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大學生職業決策中家庭因素分析及對策的論文

大學生職業決策中家庭因素分析及對策的論文

大學生職業決策中家庭因素分析及對策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職業決策;家庭因素

  [論文摘要]家庭因素對大學生職業決策具有重大影響。透過考察當前大學生職業決策中家庭因素的影響,引導家庭價值取向與社會需求的結合,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的針對性;努力克服家庭背景的負面影響,增強大學生職業決策能力;整合家庭、學校資源,提升大學生職業決策的空間。

  中國現階段的大學畢業生正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嚴峻的就業形勢。根據共青團中央學校部與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釋出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在接受調查的2006屆本科畢業生中,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佔49.81%,沒有找到工作的比例高達27.25%。急劇增加的畢業生人數進一步加重了大學生就業嚴峻局勢,使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呈總體下降的趨勢。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經制約著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影響著社會穩定。因此,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難以作出科學、合理的職業決策,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教育。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決策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勞動力市場結構、戶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就業環境因素的影響,還有大學生的能力、性格、愛好、家庭背景、擁有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自身因素對就業決策的影響,以及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方面的影響。根據近年來大學生就業調查中發現,家庭價值觀、父母職業水準和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家庭社會關係對大學生職業決策影響比重越來越大。高校就業輔導傳統的單向動員,忽視與畢業生家庭互動的做法,是近年來高校就業輔導實效性不強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分析家庭因素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的影響,並納人大學生職業決策教育的重要環節。

  一、家庭對於大學生職業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職業決策不僅關係到大學生的個人人生髮展,而且關係到國家的人才戰略,而且對於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前職業決策理論認為:對各種資訊的掌握,包括對職業環境、自己的人格特點、價值觀、需求、學習能力、對其他可能選擇的方案和可能的結果,和對不同結果之間的相對偏好的程度、評估技巧、評估標準的瞭解程度,是影響個人職業決策的重要因素。對於大學生來說,其職業環境主要受父母的職業影響;而家庭環境是他的人格特點、價值觀、需求、學習能力主要養成場所;在大學生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家庭為他提供就業資訊的來源、就業方案以及評估的標準。根據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和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釋出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有41.61%的被調查學生認為,透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各種構成因素不僅影響子女早期思想意識、智力和身體發展,影響到他(她)在學校讀書和接受教育的全過程,而且直接影響到今後的職業發展。1966年公佈的科爾曼報告(colemanreport)透過對美國3000多所學校、約65萬學生和7萬教師的相關資料分析,認為在諸多因素中學生的家庭社會經濟狀況(ses)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最大。herr和lear(1984)的研究發現,來自不同社會經濟地位所塑造的價值觀會影響個人的職業選擇;super和overstreet(1960)在職業發展模式研究中發現,家長的職業水準與子女的職業成熟成正相關;schulenberg,vondracek與crouter(1984)]對於原生家庭如何影響職業發展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強調家庭的社會經濟背景、教育程度等的影響。因此,在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中,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家庭因素,揭示大學生家庭環境對其就業決策、職業傾向的選擇和期望收人的效應,為引導大學畢業生作出科學的職業決策提供可借鑑的思路。

  二、家庭參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

  家庭是影響大學生職業發展與規劃的重要因素,對大學生擇業態度、擇業觀念、擇業行為產生較大影響,有時家庭甚至成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或決策的決定性因素。

  (一)家庭價值觀的影響

  家庭價值觀是個人在家庭環境下對相關事物所抱持的一種觀點、態度或信念。大學畢業生正處於初次就業時期,成長過程中家庭價值觀促使個人形成對未來發展的預期和物質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家庭對某種職業的認同和需要往往支配著畢業生求職行為。通常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越高、家庭榮譽感越強,則子女進修傾向越強,而家庭對某種職業的認同和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則往往決定子女的職業種類。因此,要促成大學畢業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實施有效的職業指導,需要從家庭層面解釋和把握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

  (二)父母職業水準和教育程度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早觀察模仿的角色,孩子必然會得到父母職業水準和教育背景的薰陶。父母的職業經歷對子女的職業規劃和就業選擇有較大影響。大多數父母都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生活閱歷、職業感受和社會價值觀灌輸給子女,子女也傾向於將父母的職業發展經歷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借鑑和參考。因此在子女的職業規劃和選擇上,父母的職業背景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形成和求職過程具有很大的導向作用。

  (三)家庭經濟水平的影響

  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各不相同的,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有不同的影響。生活在貧困家庭中的學生往往會養成許多優良的品質,比如,獨立工作能力很強,有毅力,能吃苦耐勞,懂得體貼和關心別人,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等。但在這種家庭中,由於物質條件相對較差,成才環境較差,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決策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職業決策的機率也會減小。而生活在經濟條件優裕的家庭中,並不一定就是好事。雖然在這樣的家庭中成才環境較好,但如果過分溺愛,往往就有可能會影響大學生獨立性的形成,尤其是影響到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

  (四)家庭社會關係的影響

  家庭社會關係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也有較大影響。在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家庭社會關係提供給學生的就業資訊往往有著極強的針對性,能直接提供給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最全面的行業及職位資訊,並能對學生進行專門引見、推薦,成功率較高。而缺乏家庭社會關係的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壓力更大,競爭更激烈,往往會形成不科學、不合理的職業決策。這一類學生與有家庭社會關係資源的學生比較,在職業發展決策中處於劣勢,更需要科學合理的作出職業發展決策,需要學校在就業輔導工作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三、探索將家庭因素納入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教育的有效途徑

  怎樣整合家庭資源,使家庭與學校相互配合在學生的就業指導中形成合力,幫助大學生作出正確的職業發展決策,是擺在從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引導家庭的價值取向與社會形勢相符合,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針對性

  家庭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和就業觀。科學、合理引導家庭價值取向,幫助大學生避免受到家庭不科學價值取向的影響,樹立科學的、適應社會價值取向的人生職業發展觀,是當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基本要求。首先,轉變擇業觀念。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孩子考人重點院校,是社會公認的熱門專業,理所當然應該找到好工作,對孩子就業的期望值很高,卻沒有考慮孩子在本專業領域學習的實際水平、綜合素質以及社會發展變化。這樣的價值取向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帶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學校要進行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強調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的結合,自覺抵制功利的誘惑,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以事業為重,處理好社會需要與個人成才的關係;引導大學生透過各種方法、手段來了解自己,並瞭解家庭價值取向與自身職業選擇和發展的關係,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標準和擇業觀,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目標、學業規劃,探索其適應社會發展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職業規劃。其次,宣傳就業形勢。高校要向大學生宣傳國家、社會、地方區域等大環境中的相關政策法規、經濟形勢,使學生了解職業發展決策型別和決策的影響因素,思考並改進自己的決策模式,幫助大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社會職業的需要,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才能的職業,全面、迅速、有效地與工作崗位結合,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後,加強學校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是一個社會問題。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中,應當充分發揮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重要性,瞭解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過程;透過學校的講解和引導,學生要按照課程的程序,積極開展自我分析、職業探索、社會實踐與調查、小組討論等活動,提高對自我、職業和環境的認識,作出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

  (二)減少家庭背景的不良導向,增強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科學性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職業探索行為最為頻繁的時期,這一時期是大學生職業決策能力發展的轉折期。家庭背景因素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比如家庭經濟狀況的好壞、父母職業水準高低或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要減少家庭背景的不良導向,增強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科學性。有學者透過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家庭經濟水平的大學生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差異顯著。比較結果顯示,低收人家庭學生的自我效能最低,且與中等、良好、富裕家庭相比均差異顯著;中等、良好、富裕家庭間的`差異均不顯著。

  高校要克服家庭肯景的不利影響,透過各種方式和途徑抓住大學生職業決策的關鍵期進行全方面的素質拓展,建立正確的職業成就觀念。首先,各高校要保證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經費投人,保證課程開發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經費;其次,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大學生職業素質拓展教育提供相應的裝置,比如職業生涯測評系統、計算機化的生涯輔導工具等;最後,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援,與用人單位建立廣泛穩定的聯絡,為學生提供職業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發展規劃輔導相關活動。

  (三)整合家庭社會關係資源,擴大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選擇空間

  家庭社會關係資源的整合程度主要透過家庭功能體現。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平衡的依戀和獨立代表了功能良好的家庭功能。功能良好的家庭允許家庭成員作為一個群體的部分發揮作用同時保持了個體的同一性。在這樣的家庭中,成員被支援和幫助,並且被鼓勵公開地行動和直接表達他們的感受,可能會遭遇到較少的衝突,青少年能建立起心理分離以及變成一個獨立的人(bowen&child,1976)。與之對比的是,在功能失調的家庭社會關係裡,自我和他人的界線非常具滲透性以致家庭成員很難從他人那兒區分開自己的希望、思想和目標,它抑制了一個個體以其自己方法思考工作和大學生個體同一性的發展,因此家庭社會關係的整合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選擇空間。高校要使學生了解所處環境中的各種資源和限制,能夠在生涯決策和職業選擇中充分利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資源。一方面,要探索學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構成的小環境中的可利用資源;另一方面,要了解國家、社會、地方區域等大環境中的相關政策法規、經濟形勢,探索其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在整合各類教學資源的時候,要將職業生涯規劃的個性化教育與學校傳統團體輔導相結合,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所謂職業生涯規劃的個性化是指依據學生自身條件和要求,結合職業的發展前景和社會發展利益所制定的具備個性化特徵的就業方案。個性化教育強調對學生的性格、能力、職業興趣等方面的瞭解,並結合對學生本人和家庭等基本情況,幫助他們客觀認識自我,充分利用好家庭優勢以及消除家庭因素對自我職業定位的不利條件和消極影響,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幫助他們科學選擇自己的職業。基於財力、物力、人力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以團體輔導為主,配備專職輔導人員,從大一到畢業,每學年開設的輔導課程,各有側重,形式多樣,貫穿始終。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學校和家庭的資源優勢,對學生進行擇業意向測試,瞭解他們的特長和興趣,幫助分析可行的職業選擇,幫助其建立一套基本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並對其進行跟蹤和輔導,適時進行調整和修正。

  可見,家庭因素只要有社會階層的分化和社會經濟地位的差別,教育機會和受教育的結果都難以做到完全平等,在我國也不例外,這是必須承認的現實。而另一方面,教育往往被視為平衡社會利益分配、促進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流動的重要工具,準確認識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分配狀況正是制定合理的干預政策以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礎。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進一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26號)的檔案精神,高度重視家庭因素在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家庭、社會和學校各方面力量,共同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能力。

【大學生職業決策中家庭因素分析及對策的論文】相關文章: