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體會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體會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體會

  科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45分鐘內的情緒變化並不是呈直線流動的,而是呈波浪型起伏。因此,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興奮點,避免進入情緒低谷,失去學習主動性,便是教改的一大重點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就要求教師想方設法使課堂活躍起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把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他們容易理解,樂於接受。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教學效果的。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無疑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開闢了一方廣闊的天地。

  所謂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是多種電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其中電腦的介入無疑為多媒體教學注入更新的活力。它可以集視聽於一身,與多種儀器的組合可以展示不同時空的實景或影象。在我教學《故宮博物院》時,和電教組胡小方老師共同製作了一個教學課件,在教學實踐中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了更新的感受和認識。

  (一)情境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硃紅色的宮門關閉著,優雅的宮庭樂曲緩緩響起,畫面右下角無聲的出現—個影片視窗,裡面不斷變換出故宮精美的內景。”畫面迴圈反覆,樂曲典雅悠長,於不知不覺中,學生已被打動心扉,濃厚的閱讀興趣油然而生。隨著鈴聲的響起,門被無聲地開啟,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故宮俯瞰全景圖: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重重殿宇,錯綜複雜而井然有序。此時,對故宮學生已經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正文的學習。

  (二)圖文並茂,如臨其境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篇幅較長的說明文,如果簡單地聽一遍朗讀帶,大約需十幾分鍾,長時間地聽讀,容易產生疲憊心理,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我在課件上作了這樣的設計:畫面左方是—幅故宮佈局圖,依照行進的路線,每到一景,在右半畫面中便可以展示此處的風景圖。同時,在行進過程中,隨著滑鼠的牽引自然拖出一條行進路線。在課堂上,我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把全班想象成一個旅遊團,請幾位同學上臺作導遊。自己運用滑鼠,分別對故宮各景作介紹。這樣一路“走”,一路看。追隨著作者當年的蹤跡,如臨其境地參觀遊覽了故宮。學生在活動中很輕鬆的明確了故宮的佈局特徵,感受到建築的精美,瞭解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三)化難為易,避免失趣

  心理學家認為,當學生在學習遇到障礙,老師不能及時給予幫助的話,也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故宮博物院》第5自然段是對太和殿外景的介紹,作者自上而下的介紹了重簷屋頂、殿簷斗拱、額枋、樑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這裡面就有好幾個結構術語如“斗拱’、“額枋”,究竟是什麼樣子,什麼位置,由於時代的隔膜,學生就無法理解,自然也就無法明確作者的自上而下的介紹順序了。因而我在太和殿外景圖景上,放大各自的區域性影象,那麼學生的疑難障礙便不攻自破了。

  (四)設計活動畫面,突破難點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難點.就在讓學生理解並掌握以空間為序的寫作方法。而空間順序的運用著重表現在方位詞語的準確使用和觀察點的明確交代上。如果一般的就文中作者的語彙作解析的話,學生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我抽取文中第6自然段關於太和殿內景設計了一個遊戲:我在畫面的左方設計了一個房屋空間,在右方放置太和殿內部陳設簡圖,然後請學生根據文段把這些陳設放置到房屋空間,再對太和殿內部實景,得出百分之百的準確率。由此,學生不難體會方位詞語的準確使用,清晰交代觀察點(立足點)是交代清楚事物位置關係的關鍵。

  (五)模擬作文,化為難為踴躍

  初中生最頭痛的便是寫作文了,平時說話滔滔不絕,拿起筆就無從寫起,關鍵在於沒能打破害怕心理。如何克服學生的為難情緒,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難題。我的方法是模擬作文,類似繪畫中山水畫的學習方法,先臨摹,再創造。在這節課我運用了這種方法。《故宮博物院》是一篇介紹建築群的典範之作,條理清晰,主次分明。於是我出了一個與之類似作文《我們的校園》,在畫面上打出廿七中的平面佈局圖,每一處建築都可以在右方出現相應的圖片。讓學生也以導遊的形式,模仿《故宮博物院》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我們的校園。熟悉的景,又有範文作引,為難情緒已被打悄,學生作文情緒充分調動起來,回家再將口頭作文整理成筆頭作文便是輕而易舉了。

  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教改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它把我們的視野伸向了更遠、更廣闊的天地。隨著它越來越深入地開發利用,將來課堂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將會變得越來越輕鬆愉快。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