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爬天都峰語文教學實錄

爬天都峰語文教學實錄

爬天都峰語文教學實錄

  一、教學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透過“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訴我們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的要求,應當把教學重點確立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後的思想變化,讀懂爸爸的話。基於上述認識,我在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感知全文內容,瞭解行文順序和認識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並啟發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第二課時轉入深究課文內容,以梳理出的學生的疑點為線索,解決教學重點;第三課時安排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練習,有單項的、綜合的,口頭的、書面的,必做的、選做的……以達到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的目的,並讓全體學生都有所得。

  下面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做進一步說明。這課時有四個大的教學步驟:

  1.複習回憶,再現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讀議,理解小妹妹受老爺爺鼓舞登山的過程;

  (這是扶,實際上是學生體會小妹妹會從老爺爺身上汲取力量,解決教學的第一個重點。)

  3.啟發想象,理解老爺爺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過程;

  (這是放,實際上是讓學生體會老爺爺會從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總結全文,體會爸爸說的話。

  (在前兩步基礎上,學生理解爸爸說的“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難了,教學的第二個重點也順勢解決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在讀書中教給學習的方法。

  在本課設計中,讀書貫穿了教學活動的始終,並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了包括自讀、默讀、試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感情朗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弄清“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時,設計了幾個相關問題:(1)小妹妹來到天都峰腳下,心裡怎麼想?(2)她看見了老爺爺,心裡又怎麼想呢?(3)後來,她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讓學生靜下心來一邊讀一邊想。

  課文第六自然段講的是“我”受老爺爺精神鼓舞,不怕困難,奮力向峰頂攀登。為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奮力”一詞,首先,指名讀本節,其餘學生感受“我”是怎樣不怕困難爬天都峰的;再讓學生自讀,找出體現我“奮力”爬的詞句,並理解這些詞句;最後,讓學生結合生活感受,帶著自身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以指導學生讀書為主線組織閱讀教學活動。

  2.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主體潛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師不再用自己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去取代學生自身的主體感受,而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儘可能地讓學生自我活動,去讀書、去思考,參與議論,參與交流,使他們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觸課文,從而更好地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在學生活動方式上,不再侷限於單一的全班學習這一形式,而是以個體的獨立學習為主,加強同桌及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機地把各種方式恰當地安排、組合,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訊和情感交流呈現出雙向和多向並存的局面,使學生們始終有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

  3.挖掘教材的創造性教育因素,啟發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課文沒有直接、明顯地寫出老爺爺爬天都峰的思想變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體過程,但學生們可以憑藉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爺爺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認識,在自己頭腦中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來。而且如前所述,老爺爺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終於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體會爸爸說的“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個方面,因此這裡可以作為一個啟發想象的訓練點。設計了一組想象思考題:

  (1)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裡怎麼想?

  (2)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裡又怎麼想呢?

  (3)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裡去塑造老爺爺奮力登山的生動形象,從而對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生:爬天都峰。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麼樣子的呢?透過第一節課的學習,這個問題已經解答了。讓我們來回憶一下,請翻開書,一起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齊讀第2自然段。)

  師:讀得好。(多媒體出示天都峰畫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頂在雲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級和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

  [透過引讀課文、觀察課件畫面和教師語言描述相結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生動地再現。這樣的開講緊扣課題,承前啟後,顯得較為乾淨利落。]

  師:但是,小妹妹、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學們,上節課你們還提出了他們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麼力量使他們爬上天都峰的呢?這些問題提得很好,這也是這堂課我們共同學習要解答的主要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妹妹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請你們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聽一聽小妹妹是怎麼說的。

  (生自由讀,師巡視檢查。)

  [簡潔的過渡性談話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學生質疑中提出的關鍵問題,順勢揭示本課時的學習重點,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又從問題自然引入具體語言文字,切入簡捷,起點恰當,內容具體。]

  師:小妹妹說了什麼?

  (指名讀小妹妹的話)

  師:好,請坐。小妹妹說她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生自由讀小妹妹的話)

  師:她說她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請你說。

  生:是因為她爬上的.時候,她……

  師:她怎麼樣啊?

  [再提示學生聯絡寫天都峰“陡”的語句去深入體會小妹妹的感受,切實、具體、全面,使學生的體會自然、貼切。]

  師:來到天都峰腳下,小妹妹猶豫了。那當她看到老爺爺時,心裡又怎麼想呢?請你來說。

  生:她看到老爺爺的時候,她應該想,我這麼小的年紀,來爬天都峰,會害怕。老爺爺這麼大的年紀,還要來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應該鼓起勇氣來爬上天都峰。

  師:你是說老爺爺的勇氣鼓舞了小妹妹。她還會怎麼想呢?

  生:小妹妹看見老爺爺,是這樣想的,她想老爺爺那麼大年紀了,還來爬天都峰啊!

  師:她感到怎麼樣啊?

  生:她感到心裡就不怎麼害怕了。老爺爺那麼大年紀,還來爬,自己那麼活躍,怎麼沒有膽量爬呢?

  師:說得真好!對,老爺爺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們是從哪兒看出這是一位年紀很大的老爺爺呢?你讀。

  生:我從“比我爺爺還大哩”這裡看出來這個老爺爺比她爺爺還大。

  師:還從哪兒看出老爺爺年紀很大?

  生:我從“白髮蒼蒼”看出來老爺爺的年紀很大。

  [組織交流討論時,教師既能及時肯定學生正確的答案,又不斷要求找出“是從哪兒看出”的,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落實到了語言文字上。]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透過讀表現出老爺爺年紀很大。

  (生齊讀相關句子)

  [透過讀表現理解,增強體會,不失為較低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的好辦法。]

  師:你們從哪兒看出這位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從“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和“老爺爺也點點頭:‘對,咱們一起爬吧!’”看出老爺爺也要爬天都峰。

  師:你真會讀書。這是她發現的,你又從哪兒看出老爺爺也要爬天都峰?請你讀。

  生:我還從“小妹妹,你也來爬天都峰?”這裡看出老爺爺也要爬天都峰。

  師:同學們會學習。你們又從哪兒看出小妹妹這時下定決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從“我不再猶豫”這裡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完整,好嗎?

  (生讀句子,師相機板書:不再猶豫)

  師:請你們透過讀讓老師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猶豫了。

  (生齊讀相關句子)

  師:小妹妹下定了決心,應該讀得再堅決一點兒,再讀一次。

  (生再讀相關句子)

  [這段教學始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體會思想變化,突現出語言內涵,達到深入理解,訓練了學生深究語言的能力。]

  師:小妹妹看到老爺爺要爬天都峰,不再猶豫,下定了決心爬天都峰。她怎樣爬天都峰的呢?在書中去找答案。你來說。

  生:她是奮力向峰頂爬去。

  (板書:奮力)

  師:“奮力”是什麼意思?你說。

  生:“奮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師:拿定主意是不再猶豫的意思。聯絡上下文想想“奮力”是什麼意思。你說。

  生:奮力就是充分鼓起勁來。

  師:對,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想一想,怎樣讀才能表現出體出了全身的力氣呢?自己試一試。

  (生試讀)

  師:請同學們讀。

  (生齊讀)

  師:我怎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呢?往下讀。

  (生齊讀相關句子)

  師:“攀著鐵鏈上”。“攀著”是什麼意思?

  生:“攀著”就是緊緊抓住東西使勁爬上去。

  師:那“攀著鐵鏈上”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鐵鏈往上爬。

  師:理解得好!那“攀著鐵鏈上”怎麼讀。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攀著鐵鏈上”)

  師:是使勁兒抓住鐵鏈往上爬。再用點兒力,讀。

  (生再讀)

  師:讀得好。再讀一次。

  (生再讀)

  師:她為什麼要緊緊抓住鐵鏈往上爬?請你說。

  生:因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緊緊抓住鐵鏈上,就會掉下來。

  師:說得好!她聯絡了天都峰的陡來考慮。你是怎麼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緊鐵鏈,她會摔下來的。

  師:那“攀著鐵鏈上”該怎麼讀,一起讀。

  (生齊讀)

  師:多險啊!再讀“攀著鐵鏈上”。

  (生再讀)

  師:讀得好!再讀一次。

  (生再讀)

  師:真有力氣!那“手腳並用向上爬”又是什麼意思呢?你說。

  生:“手腳並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腳一起用力向上爬。

  師:說得對!小妹妹為什麼要手和腳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為她不手和腳一起用,她就會摔下來。這樣比較安全。

  師:這是你的理解。還有嗎?

  生:因為如果她用兩隻腳走的話,有時候腳會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話就比較省 力。

  師:有感受。你還怎麼想?聯絡天都峰又高又陡來想想。

  生:因為天都峰那兒鐵鏈是直下來的,不“手腳並用向上爬”,只用腳爬,是爬不成的。

  師:噢,有道理。那我們來讀“手腳並用向上爬”。

  (生齊讀)

  師:讀得好。小妹妹就是這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板書:奮力攀登)請同學們自由練讀這個自然段。

  (生自由練讀第6自然段)

  師:同學們讀得多好啊!我們再一起讀。

  (生齊讀第6自然段)

  師:小妹妹就這樣奮力向峰頂爬去。下面,老師接著念,同學們看到第7自然段,請注意聽:“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你發現老師唸的和書上有什麼不同?

  生:老師少唸了個“終於”。

  師:那句子中有了“終於”這個詞,讓你感覺到什麼呢?請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體會一下。

  (生試讀體會)

  [教師有意讀掉“終於”,讓學生去發現,進而體會句子中“終於”這個詞的作用,感知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與分寸感,把聽力的訓練與語感的訓練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師:你體會到什麼?

  生:我體會到了他們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師:理解得好!還有嗎?

  生:我體會到他們爬呀爬,最後終於爬上了峰頂,他們感到無比的喜悅!

  師:這個詞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體會透過讀表現出來嗎?

  (生有感情朗讀句子)

  師:讀得多好啊!同學們,拿起書,一起讀。

  (生齊讀)

  師:老師看到有的孩子讀的時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頂一樣。請大家再讀一讀。好多小臉兒都笑起來了,多可愛啊!

  (生齊讀)

  [對“小妹妹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教師啟發學生緊緊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從抽象的“奮力”,到具體的“攀著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再到“終於”包含的艱辛與喜悅,有詞句意思的理解與指導,有讀的訓練,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體驗的表達。教學環節緊緊相扣,內容理解步步深入,語言訓練落實到位,情感體驗貼切、細緻,問題解答巧妙、自然。]

  師:同學們提出的小妹妹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這個問題,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所以,小妹妹說——請女同學讀。

  (女生讀小妹妹的話)

  [透過前面對三個小問題逐步深入、具體的理解,對“小妹妹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這個問題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地迎刃而解了。這時再讀小妹妹的話,既是呼應首尾、貫通始終,又是加深感受、強化理解。]

  師:那老爺爺為什麼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老爺爺爬上峰頂後說的話。

  (生自由讀老爺爺的話)

  師:老爺爺說他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爺爺是小妹妹的勇氣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師: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爺爺的話來說一說。

  (生讀相關句子)

  師:一起讀。

  (生齊讀相關句子)

  師:課文中沒有具體告訴我們老爺爺怎樣受小妹妹勇氣鼓舞下決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們只要仔細讀書就能體會出來。請同學們靜靜地再認真讀第2至7自然段。(多媒體出示思考題:(l)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裡怎麼想?(2)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裡又怎麼想呢?(3)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生默讀,師巡視、指導。)

  [這三個思考題參照了前面理解“小妹妹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的三個小問題,為學生成功想象提示了思維的順序,想象的方向。]

  師:想好了自己說一說。

  (生自由練說)

  師:說完了以後,孩子們可以討論一下。

  (生分組討論,師巡視傾聽。)

  師:很多小組討論得非常熱烈。你們對哪些問題感受深,就說哪些問題。哪個同學願意先說?

  生:他看到小妹妹心裡會想,天都峰這麼高、這麼陡,小妹妹這麼小的年紀還來爬,可能爬不上去吧?

  師:老爺爺看到小妹妹這樣想,是嗎?下來再靜心讀讀老爺爺的話,再想想。——還有嗎?

  生:老爺爺站在天都峰腳下,心裡會想,我這麼大的年紀,能爬上天都峰嗎?

  師:你能聯絡天都峰的高和陡來想象,很好!——還有嗎?

  生:老爺爺他看到小妹妹以後,心裡會想,小妹妹年紀這麼小,爬得上去嗎?再看看我年紀這麼大,肯定能爬上去。這時,他不害怕了,心裡充滿了信心。他想,他一定會爬上去的。

  師:老師發現不少同學覺得老爺爺一開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這樣?

  生:是。

  師: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老爺爺說的話,一起讀畫紅線的部分。

  (生齊讀)

  [教師發覺部分學生對課文理解有誤,沒有敷衍過去,而是立即暫停了討論,引導學生重新學習有關語句。這反映出教師心中不忘全體學生。]

  師:老爺爺一開始就下決心爬天都峰了嗎?

  生:沒有。

  師:他在什麼情況下下決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決心爬天都峰的。

  師:那剛才兩個同學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時想,我年紀這麼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開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說。

  生:是的。

  師:那你再讀一讀老爺爺的話。大家一起幫他,好嗎?

  (生齊讀)

  師:老爺爺先下決心了嗎?

  生:老爺爺一開始還沒有下決心。

  師:對了。什麼時候下決心的?

  生:是老爺爺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況下才下決心的。

  師:所以,你剛才的說法——

  生:不對。

  師:剛才那個同學也說老爺爺一開始就要爬,你說的,是嗎?你現在覺得你該怎麼說?

  生:我覺得應該說老爺爺是看到小妹妹那麼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氣向上爬的。

  師: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好,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繼續討論。請你說。

  [經歷了再次閱讀、交流,直到那幾個學生對課文也有了正確的理解,教師才回到先前的議題。這體現出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由傳統的教學過程總是要學生配合教師、學生適應教師到現在的教學過程應是教師配合學生、教師適應學生。這是特別值得肯定的。]

  生:後來,他是這樣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爺爺爬不上去的時候,小妹妹會說:老爺爺,你——你要有勇氣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黃山的雲海了。然後,小妹妹沒有信心的時候,老爺爺又會給小妹妹鼓勵,又會說:小妹妹,無限風光在險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師:他們始終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請坐下。有沒有同學把這幾個問題連起來想了?這麼多能幹的同學都思考了,請你來說。

  生:老爺爺在峰頂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這麼老的年紀,要來爬這麼高、這麼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對自己有些懷疑。他看到小妹妹,他會想,小妹妹這麼小的年紀都來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後來,他看見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時候,他說,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們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黃山的雲海了。老爺爺爬不上的時候,小妹妹會說,老爺爺,你加油啊!無限風光在險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師:無限風光在險峰。你會向同學學習,能幹!同學們想得很好,積極開動了腦筋。那麼,老爺爺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這個問題,你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幾個學生的發言語句流暢、生動,想象合理、豐富。教師敏銳的感受到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在閃耀、在碰撞,便不失時機地給予了熱情的、充分的、恰當的鼓勵:“答得棒”、“會向同學學習,能幹”……激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這種善於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不斷地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將他們引向成功,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的作法,體現了教師注意尊重學生學習成果,激發了學習熱情,起到了激勵作用。]

  師:那我們再來讀一讀老爺爺說的話。請男生讀。

  (男生齊讀老爺爺說的話)

  [鑑於課文沒有直接、明顯地寫老爺爺怎樣受小妹妹勇氣鼓舞,下決心爬上天都峰的,對他為什麼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難以具體。這一環節教學,羅老師採用靜心讀書、獨立想象、自由練說、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討論等方式,藉助前面學習的方法和認識基礎,啟發學生聯絡天都峰的特點、老爺爺的年紀和話語來合理想象,既擴充套件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具體理解了老爺爺的話的內涵,順利解答了問題,又較好展現了啟發想象這一“放”的教學環節,落實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培養,發展了語言。]

  師:上節課,同學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小妹妹和老爺爺互相道謝以後,爸爸為什麼要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這一老一小哪點兒有意思,有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他們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師:他們都會從別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書;汲取力量)

  [前面教師分別採用“深入讀議”和“啟發想象”的方法,由“扶”到“放”,“扶”“放”結合,層層深入地體會了小妹妹和老爺爺互相道謝的話。這裡再來理解爸爸對一老一小說的話,從而認識課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師:爸爸笑著說的話是對這一老一小的讚揚。讓我們學著爸爸,也笑著來讚揚這一老一小吧!

  (生齊讀爸爸的話)

  師:讓我們記住爸爸的話吧!這節課上到這裡。

  總評:

  本課從內容重點看,寫如何“爬”的文字並不多,而用了大量筆墨去寫天都峰的特點,寫小妹妹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再從中心思想看,並非只在表現不怕困難、奮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說明應該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據此,編者在“思考·練習”中設計了兩個重要的問題:(l)課文是怎樣講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以後,為什麼要互相道謝?這實際上提示了學習本篇課文的重點和思路。

  羅老師準確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點,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採用變序式學習方法,緊緊抓住小妹妹與老爺爺“互相道謝”的話切入,再反顧前文,去體會他們對話所包含的豐富內容;最後歸結到對爸爸的話的理解,從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這使整個教學目標明確而又恰當,教學重點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著眼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針對該課的教學物件僅為三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生活經驗都有限的實際,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小妹妹的話時,重在“扶”;理解老爺爺的話時,著力“放”,“扶”“放”結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著眼於讀書的訓練。

  教師始終把指導讀書作為教學的一條主線。採取了試讀、引讀、自由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並有機地結合教師的指導與演示、學生的觀察與討論,訓練學生正確閱讀,深入理解,形成閱讀能力與習慣。

  3.著眼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教師根據教學程序各個階段的訓練目的與需要,適時地交換著教學組織形式,或個體靜心讀書,或小組合作學習,或全班討論、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活動,發揮主體作用,自主學習。

  4.著眼於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啟發學生理解老爺爺感謝小妹妹的話時,安排了較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大膽想象老爺爺受小妹妹鼓舞下決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過程,然後進行說話表達。這既落實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又鍛鍊了語言表達。

【爬天都峰語文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