。近五年來審定(備案、鑑定)新品種23個,其中‘遼紅小豆8號為我所建所以來第一個透過國家鑑定的品種;自主培育的2個月季品種於2016年在日本申請登入,已成為我所自育月季新品種走向國際的起點;自主培育龍膽花新品種‘紅蓮‘粉美,使我所成為遼寧省首家備案龍膽花品種的單位,自主選育4個菊花新品種,增加了我省切花菊生產可選品種;3個棉花新品種獲得了國家品種保護權,結束了我所棉花新品種無保護的歷史。鑑定技術規程7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16項,其中省部級三等獎1項、市(廳)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發表論文136篇,其中SCI文章1篇、核心期刊16篇。在省內外建立試驗示範基地103處,合作基地1處;示範推廣新品種146個、推廣新技術120項,示範推廣面積1533hm2,輻射面積105萬hm2。其中推廣我所自主研究的新品種27個,新技術27項,面積359.3hm2,取得經濟效益31,175元;科技下鄉服務1,712人次,印發技術資料12.5萬份,培訓2.53萬人次。我所普惠制培訓學校共舉辦培訓班36期,共培訓農民1650人,並全部達到初級職業資格水平。為遼寧省乃至我國的農業生產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我所的行業知名度。

  總之,根據我所近五年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實踐看,必須做好學科建設規劃,做好創新團隊建設規劃,注重學科平臺建設規劃,注重加強體制機制創新規劃,注重加強文化建設,廣泛爭取各級各類科研專案和經費,注重培育研究成果,才能逐步實現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陸建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內涵及其建設與管理[J].農業科技管理,2012(2):1-3.

  [2]吳林妃,吳敬華.農業科研院所學科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08(6):21-24.

  [3]吳昌華.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機制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1.

【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實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